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平 30年深耕攻克杂交小麦世界难题 保障14亿人粮食安全

当杂交水稻产业化,越来越多的农作物和蔬菜,通过杂种优势利用提高了产量和品质时,小麦作为全世界种植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粮食作物,却在杂种优势利用上给世界出了一个难题。因其基因组的复杂性,在长达一个世纪以来,各国科学家都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有一个人带领团队打开了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大门,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成功培育出能够大面积生产、推广的杂交小麦品种,实现了商业化。他就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昌平,通过“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的科学家。

30年深耕攻克杂交小麦世界难题 保障14亿人粮食安全

1986年,刚刚硕士毕业的赵昌平凭借敏锐的学术嗅觉开始研究杂交小麦。尽管当时有前辈提醒他“这个领域绝大多数人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的,小麦有着百年的种植史,几代人想把它做成,但是目前看来都没有成功的。”

赵昌平 30年深耕攻克杂交小麦世界难题 保障14亿人粮食安全


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赵昌平在麦田里一待就是30多年。从最初的全凭肉眼观察小麦雄性器官的发育,到1994年发现了光温敏雄性不育材料,就在赵昌平认为要进入发展快车道时,他们配了50万个组合却没有一个成功,这一卡就是七八年。尽管如此,他和团队仍毅然决然的坚持下来,终于迎来了新的机遇。

赵昌平 30年深耕攻克杂交小麦世界难题 保障14亿人粮食安全


2002年,由赵昌平牵头的我国唯一从事杂交小麦研究的专业机构——“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2005年,赵昌平团队系统开展了“二系杂交小麦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牵头全国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领域研究,创制出第一代冬性二系杂交小麦新品种。历经20余年的科研攻关,如今的小麦中心累计选育出优良小麦新品种达33个,累计推广面积约2000万亩。

回想起在麦田里走过的30余年,赵昌平感慨道:“杂交小麦的探索过程是不可预知的。这也正是科学的魅力,让我义无反顾的为它献身。”当年的赵昌平永远不会想到,有一天他将为14亿人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赵昌平 30年深耕攻克杂交小麦世界难题 保障14亿人粮食安全


让中国杂交小麦走出国门 用“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

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他提出中国可能出现粮食短缺问题,极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粮食危机。这一言论深深地刺激到赵昌平,也激发了他攻破杂交小麦的决心。

在赵昌平和他的团队30余年的不懈努力下,在千千万万个像赵昌平一样的秉持科学初心的科学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不仅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帮助了许多发展中国家解决了吃饭问题。


赵昌平 30年深耕攻克杂交小麦世界难题 保障14亿人粮食安全

赵昌平培育的杂交小麦在丰产、节水、抗旱、耐瘠薄等方面综合优势明显,与常规小麦相比,可增产20%以上,节水30%—50%,用种量减少30%以上,据全国23个示范区不完全统计,平均增产幅度达20%以上。赵昌平团队的杂交小麦试验田捷报频传。它的成功不仅立足于中国,更走向了国际。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等“一带一路”国家,种植中国杂交小麦的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地提高了中国杂交小麦的国际影响力。

赵昌平 30年深耕攻克杂交小麦世界难题 保障14亿人粮食安全


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一直是育种学家奋斗的目标。对于未来,赵昌平还有着更多的梦想。“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赵昌平一直秉承的理念,辽阔肥沃的土地是他30余年来不断攻坚的战场。今晚(8月5日)22:00北京卫视《为你喝彩》,带你走进用“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的农科学家赵昌平的种子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