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寄生蟲》橫掃奧斯卡,導演奉俊昊給職場新人上了一課

依稀記得第29屆奧斯卡落下帷幕時,韓國電影《寄生蟲》成為最大贏家,橫掃奧斯卡四座小金人。電影背後的那個男人那時成為了大街小巷熱議的人物,他就是被別人視為“好說話的胖子”——奉俊昊。

“出道”20年,他一共只拍了7部電影,但部部精彩。如果說《殺人回憶》是對犯罪電影的熟稔,《漢江怪物》是對怪獸題材的政治性探索,《雪國列車》和《玉子》是對好萊塢製片廠體系的初探,那如今大獲成功的《寄生蟲》則是他對人性精準地捕捉。

一路走來,導演奉俊昊總能帶給我們驚喜,他對電影事業的熱愛值得我們學習,對於類型片的探索值得我們深究,而他在導演生涯中積累的優秀品質,更值得我們每一個職場新人去領悟。

回顧《寄生蟲》橫掃奧斯卡,導演奉俊昊給職場新人上了一課

01 恪守底線,奠定職場根基

瞭解奉俊昊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出了名的“偏執狂”,偏執到可以為了電影創作不被“破壞”,而放棄國際大獎。

2017年,他拍攝的總投資高達600億韓元電影《玉子》,被提名戛納電影節。結果在電影節展映期,這部影片因為只在網絡上播放而沒有在院線發行,被評委們聯合抵制,最終“流產”。

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合作的Netflix(一家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答應給奉俊昊對影片的最終剪輯權。

聽起來很“荒誕”,但他就是這麼一個為了底線絲毫不做讓步的人。

不僅是在娛樂圈裡,官場上也有這麼一股清流,他就是原湖北恩施州巴東縣委書記陳行甲。

陳行甲一度被譽為鐵腕反腐的“網紅書記”,在職期間將87名幹部和老闆送進了監獄,包括當地的縣長和副縣長。伸手必抓,這是他反腐的底線。

許多人為了賄賂他,變著花樣送禮。但他分文未收,做到了問心無愧。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這是他做官的底線。

為了實現當地脫貧的目標,他規定每個幹部都要結一個“窮親戚”,包括他自己。對待百姓仁愛寬厚,這是他做人的底線。

回顧《寄生蟲》橫掃奧斯卡,導演奉俊昊給職場新人上了一課

作家馮驥才認為,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線上的。一個人只有守住底線,才能獲得成功的自我與成功的人生。

職場新人一定要明白,那些能成大事的人,無論是在落寞還是繁華面前,都堅守住了自己為人處世的底線。

02 具備情商,減少職場摩擦

奉俊昊為人稱道的不僅是他的導演藝術,還有他的高情商。

在戛納拿獎的時候,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

抱歉,我沒準備法語感言。雖然如此,但我得承認我一直深受法國電影的啟發。從小時候開始就給我極大靈感的就是喬治·克魯佐和克勞德·夏布洛爾,感謝你們。

喬治·克魯佐和克勞德·夏布洛爾,是法國人家喻戶曉的大導演。奉俊昊一開口就先把他們引以為傲的藝術家誇了一通,作為主人的法國人,聽完之後心裡自然是極度舒適的。

回顧《寄生蟲》橫掃奧斯卡,導演奉俊昊給職場新人上了一課

後來,奉俊昊來到了美國人的地盤。他的高情商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一上來先借機致敬馬丁和昆汀兩位美國大導演,要知道在當時馬丁和昆汀也是本屆的入圍導演,與奉俊昊是對手關係。

結果他來了句:“我想用德州電鋸把獎切成5份,分享給你們。”這份謙虛,為他引來了全場爆裂的掌聲。不得不讓人稱讚,講話都像他導演電影那樣有藝術感。

李開復也曾說:“在任何領域,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兩倍;在成功的層面上,情商比智商重要幾倍。”

說到情商,就不得不提到何炅。

在節目《幻樂之城2》中,韓雪演唱了一首以秦俑為背景的《焚心以火》。整個演出現場要用到技術非常複雜的全息投影,結果燈光投影切換時出現了問題,把工作人員拍了進去。韓雪下場時就哭了。

何炅這時說了一段話:被感動的觀眾請舉起你們的左手。剛才我們的光收晚了工作人員有一點穿幫,你看到了請舉右手。如果大家覺得這個穿幫,不影響你對這部作品看法,並完美百分百支持的請鼓掌。接下來全場響了掌聲。

智商情商同樣都很爆表的黃磊也不停地誇讚何老師:“他是一個讓所有人都覺得很舒服的人。”

回顧《寄生蟲》橫掃奧斯卡,導演奉俊昊給職場新人上了一課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高情商的人總是不顯山不露水,默默提升。

職場新人,收起你的狂妄,牢記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保持謙遜能讓你走得更遠。

03 死磕細節,勇攀職場高峰

惠普創始人戴維帕卡德曾說過,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毫無疑問,奉俊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在拍攝電影《漢江怪物》時,為了一個特效,砸下千萬元的巨資,幾乎把世界頂級的特效團隊都請了過來。其中不僅包括參與過《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美國The Orphanage公司,還有製作過《指環王》系列和《金剛》特效工作的新西蘭Weta Workshop工作室。

這樣的大手筆以及對於細節的極致要求,才有了我們在熒幕前看到的那個極其逼真的“怪物”形象。

說到這種對於細節的完美追求,自然少不了大導演的姜文。

姜文在1993年拍攝他的成名作,由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改編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時,為了拍攝寧靜那張掛在牆壁上的泳裝照。他動用了在當時來說非常珍貴的四盒膠片,最終用電影史上史無前例的1:20000成片創造了呈現在大眾眼前的經典場景。

回顧《寄生蟲》橫掃奧斯卡,導演奉俊昊給職場新人上了一課

《細節決定成敗》作者汪中求談及“細節”時說過,細節不是“細枝末節”,而是用心,是一種認真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

在這點上,公司新來的一個實習生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於客戶的創意方案,其他同事可能只會給到一個用來完成任務,而她不僅分析了客戶得基本需求,還延伸到後期的推廣策略以及執行層面,最後還給到我兩到三個可行的方案,供我選擇。

一個月後,她就被我優先轉正了。而其他實習生都只能在三個月後。

職場亦是如此,你若剛剛踏入職場,首先要做的就是用心對待工作,工作反過來也會“認真”回報你。

奉俊昊讓韓國電影成功“出圈”,靠的不全是導演的藝術,他在導演生涯中的這些經歷都值得職場新人去細細品味,慢慢學習。

共勉,期待早日在事業“出圈”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