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時,總是搶話不認真聽,怎麼辦?

在平時的說話模式中,你是怎樣去回應的呢?你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嗎?

聊天時,總是搶話不認真聽,怎麼辦?


以下是一些人們表達感受的陳述,勾選出你最可能做出的反應。注意,不是選你認為“應該”說的,而是你在一般情況下會說的:

A:“我整個下午頭痛得要命!”

(1)也許你該吃些阿司匹林。

(2)也許你不該喝那麼多咖啡。

(3)嗯,真遺憾啊。

(4)嗯,真遺憾啊,頭痛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5)我也有過頭痛。也許跟氣壓的變化有關。

B:“我不知道該穿什麼。”

(1)你為什麼不穿……

(2)沒有人會在乎你穿什麼的。

(3)我知道,人們很難決定穿什麼。

(4)我知道那種感覺。你本來想穿什麼?

(5)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也無法決定自己該穿什麼。

C:“昨晚我幾乎徹夜難眠。”

(1)也許你該多運動一下。

(2)你每天晚上都在電視機前睡著了,怪不得你會睡不好。

(3)這可不妙。

(4)這可不妙,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原因?

(5)我自己昨天晚上也沒睡好。

D:“我討厭員工會議。”

(1)你只是坐在那裡幹無聊,還是試著參與?

(2)這是你工作的一部分,不是嗎?

(3)喔,我知道你的意思。

(4)我聽過這種事。你們的會議又是怎樣的情形?

(5)在我們的員工會議上,每個人都必須貢獻自己的意見。

E:“我做得比別人多,卻沒有人注意到。”

(1)也許你應該少做一點。

(2)這是你的錯,你總是為別人做事。

(3)這不公平。

(4)這樣的情形有多久了?

(5)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也是第一個上工、最後一個離開的!

F:“我今天幾乎都沒有什麼進展!每一次我開始著手了,就有其他的事情插進來,讓我不得不偏離目標。”

(1)你為什麼不試著把辦公室的門關起來,然後也把電話關掉?

(2)如果你繼續讓自己一直被打岔,那麼你永遠也沒有辦法完成!

(3)真是太遺憾了。

(4)你要繼續偏離目標嗎?

(5)我最近也是這樣。不管有多重要的事要做,我都會發現似乎還有更多其他的事要完成。

在這些案例中,選(1)是給忠告;選(2)是批評;選(3)是同理的評論,讓對話結束;選(4)是同理的評論,可以開啟對話;而選(5)是自言自語。

其中,有沒有一些你自己常常出現的模式?

聊天時,總是搶話不認真聽,怎麼辦?


理想的傾聽呢,是要訓練有同理心的評論,並且邀請對方能夠說得更詳細,更深入一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聊地深入。

那問題來了,我們平常經常會遇到的情況是,話不投機,聊著聊著就聊死了,然後處於沉默尷尬中。要不就是假借著看手機,掩蓋自己的尷尬。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我們沒辦法認真傾聽別人,進一步深入聊天的情況呢?這種有三個最主要的原因。

我們今天先分享第1個原因——先入為主的預設。

一、什麼是“先入為主的預設”?

“先入為主的預設”,也就是說我們經常以自己的主觀想法,來揣測說話者的意思。這讓我們沒辦法真正靜下心來,去聽對方在說什麼,以及聽他背後的情緒、需求等等。

比如說,你的朋友可能跟你說:“哎,最近換了一份工作,老闆很苛刻,要求超級嚴格。做下來又辛苦又累,雖然工資比之前高,但是壓力很大。


聊天時,總是搶話不認真聽,怎麼辦?


這時候,如果你說:“對啊,換了一份工作,肯定剛開始不適應嘛,慢慢來適應好了就可以了。我以前換工作也是這樣啊,最起碼適應3個月才能真正上手……”

如果你是這麼說的,或者類似這麼說的,那你就沒有認真耐心去聽背後的需求。實際上對方的內心是有一些恐懼的,因為害怕自己的表現不被老闆所認可,而被老闆辭退,他就面臨著失業的危險,他要花精力和時間重新去找另外一份工作。

這裡就是預設了對方抱怨,是因為覺得適應起來比較辛苦,比較累。認為這是非常正常的,把自己的認知強加到了對方頭上。可是當別人反饋你沒有認真聽哦,你還一本正經地說:“我很認真地在聽啊。”

那麼,自己認為認真在聽,而實際上沒有認真在聽,有哪幾種情況呢?

二、有哪些錯誤的傾聽方式?

很多時候,我們會以各種方式,掩蓋自己或者愚弄自己,讓我們以為自己在認真聽,而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 第1種情況:打斷插嘴

常見的句式是:“那件事讓我想起了那段時光……”。背後的潛臺詞是:我的故事比你的更精彩,要不你先聽聽我的故事吧。

我在跟好友閒聊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好友講了一個故事後,另外一個人迫不及待地說:“哇,你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那一段非常的時光啊……”,然後巴拉巴拉開始眉飛色舞地講自己的故事。

聊天時,總是搶話不認真聽,怎麼辦?


這樣說是否可以呢?還得分情況。

如果說是好友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是為了活躍氣氛,交流感情,那輪流說自己的故事是挺不錯的。

如果是朋友特意找你,要說一件重要的事情,那這時候你再說自己的事,就有些不合適了。

因為對方的需求是,想要向你傾訴,讓你瞭解他發生了一些事,想要獲得你的認可、你的一點時間、你的一點注意力。

比如,朋友說:最近的一個雨天在高速公路上車子拋錨,沒有人幫忙,經過千辛萬苦找來了拖車,把車拖走,自己還淋雨感冒發燒了。

對方講這個故事,實際上就想要讓你聽他講完這個故事,而不是說被你打岔,說到其他事情上去。

當你打斷說話者,緊接著說一個類似的故事,這就是傾聽者不加剋制的典型之一。

所以,當你要開口打斷之前,你要思考一下對方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想要活躍氣氛?還是想要獲得一個關注認可?然後根據對方的需求去做出回應。

當你發現對方是想要獲得傾聽,那麼就給足他時間,讓他說出自己心裡所想的內容,同時用非常高的興趣,去了解並且認可他的經歷。

  • 第2種情況:過度同情

常用的句式是:“哦,天哪,真是太糟了”。背後的潛臺詞是:你真是太可憐了,該怎麼辦才好呢?

聊天時,總是搶話不認真聽,怎麼辦?


如果你過度表示出自己的同情,這相當於是給說話者一種饋贈。這反而是讓給予者的意義更大。因為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嘛。

但對於說話者來說,他其實並不需要你過度的同情啊,只需要你聽進去理解就可以了。

所以,真正的傾聽是需要調諧的,也就是說要了解說話者背後的經驗,而不是說要誇大他的感受。過度的情緒表現,反而可能會讓人覺得虛偽,有一種被施捨的感覺。

就像我們在看電視綜藝節目的時候,電視音效弄出來的人工笑聲一樣,毫無意義。

這時候你可能會問,那到底什麼是適度的同理心呢,同理心跟同情又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同理心”指的是瞭解,反應是剋制的,沉默的。是一種跟隨,而不是引導。他能激發起說話者,思考和表達更深入的內容。

而“同情”是有限度的,會限制我們,是指說話者彼此之間有同樣的感受,但不是指“瞭解”。

  • 第3種情況:給建議

典型的句式是:“嗯,如果我是你的話……”。潛臺詞就是:“不要拿抱怨來煩我了,按照我給的建議,採取一些行動吧。”

比如,男性相對來說更喜歡給別人建議,當有個朋友說到最近心煩意亂的,有些男性可能會說,那你可以去運動啊,出出汗就好了。

聊天時,總是搶話不認真聽,怎麼辦?


可是,你知道對方真的是想要你給建議嗎?很多時候別人找你聊,重要的不是你要給他建議,而是想讓你聽他說啊。

很多時候,我們作為傾聽者,沒辦法聽出對方真正的感受,沒辦法給出適當的反應,或者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處理自己的感受而已。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傾聽的功夫好不好,在於是否能足夠地接納,是否對別人給出了合適的反應。

或者你只是給出了過度的反應,來引入自己想說的話。

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需求放下,去聆聽別人的話,那隻能說明你和別人之間的界限,是不清楚的。

  • 第4種情況:插科打諢

典型的句式是:“你聽過那個有關……”,潛臺詞是:我不關心你所說的,你所關心的事很無聊。

這種情況也非常常見,我們在見面聊天的時候,聽到對方說了一些內容,自己不感興趣,就趕緊岔開話題,去講一些其他的有趣的話題,這也是為了緩解聽的人,自己的焦慮,想要把別人的注意力拉到自己身上。 而這種總是要尋求別人注意力的人,也是挺招人煩的。

  • 第5種情況:拒絕別人的感謝

常見的句式是:“不要放在心上!”。潛臺詞是:要是我被別人感激,這真的太不好意思了。

聊天時,總是搶話不認真聽,怎麼辦?


我們在聊天的時候,可能會遇到別人的感謝、讚美等等。這個時候,我們常見的反應方式可能會說:“不要放在心上”,“沒什麼的”,“舉手之勞”等等。

雖然你是表達謙虛、不好意思,但會讓對方有一種被打發的感覺。對方可能會覺得我的感謝是沒有必要的、你看不上我的感謝、你能力很強,做這些小事綽綽有餘。

與其這樣被別人誤解,那你還不如直接對別人真誠地說:“不客氣”。

三、一個好的傾聽者,是如何傾聽的?

你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擅長聊天溝通的人,跟他聊你會覺得非常舒服,感覺他非常瞭解你,也會促使你說很多內容,甚至是以前沒有思考過的也被挖掘出來了。因為他會鼓勵你去拓展你的想法和感受。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去傾聽呢?

這裡啊,簡要介紹三點。

第1點、開放的心態

也就是你不要侷限在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上,而是打開心態,去全然地接納這世界上所有的事情。

當然一些涉及到政治犯罪等等內容,我們要屏蔽。

當你用開放的心態去面對說話者的時候,你就更有興趣,或者說能夠關注到他身上,自然而然就能夠聽他說了。

聊天時,總是搶話不認真聽,怎麼辦?


第2點、擱置自己的興趣需要感受

當你在聽的時候,放下自己,融入到別人的世界裡。把自己的計劃放在一邊,忘掉自己要說的,專心地去做對方的“接收器”。

當然,這裡你可能會說:“唉,那我不是失去自我了嗎?”哎,這個還是有區別的。

我們只是在某一個時間段,單純地想著去認可對方說的內容,這是相互瞭解的第1步。等對方全部說完了他想說的內容後,你依然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

但是有時候你會發現,還是很難做到全然無私地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那是什麼原因呢?

是因為,我們自己首先還沒有完全地接納自己,讓自己被別人聽到。

所以,你首要做的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讓自己被聽到。滿足了自己之後,你才可能開放自己,去聽別人所說的內容。

聊天時,總是搶話不認真聽,怎麼辦?


第3點、刻意訓練

做一個真正的好的傾聽者,是需要刻意訓練的。也就是說,你要努力主動地去認真傾聽對方的情緒、感受、需要等等,然後帶著一份覺察,去觀察自己是否做到了主動認真地傾聽對方,放下自己。

通過不斷的練習,達到真正自然地融入到對方的世界當中,酣暢淋漓地聽對方聊一段時間。

那這裡也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太過刻意地去主動傾聽。你會使用一些技巧、方法,讓自己看上去是在主動地傾聽,想要主動去了解對方,這個時候,其實你的焦點就從“說話者的表達”轉移到了“聽者的感知力”上了。也就是用力過猛了。

這個時候你可以讓自己放鬆下來,認真傾聽,接納當下的狀態,不要刻意去控制。就像冥想一樣,接納當下的狀態。


總結一下,我們沒辦法認真傾聽的第1個原因是:“先入為主的假設”,主動地揣測對方想說的話。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的錯誤的傾聽方式有:打斷插嘴,過度同情,給建議,插科打諢,拒絕感謝。

如何訓練自己的傾聽能力有3點:開放的心態、擱置自己的興趣需要、刻意訓練。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我是演說教練陶子,專注成長和口才。期待我們一起,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