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保险+期货” 胶农发展生产底气更足

上海期货交易所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纪实

10月中旬,本该告别雨季的滇西南依然阴雨绵绵,漫山遍野的橡胶林笼在雨雾中。

“今年雨水太多,不能正常割胶。加上胶价不好,从4月份到现在,才割了6000来块钱的胶。”说起今年的橡胶生产情况,云南省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里拉村的罗玲直摇头,“不过,有保险公司托底,生活不用担心。”她家有40多亩橡胶树纳入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项目,今年能拿到两万多元的理赔款。去年,在这一项目的支持下,她家种胶收入达到1.5万元,实现了“摘帽”。

由上海期货交易所(简称上期所)组织开展的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项目,通过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的通力合作,将橡胶价格风险从农户转移到期货市场,为胶农提供兜底保障价格。自2017年3月启动以来,项目已支持云南、海南20个贫困区县的胶农通过发展生产实现脱贫、增收。

胶价低迷致种胶陷窘境,规避市场风险成关键

我国的天然橡胶产区主要集中在云南、海南,多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任务重。

地处西南边陲的西盟县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存在。据西盟县县委书记杨宇介绍,全县9.5万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4%,2017年底贫困人口有1.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9.93%,属国家级贫困县。橡胶是县里确定的五大产业中面积最大、覆盖人口最广、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产业。22万亩橡胶覆盖了全县7个乡镇的6个,涉及2.9万余人,有橡胶加工厂3家,集中作业岗位达1.7万个。

但是,天然橡胶现货价格波动明显,尤其是近年来胶价波动剧烈。以上期所天然橡胶期货主力合约为例,价格从2011年2月初的43500元/吨一路降至2016年1月12日的9655元/吨,2017年2月又从22055元/吨开始下跌至2018年6月的10555元/吨。胶价巨幅波动造成胶厂经营困难,胶农种植收益严重缩水,甚至返贫,胶园弃割、弃管现象不少。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西盟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孝勇告诉记者,眼下胶价只有1.1万元/吨,而加工成本在1.7万元/吨。胶农的日子也不好过,按户均30亩橡胶算,如果正常割胶,年收入1.5万元左右就算不错。

实际上,胶农的种植收入很难达到这个水平。云南临沧市永德县崇岗乡大水塘二组胶农盛玉龙回忆说,他家200多亩胶园10年前最高收入还有7万元,2017年毛收入只有1万元,今年只卖了几千块钱。同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坚明家,因为缺少劳动力,271亩胶园只顾得上50多亩,他说:“雇人割胶,一天工钱就得七八十块,卖的胶连工钱都赚不回来”。

种胶难,改种、转行更难。盛玉龙这几年租了100亩地种芒果、澳洲坚果,因管理技术不到位,果树长势差,还没见到效益。“不割胶,就没有生活来源。”罗玲尝试养猪养鸡,但外销渠道不畅,只能就近消化,效益很有限。

橡胶产区农户脱贫、增收的根本在于提振产业,而降低市场风险、为胶农提供更好的收入保障很关键。开展天然橡胶“期货+保险”精准扶贫试点,增强产业风险保障能力,是上期所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直接体现。

有了“保险+期货” 胶农发展生产底气更足


建立“大扶贫”机制,协同推进项目精准落地

2017年,上期所出资3960万元,组织23家期货公司、8家保险公司,在海南、云南的14个贫困县开展试点,挂钩天然橡胶现货产量约3.6万吨。

据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贺军介绍,上期所将保险公司、期货公司聚拢到一个合作平台上,由上期所出资,支持胶农向保险公司购买天然橡胶价格保险;保险公司向期货公司购买看跌期权;期货公司再在期货市场上复制该看跌期权进行套期保值。通过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实现天然橡胶市场风险的转移和对冲,最终形成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从而保障胶农利益,促进农业生产。

为实现这一效果,需要市场层面的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分工协作,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上期所与地方政府、地方保监局、证监局沟通,与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积极协调,为期货公司开立交易专户,对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和监控,保证项目规范运作。

五矿经易期货公司2017年开始在西盟开展项目试点。公司副总经理朱家秋说:“一年多来很强烈地体会到,一是要始终牢牢依靠政府,二是要细处着手,把农民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展工作,直接面对分散的农户,需要政府部门协助期货公司下大力气统计、筛选、核实农户信息;向胶农宣讲政策,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组织。

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由新湖瑞丰金融服务公司操作的项目获得了当地政府财政支持。该公司副董事长许英介绍,他们2017年的试点获得了海南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关注和肯定,被认为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金融扶贫的创新实践,应予以重视和逐步推广”。今年,项目实现白沙县民营橡胶全覆盖,涉及1.8万吨橡胶,其中,上期所支持了1.1万吨的保费,县配套支持5650吨。海南省今年提出天然橡胶价格保险全覆盖,省、县财政承担60%的保费补助。

扩面提质需求强烈,要优化机制增强保障力

“期货交易所帮我们交保费,橡胶价格跌了,保险公司赔钱给我们,能提高我们割胶积极性。”在2018年天然橡胶“期货+保险”精准扶贫项目云南地区第一期现场理赔仪式上,西盟县力所乡南亢村胶农岩风说,“今后,我要动员身边的胶农积极参加保险。”

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项目保障力度不断增强。据贺军介绍,上期所2018年投入资金同比增加82%,达到7200万元;涉及天然橡胶现货产量同比增加122%,达到8万吨;试点地区数量同比增加50%,覆盖滇、琼20个贫困县。

胶农对项目的认可度更高了,发展橡胶生产底气更足了。罗玲说,即便以后保费要自己出钱,她也愿意参保。人保财险云南分公司副总经理陈源说:“项目让临沧很多弃割、砍树的胶农又开始从事割胶生产了;2017年要挨家挨户做工作,今年工作好做多了,跟胶农一说,就通过微信把身份证、银行卡信息发到村干部手机上。”

西盟县副县长张文良表示,希望项目能长期稳定,覆盖面能扩大到全县所有胶园、所有胶农;希望扩大品种,能在甘蔗生产上开展“保险+期货”试点。

“保险+期货”试点扩面提质,要不断创新,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建议与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协作,争取更多财政配套资金支持;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设计产品要有超前意识,政府监管层面能开辟“保险+期货”业务“绿色通道”;加快培育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做好农民培训工作,探索把期货、保险知识培训融入到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