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背古诗词真得能提高写作水平吗?

紫叶岩


当然可以啦。历史是诉说故事,诗词是描写生活。描写生活平常事,放到现在来讲不就成为写作吗?

诗词是凝炼的生活。如果有不改造它,只需要适当而不呆板的转化,直接就成为一首特别优秀的现代散文诗。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雀……路转溪桥忽见。再一个: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此类诗词,或借用或改变一点,都特别适合描写风景,人物等。

古典诗词与国画有点像,都会刻画重点,有浓墨有淡彩,然后留白。这部分就有想象,有意境了,太多时候留白的部分最美。

诗词借意留白也很适合现代写作。依然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青山看老辛也妩媚,有意思!很有留白的感觉吧。那现代诗就可以借意化做: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意境其实一样的,只是换了个场景,一样很美。

直接借来,抒发不一样的情感也适合。毛主席最喜欢借李贺的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主席接个:人间正道是沧桑。天作之合,输出的内容却完全不同了。现代无数作品中,都会有古典诗词的烙印,无法一一列举。

当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多元素的。熟读西方文学的人,一首中国诗没背过的。照样写文章行云流水,属于另一种风格,一样让人手不释卷,彻夜难眠的。可是他们也熟读本国的诗歌,散文啊!莎士比亚的舞台剧基本上句句都是诗歌。无论读哪样书,多读多写,培养自己的风格。很多时候,是笔在控制作者,而作者只负责控制内容。

先熟练的背诵吧,理解性记忆,感受到诗人的情绪。当古典诗词真正融入血脉中的时候,它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出现,让你的作品浑然天成,看不出雕琢的痕迹。

不管作者打算写什么风格的作品,诗词都会给你新的灵感或抒发情绪或锦上添花。


第八大街的杂货铺


如果你能写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诗句,你就是文学家的老师!


安小号看世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代代文人骚客,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民族精神传承的摇篮。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无论是对儿童少年,还是青、老年人都是大有益处。“腹有诗书气自华”,学习古诗词能使人灵秀,能造就和改变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总结起来,读古诗词至少有如下三点好处。

一、升华情感、精神。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诗词,意境优美,朗朗上口,蕴含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深刻描绘与丰富的情感。诵读古诗词,会给人一精神力量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认识自然的美丽,感悟思想的深刻,拥有宽广的胸襟,比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可谓是千古名句,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人。

二、增强观察力、想象力

古典诗词讲究起承转合,精于构思,意象生动,议论精辟,都是诗人对生活的观察,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观察力,在想象中进行语言的创造性表达。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既有细致的观察又充满了想象力。

三、丰富语言、语境。多读古诗词,能让我们感受中华文化之美,感受汉字的优美与纯净。古诗词中所描绘的自然之美,人性之美,哲理之美,常有超越一般人的思想之美,从而帮助我们提高鉴赏、审美能力。比如,“松、菊”常象征隐逸、高洁,“杨柳、明月”常用来表达送别思乡之情,“夕阳、梧桐”带有悲凉之意,常用来表现孤独愁苦等情思等等。

但是多读古诗词真的对写作能力有提高吗?这其实是见仁见智的,要看对象和所处环境。如果你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平时主要写作为项目报告、实验总结和学术论文,那么古诗词就基本没什么帮助,因为这些带有研究性质的行文多半是采用三段论,更注重逻辑思维、数据真实与图形表达,文中混有一、二句古诗词反而显得不伦不类。而且你会发现,多读古诗词并不能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与实验水平。如果你是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引用古诗词会提升档次,赢得老师更多的青睐。如果你是文字创作者,古诗词可以作为文章的调料,多读古诗词,活用古诗词就会使你的文章更有活力、更有深度、更有内涵,也显示出了作者的渊博知识与儒雅风度。所以说多读古诗词是否对写作能力真有提高还需要看对象与环境。

但是,多读古诗词,对诗词创作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古诗词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诗词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掌握与理解物象与意象,提升意境与炼字能力等等,好处多多,不复赘述。

作为一名诗词爱好者,答主还是要大力宣扬中华诗词,鼓励更多人加入到诗词爱好中来,品味诗词之美,体会世间百态。最后以自己原创的一首词牌《渔家傲》结束回答。

浅夏游丝兼落絮,残红历尽风和雨。回首问春留几许,斜阳处,林深犹有燕低语。

我欲觅芳寻旧路,绿杨烟里天将暮。惆怅年华流水去,同谁诉,怎堪留得青春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