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的是非,經常被人提起又容易被人遺忘

這是一位晚輩的文章,老夫要認真推薦一下。

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卻從來不會簡單重複。於是,後人們都自以為聰明,自詡不會傻到去犯同樣的錯誤。

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都非常自信。他們不知道,自信和自大,其實就是一字之差。

因此,我特別欣賞文末引用的黑格爾名言:“人類從歷史中所學到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會從歷史中學到教訓。”


原題:

120年前的那場“分手”,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回到120年前的1900年,也是個農曆庚子年,當時的中國木有iPhone和特斯拉,也木有新冠。那時的世界其實在當時人們的眼裡也是像今天這樣飛速發展,同樣也充滿了瘟疫和戰爭。下面我來舉一些例子:


庚子年的是非,經常被人提起又容易被人遺忘

1900年庚子年前後的15年間在中國爆發了三次鼠疫:1885年雲南,1894年廣東和香港,1910年東北。死於這三次瘟疫的人口數量(包括印度和世界其他地方被雲南和香港鼠疫傳染的受害人群)在1500-2000萬,相當於今天上海的人口的全部。

1840年的鴉片戰爭讓清朝看到了西方列強的真正實力,清廷在1860後開始了洋務運動。但是短視實用的清廷人沒有選擇與世界握手,而是靠著“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迂腐單純推行了“買買買”的洋務運動,思維、理念上並未與那些買來的先進玩意兒對上號。

同期,一個彈丸之地的小島,日本,也在1860年代開始明治維新。日本壓制了國內“攘夷派”的反抗,決絕地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脫亞入歐”。


日本徹底變革了全國的政治體系和地理劃分,引入德國的大陸法體系建立了嶄新的法律體系,向英國購買軍艦組建海軍。明治天皇每年從宮廷預算中撥出30萬元贈與海軍用於購買軍備;清廷的慈禧太后為了給自己慶生在1888年(甲午戰爭開戰前6年)挪用3000萬兩白銀海軍軍費(價值20艘最新款德制鐵甲炮艦)修建了頤和園。命運是如何讓一個只學西方皮毛的大國和另一個彈丸小國在歷史中相見的呢?

1894年農曆甲午年7月開始,大清國和日本國在大清天朝的附庸國朝鮮、黃海海域和大清沿海陸地進行了為期十個月的戰爭——中日甲午戰爭。戰爭結果:清廷完敗,日本勝,雙方簽署《馬關條約》以終結戰爭。甲午戰爭本身是亞洲戰爭史上一篇宏大的戰爭敘事,有其重要的歷史隱喻意義(遠不止我們在中學課本里讀到的故事)。

甲午戰爭歷時十個月,光緒皇帝從日理萬機地想施展文韜武略打贏他的第一場對外戰爭,到戰局敗相畢露後不理朝政陷入憂鬱。堂堂天朝竟然慘敗於東倭日本,坐完這趟過山車的光緒皇帝痛定思痛,立志變法維新,於1898年6月11日頒佈“明定國是”詔書,戊戌維新正式開始。

和甲午戰爭一樣,命運沒有站在光緒皇帝和他的一班改革者這一邊。清廷保守派有效拉攏到了雖有意改革但是缺乏權力安全感的慈禧太后,決定性地壓倒了改革派,光緒皇帝被廢黜後關押在中南海瀛臺,慈禧太后高齡復出3000萬兩白銀豪園頤和園再次垂簾聽政。

上書和輔佐光緒皇帝的改革派們的選擇和結局很值得在這裡說一下。戊戌維新的主要發起者和風頭最健的改革派是有康聖人外號的康有為和穿西裝的梁啟超(這兩位從師生到撕逼的關係也可以嘮嗑一篇小文),康梁二人是光緒皇帝的操盤手和戊戌維新的精神領袖。


眼看百日維新夭折,皇上“朕不保位”,康聖人先往英轄香港後遠渡法蘭西,不帶走一片雲彩。梁啟超東渡日本——喝著清酒避難。

秉承春秋俠士風骨而捨生取義的志士有六位: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被捕三日後斬首於北京菜市口。史稱“戊戌六君子”在赴刑途中被民眾丟菜葉,吐唾沫。

國不可一日無君。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欲“立端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大阿哥(滿人稱儲君為“大阿哥”),將於庚子正月行廢立,剛毅實主之,力引載漪居要職,寵眷在諸王上。”

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打算廢光緒以端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帝,沒有料到的是這個廢立計劃遭列強反對。

這裡的列強正是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各國,他們聯合反對慈禧太后廢黜光緒皇帝是出於他們利益的考量。經過鴉片戰爭的《南京條約》和甲午戰爭的《馬關條約》,列強在中國的所得權益直接和中國的執政者的政治傾向掛鉤起來。光緒皇帝力主的改革是符合西方各國利益的。也許這個邏輯和國人的零和思維格格不入,西方列強不是要滅我們華夏民族。列強為什麼不支持那些保守派來幹掉所有的改革派?唯一合乎邏輯的解釋是他們的思維和我們的零和思維不一樣,而這恰恰是全球化的雛形。


他們認為,中國作為一個泱泱大國,如果能夠真切的改革並引入開明的政治和法制,通過現代教育提升民智,發展工商業,使民間富足,對於全世界各國的經濟協同發展都是有百益的。


當時,清朝的GDP全球第一,超過完成工業革命的大不列顛王國,但同時也擁有全球人口29%即4億7千萬的飢餓貧窮人口,巨大的潛力和危機並存。

歷史無情地抽了他們一個大嘴巴。因為這裡出現了一支隊伍,著名的YH團。

廢立計劃為列強所挫,因此“孝欽後乃大恨,載漪自以為將為天子父,方大快意,聞各國阻之,乃極恨外人,思伺時報此仇。”“適義和拳起,詡其術謂槍炮不入,乃大喜,以為天助,欲倚之盡殺使僑,以促行廢立。”

關於YH團的前身,國內社會科學系統歷史小賣部在坊間兜售各種傳說,諸如白蓮教、大刀會、拳會、甚至斧頭幫之說。始於中國北方山東和直隸地區而止於當地的義和拳,是由眾多零散在農村的草根Yakuza。當時中國普通農民的食物熱量攝取量僅夠其維持農活勞動,幹完一天農活累成狗,哪裡有閒力閒情來弘揚傳統武術?和任何社會在任何時代一樣,Yakuza組織會以某種形式存在來充當社會所需的邊緣角色。

隨著《南京條約》打開中國南北沿海地區的通商口岸,進入中國內地居住宣教已經合法,西方傳教士及其家庭在中國沿海地區逐步建立教會、在大城市諸如天津修建教堂,創辦孤兒院(育嬰堂)、建立學校和醫院。這些遍佈在中國各地的學校和醫院絕大部分成為了今日中國一流醫院和大學的前身。有些傳教士開始深入內地比如雲南、貴州的地區宣教。

在北方,傳教士和中國基督教徒和當地農民在一些世俗事務上,諸如土地和孤兒撫養權糾紛,產生了衝突。這些衝突背後的深層原因是價值觀的衝突。野生義和拳用暴力方式來解決農民和鄉紳的衝突。

對於西方傳教士也同樣報以拳腳和武力相加的野生義和拳,最初清廷的態度和行動是嚴懲不貸,派官兵鎮壓擺平不手軟。清廷的政策是絕不把“涉外“暴力事件擴大化,畢竟洋人不好對付,農民好對付。

這個政策在“廢立計劃為列強所挫“後發生了180度的轉變。“孝欽後乃大恨,載漪自以為將為天子父,方大快意,聞各國阻之,乃極恨外人,思伺時報此仇。”“適義和拳起,詡其術謂槍炮不入,乃大喜,以為天助,欲倚之盡殺使僑,以促行廢立。”清廷非但對義和拳的暴力行為不彈壓,而且開始默認地方的縱容,就此義和拳開始蔓延和串聯。


“義和拳之後逐步‘官方化’(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卷,365頁)“義和拳,起山東,不到三月滿地紅”。當時的山東巡撫是毓賢,改拳為團,以撫代剿,助長了義和拳的發展。毓賢極端排外,雖素以善治盜匪聞名,但卻向端王載漪、莊王載勳、大學士剛毅力薦拳民可用。1900年,毓賢從山東改任山西巡撫,狂熱支持義和拳滅洋,於是山西繼山東後又成了義和拳的重災區。

關於義和拳的兩個問題:


1)“詡其術謂槍炮不入”;2)“欲倚之盡殺使僑”。

在戰爭中信奉“神功”和“妖術”是所有未開化民族的共同特性。1841年3月,鴉片戰爭正酣,道光皇帝的侄子奕山駐守廣州抵禦英軍。奕山是個“人民戰爭偏方”的愛好者,決定擺出“陰門陣”殲敵於廣州城外。清軍在廣州城內收集徵用了數以千計的婦人專用的馬桶,排列在木筏上,順珠江而出海迎敵。“陰門陣”的制勝要點是在英軍軍艦開跑時,用馬桶口齊齊地對準英軍軍艦以滅其火力。


經過鴉片戰爭慘敗和洋務買買買運動的清廷精英們諸如袁世凱,當然不會相信義和拳的神功附體刀槍不入的神話。1890的大清陸軍已經配置了德制的克虜伯大炮;大清海軍的北洋艦隊已擁有最新款德制的鐵甲炮艦(只是因為海軍軍費被老佛爺挪用修建頤和園而停止購買火炮彈藥久矣,所有空有槍木有彈)。

1899年12月,代替毓賢署理山東巡撫的袁世凱到任,義和拳大師兄請山東一把手袁大領導視察義和拳隊伍。袁世凱請大師兄表演神功,大師兄用已去彈頭的空彈發射,拳員中槍後屹立不倒,精神倍兒棒。袁世凱口裡稱讚:“這個好!我也試試。”一邊掏出佩槍啪啪啪,拳員應聲氣絕身亡。一度蓬蓬勃勃的義和拳在山東便不再紅火了。

義和拳的典型戰術是“拳與洋人戰,傷斃者以童子最多,年壯者次之,所謂老師、師兄者,受傷甚少。”“臨陣以童子為前隊,年壯者居中,老師、師兄在後督戰,見前隊倒斃,即反奔。”

當德國人Karl Benz把世界第一輛汽車開成了四年新二手車時,在中國北方相信神功附體刀槍不入的義和拳基層拳民們正抱著屎罈子尿罐子衝向來復槍排射火力。

舉著“扶清滅洋“的旗號,義和拳到底殺了些什麼人?

義和拳殺的最多的是普通的中國人,死於義和拳之手的,98%以上都是中國人。僅計中國基督教教徒就逾兩萬三千多人(季理斐、任廷旭:《庚子教會受難記》,上海廣學會本)。西方各國傳教士約有兩百多人,加上他們的家庭成員、中國人翻譯和幫傭,有史料計逾千人。義和拳僅在奉旨皂飯期間,“數十萬人橫行都市,城中日焚劫,火光連日夜...... 夙所不快者,即指為教民,全家皆盡,死者十數萬人。其殺人則刀矛並下,肌體分裂,嬰兒生未匝月者,亦殺之殘酷無復人理。”(羅惇曧:《庚子國變記》)”義和拳之傻教民毛子也,京西天主堂墳地,悉遭發掘,若利瑪竇、龐迪我、湯若望、南懷仁諸名公遺骨,無一免者。勝代及本朝御碑,皆為椎碎。保定屬有張登者,多教民,團匪得其婦女,則挖坑倒置,填土露其下體,以為笑樂。”

在義和拳動亂中,西方使節被殺的有:


1) 日本使館書記官杉本彬在1900年6月11日前去迎接入京的西方西摩爾聯軍時,在永定門外被清軍將領董福祥的武后衛軍/甘軍所殺。根據《辛丑條約》,清廷派那桐為專使大臣前往日本向日本天皇為杉本彬事件道歉。


2) 德國公使克林德在1900年6月20日前往總理衙門交涉時被神機營章京恩海射殺,史稱“克林德事件”。根據《辛丑條約》清廷派專員前往德國向德國皇帝道歉,在北京為克林德立牌坊。

義和拳動亂,清廷內鬥,聯軍逼近京城先後被殺的主和派大臣有五:許景澄、袁昶、徐用儀、立山、聯元。許景澄奏曰“攻殺使臣,中外皆無案。”許景澄死前留言“各國聯軍行將入都,事不堪矣,日後和約之苛不待言,君等當預籌之。”

許景澄所言的“君等”也許正是那些主戰派大臣。根據《辛丑條約》,主戰派大臣被處死/賜死的有:啟秀、徐承煜、趙舒翹、毓賢、載勳。

1900年8月14日凌晨,語言不通、軍備各異、總數不過一萬人的八個國家對北京城發動總攻。15日晨,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由神武門出逃。16日聯軍攻佔北京。

12月10日西方列強組成的北京管理委員會掛牌。管委會的一項重要工作是在北京修建公共廁所,這是北京人第一次見到公共廁所。美國和日本軍隊軍紀最佳,日軍居然繪製了北京的詳細地圖,第一次將北京的巷子和衚衕作了標示

另外一個花絮是清廷非正式對十一國宣戰後,地方大員反對開戰,串聯後與列強簽署《東南互保》秘密協議,口頭約定:倘若帝后發生不測,將改建共和,推舉兩廣總督李鴻章為總統。

庚子國變是壓倒清朝的最後一根稻草,大體沒錯。經此事變,中國主權徹底淪喪,清廷信用掃地,已成風中殘燭。清廷內部改革圖強的希望徹底破滅,最終在1912年退出歷史舞臺。

五年之後的1916年,中國的最後一位太監正式入職。

其實近代以來YH團精神並非只存在於愚昧無知的底層,實際上還廣泛存在於受過不完整教育的半知階層。拳民們編造的謊言,內容和水平都極low,他們有限的想象力只會編“洋人拐走小孩做藥引子”之類的謊言。


歷史永遠不被我們貧窮的想象力所限制。如果你能坐上時光穿梭機穿越50年回到1976,在伊朗的度假海灘問身著迪奧泳裝的伊朗姑娘:“你相不相信3年後你將再也不能穿你的迪奧泳衣,塗你的YSL唇膏和香奈兒香水?”她們一定會說你喝醉了。


120年前那場與世分手的事講完了,50年前的伊朗海灘也看過了。然而......

“人類從歷史中所學到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會從歷史中學到教訓。”--黑格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