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主角一家,不就是杭州綠城保姆案電影版嗎?

《寄生蟲》主角一家,不就是杭州綠城保姆案電影版嗎?

作者/孟婆

01

今天把《寄生蟲》完整看完了,看完以後,覺得這特麼就是杭州綠城保姆殺人案的電影版,為什麼那麼多影評人同情主角一家的遭遇?

就因為電影裡講到了窮人的“酸臭味?”,激怒了很多人的玻璃心嗎?簡直無法理解。

電影的劇情總結起來非常簡單,男主考了兩次都沒有考上大學,父母和妹妹也都沒有工作,一家四口人都住在地下室裡面,過著連肉都吃不起的生活,家裡沒有WiFi,他們的家髒亂差到需要藉助室外的“驅蟲劑”來驅散家裡的蟑螂。

這一家人的貧窮,是社會造成的嗎?

雖然電影裡有提到,在韓國,即便是競聘一位司機的工作,都有500名應屆大學畢業生競聘。

然而……

這是一個窮人因此報復社會的理由嗎?

拿電影中一家人來舉例,在電影的開始,他們有一份兼職工作,疊披薩的外賣盒,但他們卻把1/4的紙盒子都疊錯了。

連這麼簡單的工作都做不好,僱主要扣他們10%的薪水時,(1/4的紙盒子壞了,照道理應該扣25%才對。僱主買紙盒子也需要成本的。)這一家人卻無理撒潑,還強烈要求僱主僱傭自己。

一份完全不需要動腦子,需要細心+負責任就能做好的工作,他們一家人都能做成這個樣子,可見這一家好吃懶做、無理取鬧到何種程度。

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把自己代入成主角一家呢?

難道所有的窮人這種性格?

不,不是這樣的。

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歸因理論,一個人在每時每刻,都會為自己的行為找一種理由,凡是成功的事情,都容易歸到自己的努力上;凡是失敗的事情,往往歸到客觀的理由上。

比如我今天考試失敗了,可能會說是卷子太難,身體不好,或者老師沒把題講明白。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的,從心理學上來說,每個人都試圖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而你要知道,我們社會中的貧困人群佔了很大一部分,都過得很不容易,但是這部分窮人當中,絕大多數人都在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

我們的社會里,依然有很多人的境遇如同主角一家,他們沒有背景,只能靠自己擺脫貧困的生活,這意味著,他們必然要面臨更多的挫折,因為他們有很多願望無法輕易實現,貧困群體遇到的挫折感,一定會大於富裕群體。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窮人,都會因此向富人舉起屠刀。

如果我們用“一般的社會理由”(即主角一家的貧窮)來遮掩主角一家“個性中的問題”,顯然是對他們一家人犯罪的心理原因,有了錯誤的歸因:即,他們之所以犯罪,是社會所迫。

但他們真正犯罪的原因,只不過是他們的自私罷了。

02

在電影裡,當男主角到了僱主家之後,迅速勾搭上了僱主家的女兒。

作為一個家庭教師,和僱主家心智未成熟的小女孩談起戀愛,職業道德呢?

別跟我說什麼是小女孩先喜歡他的,此處不接受反駁,一個未成年人,一個是成年人,誰更應該對此負責任?

《寄生蟲》主角一家,不就是杭州綠城保姆案電影版嗎?

如果你女兒被家教老師或者被老師勾引,你能接受嗎?

哥哥矇混進入這家當了家教,靠的是妹妹給他製造了一個假的畢業證書,拜託,製造假證書不是犯罪嗎?

哥哥還自欺欺人,說自己只是提前獲得了畢業證書,你讓那些辛辛苦苦讀書,靠自己本事獲得畢業證的人情何以堪?

得知這一家的小兒子缺一個美術教師,哥哥騙女主人,把自己的妹妹也介紹過來,當了美術教師,如果說到此為止,只是這一家人的求生欲,那也就罷了。

但是後面,為了趕走司機,司機送妹妹回家的時候,妹妹毫不猶豫的就脫下自己的內褲塞在車後座,栽贓陷害司機,把父親也弄進去當了男主人的司機。

《寄生蟲》主角一家,不就是杭州綠城保姆案電影版嗎?

在父親也當上司機之後,一家人慶賀勝利,至此為止,這一家人坑蒙拐騙,毫無廉恥之心,已經表露無遺。

他們很窮,很可憐,值得同情,那麼,被他們陷害的司機,也是窮人,就不值得同情了嗎?

而他們的下一步的計劃,是要把母親也弄進去當保姆。

原來的保姆在主人家深受信任,為了趕走保姆,這回就更狠了。

哥哥從小女孩那裡得知保姆對水蜜桃過敏,特意買了大量的水蜜桃,讓保姆過敏去醫院看病,然後父親假裝無意間拍到保姆看病,跟女主人聊天中“無意洩漏秘密”,栽贓保姆得了肺結核。

《寄生蟲》主角一家,不就是杭州綠城保姆案電影版嗎?

女主人被嚇壞了,為了孩子的安全,只好解僱保姆。

至此,這一家人終於大獲成功,趕走了原來在這個家裡工作的人,每個人都獲得了一份體面的工作,並且薪資不菲。

曾經研究過馬加爵案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教授,曾在馬加爵案發後,特意去了雲南,專門為馬加爵設計了心理問卷,做了心理測試,發現了很多真實的東西,做出上萬字的《馬加爵的犯罪心理分析報告》。

在這份分析報告裡,教授提到,許多心理上存在嚴重疾病的人,一個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談論任何事情時都以“我”為主題詞,“我”的出現頻率極高,他們從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換位思考。

這一家人便是如此,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命運,而不在意他人的死活,父親對於女兒高明的騙人技術洋洋自得,曾感嘆“你要是去做詐騙集團一定能賺大錢”,他們心中,沒有道德底線。

他們就是那種典型的反社會人格:

“自以為是,惟我獨尊,極端自私,不知何為自我約束,也不會遵紀守法,他們會因為一點點小事去算計他人,甚至精心策劃謀殺過程,他們不僅沒有用自己的才華為社會作出貢獻,相反,精密的犯罪設計,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危害,同時,也給他人帶來痛苦。”

而這些,正是男主一家人犯罪基因的特徵,他們從未考慮過他人的命運,為了自己一家人的生活精心算計其他人。

03

如果說,到此時為止,他們還沒有真正犯罪,只要他們不作死,認認真真上班,靠著4個人的薪水,早晚也會搬出地下室。

可接下來的劇情卻讓人大開眼界:他們在主人家帶著孩子外出露營的時候,集體在主人家開party,妹妹在主人房的浴室泡澡。

《寄生蟲》主角一家,不就是杭州綠城保姆案電影版嗎?

一家人喝著主人私藏的威士忌,坐在客廳裡大吃大喝,難道他們就不擔心主人會突然回來嗎?

退一步說,即便主人沒有臨時回來,喝了那麼多酒,不怕家裡有監控被主人發現嗎?

當著主人的面,這對父母都敢調情,他們明明是在主人家偽裝成彼此不認識的4個陌生人啊,不擔心被發現嗎?

《寄生蟲》主角一家,不就是杭州綠城保姆案電影版嗎?

一個朋友和我討論,特別不能理解這一段劇情,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好不容易得到一份好工作,一定是珍而重之,小心翼翼,萬分尊重的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

可是這一家人呢,卻完全沒有風控意識。

在哥哥和妹妹相繼去了主人家工作之後,又非得把父母都弄過去,本身就冒著極大的風險,這可以理解為窮人的虛榮心。

虛榮心讓他們短視,忽略了這麼做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只為了一時的愉悅,而不顧前途。

這是“窮人”對於未來缺乏計劃,這些“普通人的小心思”還在能理解的範圍內。

但是,面對這一家的玻璃心,以及面對富人家生活的心態失衡,恕我沒有同情心,實在無法感同身受。

當主人突然回來之後,這一家子不得不像蟑螂一樣,匍匐在主人家的地下,趁著主人睡著之後,才鬼鬼祟祟的回到家。

而此時,家裡卻因為暴雨被淹了。

在暴雨中,下水道堵塞,妹妹坐在馬桶上點燃了一支菸,可見對此早已習以為常。

父親一邊撈傢俱,一邊露出心酸的表情。

可是,這難道不是他們本來的生活嗎?

在沒有進入富人家打工以前,他們原本就住在這樣的地下室裡,以前下暴雨,下水道被堵塞的時候,不都是這樣過著嗎?

窮,本身不是問題,這一家人原本住在地下室自得其樂,但是,只有在比較的情況下才會痛苦,這一家人不僅僅貧窮,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心理素質出了問題。

04

暴雨過後,一家子住在體育場裡,父子倆聊天,兒子問父親對地下室那一對夫妻到底有什麼計劃.

父親說,“最完美的計劃,就是沒有計劃,難道住在體育場裡的這些人,原本計劃要住體育場嗎?當然不是,與其如此,不如不要做計劃。”

《寄生蟲》主角一家,不就是杭州綠城保姆案電影版嗎?

翻譯一下這段話,意思就是,“如何避免計劃失敗呢?就是我們不要去努力,因為一開始也不曾努力過,所以人生過得一團糟也就無所謂了。”

他們之所以貧窮,不光是對未來沒有計劃,沒有風控意識,還有著類似的心態,對於未來過一天算一天。

這種“貧窮”,抱歉,真的不值得同情,說句政治不正確的話,大多數人一輩子難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如果你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想要生活的更好,就只能勤勤懇懇,靠著自己的努力改善生活。

而他們呢,看到富人過得很好,就因此仇恨富人,把這一切都推給社會貧富不均,是富人掠奪了自己的生存資源,畢竟抱怨社會更方便,也更簡單。

他們本可以擺脫這份窘迫的境遇,可是這一家人,沒有因此而感激給他們工作的一家人,反而因此憎惡主人家,只因為主人家的美好生活刺痛了他們的玻璃心。

第二天,為了給兒子開生日Party,女主人邀請朋友來自家院子裡bbq,電話裡,女主人說,雖然沒有開成party,但卻因獲得福,如果沒能下雨,哪裡能開party.

男主父親想起了自己家因為暴雨被淹,對女主人充滿仇恨。

《寄生蟲》主角一家,不就是杭州綠城保姆案電影版嗎?

可問題是,下暴雨是女主人的錯嗎?

而且,他們一家4個人現在有工作有收入,只要勤懇工作,他們原本有機會搬出地下室,逐漸改善生活的。

犯罪分子的心理特徵是,當他們和別人發生衝突的時候,首先想到別人怎麼對不起他們,從來沒有想到是否對不起別人。

這一家子嘴上說感謝社長給了他們工作,可實際上,他們為社長一家人做過什麼呢?

當樓下的富人們在開party的時候,樓上的男主角和主人家的女學生卿卿我我,然後覺得自己與這裡格格不入。

為了保住這份工作,他帶著石頭走下地下室,決定消滅“不穩定因素”,沒想到意外被反殺。

從前一天抱著石頭的時候,他就已經有了決定,這是蓄意謀殺好嗎?

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打算去殺人,告訴我,就因為他們貧窮,他們就值得同情了嗎?

按照這個邏輯,是不是杭州綠城保姆殺人案的保姆也值得同情呢?

“窮人”最大的問題,是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他,全世界都虧欠他。

為什麼香港廢青要鬧事,因為在原有的社會資源體系下,他們很難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是他們真的沒有選擇嗎?

他們因為自己的貧窮,因為自己努力工作也無法改變命運,沒有上升通道,就有權堵塞香港的機場,有權讓無辜的人為他們買單嗎?

甚至把自己的怒火發洩到與此毫不相干的普通人身上,還自詡正義,這就合理了嗎?

同樣受到刺激,有些人會因此加倍努力,而主角一家人,卻因此仇恨富人,這是富人的錯嗎?

當面臨同樣刺激時,人和人的反應是完全不同的,眼前的刺激,並不能完全解釋人的犯罪心理,也不能成為犯罪分子殺人的藉口。

05

在這部片子當中,最無辜的是富人一家。

這一家人生活幸福,夫妻恩愛,父母疼愛孩子,為了讓兒子走出心理陰影,父母想方設法的陪孩子過生日。

可是誰能料到,在兒子的生日宴會上,前保姆的老公,因為妻子被男主母親一腳踢下去,失血至多死亡,從而懷恨在心,要向這一家子復仇。

這位在地下室生活了4年多的“蟑螂”,舉起屠刀刺向了男主的妹妹。

無辜的富家小男孩目睹這一幕,嚇得休克過去,休克之後15分鐘內得送到醫院,否則性命堪憂。

危急中,男主人讓司機(男主父親)開車,司機卻一臉懵逼,男主人決定自己開車去。

就因為男主人在撿鑰匙的時候,聞到草地上前保姆老公身上的“酸臭味”(窮人身上的味道),於是他下意識捏住了鼻子。

就這麼一個動作,激怒了男主的父親,於是男主父親突然舉起了刀,刺向了富人。

還是那句話,同樣的刺激發生,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抉擇。

男主父親因為情緒衝動,於是激情殺人,殺完人意識到自己闖禍,立刻逃亡了。

可是,人生容不得奪命的過錯,你奪去了別人的性命,這個過錯是無法挽回的。

電影的最後並沒有鏡頭給到這一家人,如果說富人因此去世,那麼留下的是一個可憐的妻子,還有一兒一女,兒子在自己的生日宴會上目睹父親被人屠殺,恐怕這輩子都要帶著心理陰影生活。

這不就是杭州綠城保姆案的電影版嗎?

許多人同情男主一家子,因為,他們面臨的問題,是許多普通人都面臨的問題。

社會上升通道狹隘,窮人難以翻身,不僅僅是韓國,當今的日本、香港、甚至許多國家都存在著這樣一個現實問題,甚至可以說,這是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方都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

改變命運一直都很難。

我們承認這個現實,我們能看到許多普通人生活的艱辛和無奈。

然而,這不應成為窮人們向另一個階層的人舉起屠刀的藉口。

無論是杭州綠城保姆案,還是藥家鑫案,以及馬加爵案,他們都是時代巨輪下悲哀的個體,但,犯罪就是犯罪,每一個犯罪分子,都是用他人的性命,為自己的憤怒找藉口,但這不是原諒罪犯的理由。

我們同情弱者,社會應當設計更加合理的上升渠道給普通人,而這些渠道其實一直都有,只不過,改變自己的命運,必定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和努力,這是非常辛苦的過程,而且未必會輕易暴富,但這並不代表著有理由去殺人。

正因為在如此艱難的境遇下,還依然保存著對他人的憐憫,相信他人的生命和自己一樣珍貴,尊重他人的感受,因此,善良才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當一個人舉起屠刀,試圖去屠殺他人的性命時,他對生命已經沒有了感覺,對他人的痛苦和絕望是沒有感知的,這個人已經喪失了人性。

是對他人的境遇和生命的漠視,才會讓一個人敢於殺人。這種人為什麼值得同情?

李玫瑾教授在馬加爵案後曾說道:

“我認為,導致他殺人的,不是因貧困而引起的自尊問題,他的貧窮,和他殺人之間沒有必然聯繫,不是每個窮人都會殺人。

不管是有錢的,還是沒錢的,都有犯罪的人。

而犯罪的類型各種各樣,和貧困沒有必然聯繫。”

我們的社會當中,貧困人群佔了很大一部分,都過得很不容易,但是這部分人當中,絕大多數人都在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靠自己努力,而不是坑蒙拐騙,殺人發洩心中不平。

06

很希望那些同情這部電影裡主角一家的自媒體人,不要誤導大眾,如果把這一家人殺人的問題簡單歸到貧困上,不僅僅是對於“貧窮問題”的不公平(畢竟,絕大多數窮人都在勤勤懇懇工作,而不是坑蒙拐騙甚至殺人以鳴不平),也是對受害人的不公平。

而且,集體同情電影裡的主角一家,還可能會對社會帶來一個負面效應——“誰讓我不爽,我就可以殺誰”。

不,不是這樣的,人活著的意義不僅僅是改變命運,也不僅僅只為了擺脫貧窮。

男主到最後,知道自己父親藏在地下室裡,他的願望就是賺很多錢,要買下那棟大房子,他直到最後都沒有反省過,他們給富人一家帶來的痛苦和傷害,他對於他人的命運,絲毫沒有同情心。

《寄生蟲》主角一家,不就是杭州綠城保姆案電影版嗎?

而以他們過往的所作所為,完全不難判斷,為了賺大錢,男主還會丟掉多少道德底線。

畢竟,他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不是沒有試圖殺過人,結果卻被法庭輕判了,這才是整部電影細思可怕之處。

《寄生蟲》主角一家,不就是杭州綠城保姆案電影版嗎?

電影中,男主的母親曾為自己試圖辯解,說“不是雖然有錢卻善良,是因為有錢所以善良”,這句話讓那些貧窮卻善良的人情何以堪。

不是每個窮人都像這一家一樣,甚至想著當詐騙犯賺大錢,妹妹各種混進婚禮裡騙錢,如果你相信這句話,那麼,你們是不是對窮人有什麼誤解。

這個世界一定是貧富不均的,而且一定充滿了各種不公,我不是說要接受貧窮的命運,而是,在努力奮鬥改變自己命運的過程中,人要有自己的底線。

生而為人,尤其是平凡又貧窮家庭出身的人,我們都會有許多的不得已,會有諸多的磨難,因而真正可貴的,是在這俗世凡塵的磨練中,依舊保持著一顆善良的心,並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人,才值得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