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公交车猥亵儿童案再次提醒大家当心身边的性心理变态狂

绵阳公交车猥亵儿童案再次提醒大家当心身边的性心理变态狂

文/许允刚

据@成都商报 11月13日报道,11月9日下午,绵阳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三大队接到群众报警,称城区某路公交车上有一男子猥亵女童。接警后,特巡警迅速赶到现场,将群众指认的嫌疑人进行控制,并按程序移交涪城公安分局侦办。后经调查猥亵女童行为成立。

绵阳公交车猥亵儿童案再次提醒大家当心身边的性心理变态狂

近年来,不断有媒体报道类似猥亵女童的案件发生,这些犯罪行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痛恨,其实,这种猥亵儿童的犯罪行为不仅仅是行为问题,其实背后还有其深层次的性心理变态问题——恋童癖!我们在咬牙恨这些人渣的同时,事实上,他们也有可怜之处的,俗话说得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有难言之隐,那就是心理层面的痛苦,这是一般人不能理解到的感受,只不过,这些患者及其家属没有把这种问题当作疾病引起重视而已。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是一样的,出现性心理变态的患者也与患上生理疾病的人一样长期忍受着痛苦。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恋童癖:

恋童癖是以未成年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病理性性偏好。 恋童癖性欲指向的范围一般是青春期以前或未发育的儿童。

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恋童癖者的大脑中的“白质”异于常人:简单的说,灰质构成大脑,白质在灰质之间传输信号。正常人在看到儿童时会产生保护欲、而恋童者则是产生性欲。这些科学研究的发现,都指向一个越来越被学界接受的结论,即恋童是一种天生的"取向"。其他致病因素还有:

1、心理因素。爱恋儿童,留恋童年时代,对儿童表示关注,当这种行为和心理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作为一种观念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并控制人的行为,便成了恋童癖患者。

2、社会因素。有的人因受挫折,便觉得人心难测,与成年人打交道要费尽心机,因而感到很疲劳、紧张、可怕,而与儿童交往则无需费多大周折动多大脑筋。时间一长便对成人间的人际关系感到厌倦,而把兴趣转到了儿童身上。也有些在青春期时萌发过对异性的好感,而被家长或师长打压,导致成年后无法正常与同龄女子交往,而回想起儿时的“恋情”从而对妙龄女子产生性幻想,并拒绝接触同龄女性。

绵阳公交车猥亵儿童案再次提醒大家当心身边的性心理变态狂

3、家庭因素。家庭不和睦,夫妻感情不好,使之对成年人间的性生活失去兴趣,而把对象转向儿童。

4、性格缺陷。由于性格胆怯、懦弱,缺乏应付危机的能力,当遇到意外的重大精神打击时,不能勇敢地面对现实,希望退回到童年。于是把心思转到小女孩身上,在心目中把小女孩幻化成两种形象:一是恋人,一是母亲。

5.其它原因。有的则是因为智能发育迟滞、慢性酒精中毒、残废、年老或其他脑病,而接触正常成年女性的机会很少,故将满足性欲的对象转向儿童。

总之,一旦发现有恋童癖患者要及时劝导其接受心理治疗,消除心理疾病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否则,刑满释放后,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这些患者还会旧病复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