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媽時代,千萬別被“造神論”騙了

閨蜜的孩子上幼兒園後,她自學了手繪、鋼琴、思維導圖、正面管教等6門課,每天跟打了雞血一樣。她說:“現在是拼媽的時代,幼兒園裡的手工作業一個比一個漂亮,親子表演的時候全都多才多藝,我也要做個‘完美媽媽’。”

“完美媽媽”是什麼?影視劇中自帶主角光環的人兒嗎?


拼媽時代,千萬別被“造神論”騙了


對於當媽這個職業,哪有什麼“完美媽媽”和統一標準。你所看到外表光鮮的媽媽,哪知背地裡不是圍著孩子“屎尿屁”打轉。

有多少媽媽像天鵝一樣,上面姿態優雅,下面拼命划水。

《安家》中海清飾演的宮蓓蓓是一位資深的婦產科大夫,可回到家面對的是喪偶式婚姻和婆媳育兒觀的差異。

女演員章齡之在《天天向上》節目中大吐苦水,說自己每次輔導孩子功課都是最崩潰的事情。

《媽媽是超人中》包文婧哄不好嚎啕大哭的女兒,自己無助的崩潰大哭。


拼媽時代,千萬別被“造神論”騙了


你所羨慕的“完美媽媽”,只是存在於假想和故事中。而你想成為的“完美媽媽”,往往出師未捷身先“死”。

別給自己施加太多壓力,我們需要的是育兒的方法論,不是造神計劃。否則,在壓力下失控和焦灼的只能是自己。

認識自己 接納自己

“認識自己”相傳是刻在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廟的三句箴言之一。然而認識自己卻是最難的事。

很多人說:“我要做‘完美媽媽’。”可是“完美”是由誰定義的呢?是你心中的執念,還是孩子的感受?亦或者,是外人的評判?


拼媽時代,千萬別被“造神論”騙了


叔本華說,別人眼中的你,並不能決定你的幸福程度,你的幸福取決於你自身的感知。在親子關係中,所謂的完美並不取決於你做了什麼,而在於在這段關係中,你本身就是獨一無二。然而,有太多的媽媽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把自己弄丟了。

親子教育專家魏華生完大寶後,面對又哭又鬧、又拉又尿的小人兒,越是想要做到完美,越是出錯和無助,結果患上了嚴重的產後抑鬱症。在產後的3年裡,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婆媳關係、同事關係等都糟糕到了極點。

很多時候,我們在育兒上陷入了追求完美的怪圈,就會出現很多強烈的負面情緒。魏華形容那段時間:每天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那種痛刻骨銘心。直到她決定和自己和解,自我提升和學習育兒方法。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 Lori Gottlieb曾說:“養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你不必是一個完美媽媽。”


拼媽時代,千萬別被“造神論”騙了


“人生本來就不完美,所以我們不可能做到任何細節都是完美的,”韓國健身女王鄭多燕在一次採訪中說:“我也知道我不是完美的人,所以我不去做那些我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節拍,不盲目比較、不盲目施壓,學會認識自己,並在關鍵點上作出選擇。享有身心節拍契合的快樂,享有找到自己位置時內心充盈的滿足感和自信。

完美媽媽 先做自己

現在的教育都在崇尚讓孩子自由,可是媽媽的自由在哪裡?有多少人在成為媽媽後就失去了自己?

很多人迷茫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更有人會質疑自己的能力。


拼媽時代,千萬別被“造神論”騙了


“韓國首席媽媽”全惠星在懷上第一個孩子的時候,也陷入深深的焦慮,怎樣做才算是一個“完美媽媽”?後來她明白了,對孩子來說媽媽最好的樣子,就是計劃好自己的人生,以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引導孩子,成為離孩子最近最好的榜樣。

堅定了信念後,她一邊照料家庭,一邊堅持學業和工作;帶孩子參觀自己工作的地方;帶孩子參加自己的領獎或演講會,讓他們親眼看見自己媽媽的成就……

全惠星在《有奉獻精神的父母培養大人物》中寫道:我在自己的領域裡努力著,並取得了一些成績,孩子們為我能夠被人們認可而驕傲。在耳濡目染中,他們把自己的媽媽當作榜樣,也會通過努力來獲取自己的成功和幸福,最好的媽媽就是做孩子的引導者。

她用做媽媽,先成就自己的方式,將6個子女全部培養成為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博士,畢業後分別擔任著名大學的教授、副院長、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等要職。


拼媽時代,千萬別被“造神論”騙了


如果是你,發現自己的天賦,你會拼盡全力來創造新的可能嗎?

孫儷在《辣媽正傳》裡說道:“絕對不能讓生孩子成為一個女人的分水嶺”。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完美媽媽 獨一無二

很多人在成為媽媽前,果斷、自信,但只要一遇到和孩子有關的事情,就怕決定,遇到問題總是猶豫不決,總是在依賴標準答案,總是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

一句話,先是太膽小,明知不該做的事卻不敢不做;後來也還是太膽小,明知該做的事卻不敢去做。

就因為這種猶豫和依賴,自信離自己越來越遠。


拼媽時代,千萬別被“造神論”騙了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曾經是那隻井底的青蛙,只不過有人選擇繼續又懶又慫,有人選擇試著往上跳。

也許一開始跳躍的姿勢很醜,一直碰壁,但慢慢地,跳躍動作越來越嫻熟,每跳一次都離井口近一點,終於有一天,和往常一樣,蓄足力氣,縱身一躍,眼前豁然開朗。

張幼儀是著名詩人的“下堂婦”,她靠自己尋到了出路和光明。但她卻不是世人眼中的完美媽媽。

大兒子三歲時成了“留守兒童”,她被家人安排去“尋找愛情”。挺著八個月的孕肚,在徐志摩好友團的見證下離婚。舉目無親、語言不通,她一個在舊思想裡“浸泡”長大的女子,那一刻特別無助。

但也是那一刻,她明白很多事情不能等,因為你永遠沒有準備好的那一天,自己必須邁出改變的一步。光想不做,換不來自己想要的生活。


拼媽時代,千萬別被“造神論”騙了

影視劇中劉若英版的張幼儀


她開始學德語;一個人去醫院生產;孩子出生後也沒有停止學習的腳步,開始學習幼教。但為了學習,她早早給二兒子彼得斷奶,這成了導致孩子生病的根源。

彼得因病離世後,她回國一邊開創自己的事業,一邊撫養大兒子阿歡,終於在生活的泥淖中,活成了世人眼中女人最美的樣子,孩子眼中獨一無二的“完美媽媽”。

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在《雙城記》開篇寫道:“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張幼儀在那個充滿壓力與質疑,同時充滿機遇與發展的時代裡,滿懷勇氣,向上生長,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

她用自己的後半生,詮釋了人生的價值,在於展示獨特,而不在於迎合標準;在於不斷超越自我、綻放光彩,而不在於等待一個特定的結果;在於願意從0到1開始嘗試的勇敢,而不在於“就這樣吧”的妥協。

她有她的千篇一律,但也有她的萬里挑一。


拼媽時代,千萬別被“造神論”騙了

三毛在《守望的天使》中寫道:每個人生命中最真誠的天使是自己的父母,天使終其一生舍盡全力來為自己的孩子擋風遮雨。

然而對於完美媽媽而言,並不需要用犧牲自己的方式去成就孩子的未來。真正愛的教育,不是犧牲一方成就另一方,而是雙方互相陪伴,互相扶持,共同成長。


拼媽時代,千萬別被“造神論”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