家鄉年味之鞭炮聲

農村人過年講究的是“熱鬧”兩字,而放鞭炮便是熱鬧年必不可少的條件,在春節到來的前半個月,村裡的小孩子便開始玩起了鞭炮。這時小孩子都已放寒假,在假期中等待著父母打工歸來,等待著春節時期家人的團聚,而度過這漫長的等待時間最好的方式便是“放鞭炮”。而在春節時,大人為了讓年味更濃,鞭炮便是一個極佳的方法,因此家鄉年味的代表之一便是“鞭炮聲”。

一、春節前的鞭炮聲

在春節前,鞭炮聲便會漸漸響起,這時候多是小孩子玩的鞭炮,比如:劃炮。劃炮是家鄉的小朋友玩過最多的鞭炮,因為它可以像劃火柴一樣劃燃,然後再丟出去等著它響,因此家鄉的人都稱它為“劃炮”。為了讓放劃炮的樂趣發揮到極致,村裡的男孩子們喜歡將它放在裝滿稀泥巴的紙盒子裡。“嘭”的一聲後便見盒子已經被劃炮衝破,泥巴也被濺得四處都是,泥巴濺的高度成了大家放劃炮技術高低的標準,幾個男孩子忙的不亦樂乎,相互比賽。當紙盒子不夠時,他們便去了剛抽乾水的魚塘邊,直接把劃炮劃燃丟進池塘裡,幾秒之後池塘裡的泥巴便被劃炮衝出空中。鞭炮聲也斷斷續續在空中響起,這樣稀疏的鞭炮聲便是年味帶來之始。

家鄉年味之鞭炮聲


二、春節期間的鞭炮聲

(一) 除夕之夜的鞭炮聲

在成人的世界裡,過年是從除夕當天算起。因此,放鞭炮也從這一天開始,年夜飯前每家每戶都必須先放上幾封大鞭炮才能夠開吃。鄰居一聽誰家放鞭炮了,便知道誰家已經開始在吃年夜飯了,誰家的鞭炮聲響得越久,誰家的年味越濃。那些還沒有開始放鞭炮的家庭,聽者別家都已經放完鞭炮,也會加快自己準備年夜飯的速度,爭取在黃金時段放上自己家的年夜飯鞭炮。

年夜飯後便是放煙花的時機,將提前準備好的煙花搬出來放置家門前的平地上,依次點燃,看著綻放的煙花老人享受著子女在身邊的美好,感嘆著時間的流逝;年輕人感嘆著煙花的美麗,也感嘆著這一年的收穫;小孩子則在煙花聲中盡情的歡呼……


(二) 初一的鞭炮聲

大年初一的鞭炮聲從凌晨12點便開始響了起來,所有人都在等待著0:00一刻的到來。時間剛到,“嘭嘭嘭……”聲從四處同時響起,整個初一0:00—08:00的時間段,鞭炮聲不斷的在耳邊響起,聽到這些鞭炮聲,大家都在感嘆“今年又是一個熱鬧年”。

家鄉年味之鞭炮聲


(三) 初二至正月十四的鞭炮聲

從初二開始,大家便開始拜年,即使不是拜年,只要是正月十五前去別人家的,就一定要帶上鞭炮才能顯得自己懂禮貌。每到一戶親戚家,入門前必做的事情就是放鞭炮,主人聽到有鞭炮聲便知道自家來客人了,該準備上點心和茶水了。所有人每天的鞭炮聲的多少便知曉大家年拜的怎麼樣了,知曉年過的熱不熱鬧。

家鄉年味之鞭炮聲


三、結語

放鞭炮是家鄉年味濃厚與否的體現,春節的鞭炮聲承載了小時候過年的美好回憶,承載了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承載了對家鄉的思鄉之情,願新的一年裡家鄉的父老鄉親身體健康,家鄉建設越來越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