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妈时代,千万别被“造神论”骗了

闺蜜的孩子上幼儿园后,她自学了手绘、钢琴、思维导图、正面管教等6门课,每天跟打了鸡血一样。她说:“现在是拼妈的时代,幼儿园里的手工作业一个比一个漂亮,亲子表演的时候全都多才多艺,我也要做个‘完美妈妈’。”

“完美妈妈”是什么?影视剧中自带主角光环的人儿吗?


拼妈时代,千万别被“造神论”骗了


对于当妈这个职业,哪有什么“完美妈妈”和统一标准。你所看到外表光鲜的妈妈,哪知背地里不是围着孩子“屎尿屁”打转。

有多少妈妈像天鹅一样,上面姿态优雅,下面拼命划水。

《安家》中海清饰演的宫蓓蓓是一位资深的妇产科大夫,可回到家面对的是丧偶式婚姻和婆媳育儿观的差异。

女演员章龄之在《天天向上》节目中大吐苦水,说自己每次辅导孩子功课都是最崩溃的事情。

《妈妈是超人中》包文婧哄不好嚎啕大哭的女儿,自己无助的崩溃大哭。


拼妈时代,千万别被“造神论”骗了


你所羡慕的“完美妈妈”,只是存在于假想和故事中。而你想成为的“完美妈妈”,往往出师未捷身先“死”。

别给自己施加太多压力,我们需要的是育儿的方法论,不是造神计划。否则,在压力下失控和焦灼的只能是自己。

认识自己 接纳自己

“认识自己”相传是刻在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之一。然而认识自己却是最难的事。

很多人说:“我要做‘完美妈妈’。”可是“完美”是由谁定义的呢?是你心中的执念,还是孩子的感受?亦或者,是外人的评判?


拼妈时代,千万别被“造神论”骗了


叔本华说,别人眼中的你,并不能决定你的幸福程度,你的幸福取决于你自身的感知。在亲子关系中,所谓的完美并不取决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在这段关系中,你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然而,有太多的妈妈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把自己弄丢了。

亲子教育专家魏华生完大宝后,面对又哭又闹、又拉又尿的小人儿,越是想要做到完美,越是出错和无助,结果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症。在产后的3年里,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同事关系等都糟糕到了极点。

很多时候,我们在育儿上陷入了追求完美的怪圈,就会出现很多强烈的负面情绪。魏华形容那段时间:每天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那种痛刻骨铭心。直到她决定和自己和解,自我提升和学习育儿方法。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 Lori Gottlieb曾说:“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你不必是一个完美妈妈。”


拼妈时代,千万别被“造神论”骗了


“人生本来就不完美,所以我们不可能做到任何细节都是完美的,”韩国健身女王郑多燕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也知道我不是完美的人,所以我不去做那些我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节拍,不盲目比较、不盲目施压,学会认识自己,并在关键点上作出选择。享有身心节拍契合的快乐,享有找到自己位置时内心充盈的满足感和自信。

完美妈妈 先做自己

现在的教育都在崇尚让孩子自由,可是妈妈的自由在哪里?有多少人在成为妈妈后就失去了自己?

很多人迷茫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更有人会质疑自己的能力。


拼妈时代,千万别被“造神论”骗了


“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在怀上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也陷入深深的焦虑,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完美妈妈”?后来她明白了,对孩子来说妈妈最好的样子,就是计划好自己的人生,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孩子,成为离孩子最近最好的榜样。

坚定了信念后,她一边照料家庭,一边坚持学业和工作;带孩子参观自己工作的地方;带孩子参加自己的领奖或演讲会,让他们亲眼看见自己妈妈的成就……

全惠星在《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中写道:我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着,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孩子们为我能够被人们认可而骄傲。在耳濡目染中,他们把自己的妈妈当作榜样,也会通过努力来获取自己的成功和幸福,最好的妈妈就是做孩子的引导者。

她用做妈妈,先成就自己的方式,将6个子女全部培养成为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毕业后分别担任著名大学的教授、副院长、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等要职。


拼妈时代,千万别被“造神论”骗了


如果是你,发现自己的天赋,你会拼尽全力来创造新的可能吗?

孙俪在《辣妈正传》里说道:“绝对不能让生孩子成为一个女人的分水岭”。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完美妈妈 独一无二

很多人在成为妈妈前,果断、自信,但只要一遇到和孩子有关的事情,就怕决定,遇到问题总是犹豫不决,总是在依赖标准答案,总是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

一句话,先是太胆小,明知不该做的事却不敢不做;后来也还是太胆小,明知该做的事却不敢去做。

就因为这种犹豫和依赖,自信离自己越来越远。


拼妈时代,千万别被“造神论”骗了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曾经是那只井底的青蛙,只不过有人选择继续又懒又怂,有人选择试着往上跳。

也许一开始跳跃的姿势很丑,一直碰壁,但慢慢地,跳跃动作越来越娴熟,每跳一次都离井口近一点,终于有一天,和往常一样,蓄足力气,纵身一跃,眼前豁然开朗。

张幼仪是著名诗人的“下堂妇”,她靠自己寻到了出路和光明。但她却不是世人眼中的完美妈妈。

大儿子三岁时成了“留守儿童”,她被家人安排去“寻找爱情”。挺着八个月的孕肚,在徐志摩好友团的见证下离婚。举目无亲、语言不通,她一个在旧思想里“浸泡”长大的女子,那一刻特别无助。

但也是那一刻,她明白很多事情不能等,因为你永远没有准备好的那一天,自己必须迈出改变的一步。光想不做,换不来自己想要的生活。


拼妈时代,千万别被“造神论”骗了

影视剧中刘若英版的张幼仪


她开始学德语;一个人去医院生产;孩子出生后也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开始学习幼教。但为了学习,她早早给二儿子彼得断奶,这成了导致孩子生病的根源。

彼得因病离世后,她回国一边开创自己的事业,一边抚养大儿子阿欢,终于在生活的泥淖中,活成了世人眼中女人最美的样子,孩子眼中独一无二的“完美妈妈”。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张幼仪在那个充满压力与质疑,同时充满机遇与发展的时代里,满怀勇气,向上生长,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她用自己的后半生,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展示独特,而不在于迎合标准;在于不断超越自我、绽放光彩,而不在于等待一个特定的结果;在于愿意从0到1开始尝试的勇敢,而不在于“就这样吧”的妥协。

她有她的千篇一律,但也有她的万里挑一。


拼妈时代,千万别被“造神论”骗了

三毛在《守望的天使》中写道:每个人生命中最真诚的天使是自己的父母,天使终其一生舍尽全力来为自己的孩子挡风遮雨。

然而对于完美妈妈而言,并不需要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去成就孩子的未来。真正爱的教育,不是牺牲一方成就另一方,而是双方互相陪伴,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拼妈时代,千万别被“造神论”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