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的极限 | 你可以被“宅”多久?

从1月23日(腊月二十九)算起,今天是武汉封城的第43天。从2月9日(正月十六)北京发布严格居住小区(村)封闭式管理的通告计起,今天是北京半封村的第26天。

在这场因新冠病毒而被“宅”的战役中,大江南北的人们经历了做凉皮、炸油条、立扫帚等美好的事情之后,逐渐厌烦了蛰居的生活;伴随时间的拉长,边际效益递减的残酷一览无余。几乎在家中多呆的时光,都在摧毁我们对生活的点点激情,直至一丝不剩。

那么,接下来“宅”的日子还剩多少?我们所能忍受的心理期限到底是多少?

宅的变量之主观意愿度:主动宅27年,被动宅872天

从意愿角度(I)而言,宅分为自愿的主动宅和不情愿的被动宅,两者都有现实原型。前者如各类(半)实验的志愿者,后者即是当下生活的写照。

谈及主动宅,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在日本大行其道的宅文化。宅男中的战斗机真树先生不负众望,自1988年开启遁世生活,近32年没有出过门了。其次想到的不外乎实验环境下的“宅”达人,他们在苛刻环境下屡屡刷新独处纪录。

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招募志愿者在剥夺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密闭房间参与实验。感觉剥夺实验进行2天后,被试者希望逃离该环境。勉强坚持7天后,受试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心理现象。

1972年,法国探险家Michel Siffre独自一人在地下洞穴度过了六个月的单调生活。

1978年到1979年,行为艺术家谢德庆在一间高两米,面积不足十平方米的木笼中宅了1年。

由于主动宅的客观条件不尽相同,其数据只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实际意义并不大。毕竟大多数情况下的宅是不情不愿的,或迫于战争、或困于瘟疫,主动闭门修炼者仅是少数。被动宅的极致代表是我国古代宫廷惩罚中的终生禁足,没错!一辈子不能出门,这样的处罚令人不寒而栗。

据史料可查,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被动宅莫过于二战的列宁格勒保卫战,不愧是伟大的战斗民族,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顽强守卫城池872天,并取得反攻胜利。两年多的时长打破我们对人类被宅忍耐力的想象。真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呀。

和眼下疫情相似的宅当属1911年的东北鼠疫。核心疫区傅家甸自1月正式封城至3月上旬鼠疫死亡人数连续多日为零解封,持续了两个多月。

宅的变量之环境:舒适宜居可多宅些时日

宅之事,可大可小。大到封国、封省,小到封村、居家隔离。前几日,德国卫生部部长说不会封锁国境。封国,想起来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封村在历史上也不是什么新鲜事。2015年,MERS肆虐韩国时,全罗北道顺昌郡某村落曾被卫生部门封村十多天。

具体而言,个体所能忍受的宅时长和活动区域大小(S)呈显著正相关。所宅的空间越大,人们的忍耐时长相对越长。就本次新冠疫情封城而言,大部分被宅人员的主要活动区域是住所。大家吐槽客厅、卧室、厨房一日游——这自然比不上在客厅打羽毛球,生活娱乐两不误的豪宅生活——但比起在游轮隔离的民众,幸福指数还是飙升的。

除了绝对的居住面积之外,封锁的所处环境也至关重要,典型的环境特征如温湿度。前文提及的法国探险家Michel Siffre所居住的洞穴湿度超过了90%,如果条件更好些,没准探险家可以待更久些。

更为需要关注的是环境中是否存在感觉剥夺(D)和外部沟通(C)切断。简单来说,能不能看到物品,听到声音,与他人沟通。美国设立在古巴关押国际恐怖分子,有着地狱等候室之称的关塔那摩监狱可谓此类环境的代表。拘留犯眼睛被套上眼罩,耳朵戴着耳套,整张脸罩着面罩,戴着厚厚手套的双手还被手铐铐起来,身上的坚硬的连体制服更是隔断一切触觉。据说,在这种不见光也不见人的环境中,有些关押的伊斯兰信徒企图自杀,要知道自杀可是穆斯林的禁忌。

宅的变量之个体意志力:意志力强者多宅些

即便处于同样的环境,不同个体的忍耐时长也不一样。这就涉及意志力(w),即个体根据自己确立的目的(如忍耐到何时)有意识地来支配、调节,并克服宅的外在条件,拉长所宅时日。这其中对外部诱惑的抵抗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里的外部诱惑,有美食、美景、美色等等,还有难能可贵的自由。前几者在一定程度上与个体特征有关。人们普遍认为视觉剥夺难以忍受,但对于视觉障碍人士而言根本不是个事。同样,视听障碍人士待在由微软打造的-20.6分贝,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安静的房屋只是小case。不过,最后的自由几乎是最难抵挡的诱惑。裴多菲都愿意为了它抛弃生命与爱情。还有很多从乡村去城市照顾孙子(女)的老人,在楼上待不住,想找人说话,这是再明显不过的对自由的渴望。

以上,忍耐天数由以上几点综合可以算出:

D= w*I*S/C*(p1D1+p2Dd2+p3D3+……+pnDn)

w为常数,由个人意志力决定;I 为主动或被动宅的外在强度;S为人均被宅面积,

C 为切除外部沟通强度;Dn 为不同感官剥夺的加权和。Pn为对应感觉系统参数;这几者任一参数趋向于无穷大,所宅天数趋向于无穷小

不过,在现有国情范围来说,在更宽泛范围来说,我们所能承受的宅极限和经济条件成显著正相关。如果储蓄耗尽,我们可能连一天都宅不起。

如果可以在宅前加个期限,你的答案会是多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