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国门是什么时候,去哪个国家旅游的,给讲述下出国旅游感觉?

Cassie6457


第一次出国,是跟团去的欧洲。欧洲扫盲线路——法瑞意三国。

虽是一人独自出远门,好在选择了跟团的旅游方式,很多问题都不会遇上,毕竟有专业的导游在,只要紧跟团队就好。

其实,在入境欧洲时,还是有些小紧张的。虽是团队签证,但和之前去台湾不一样,不需要按照名单按次序排着入,而是分散好几个窗口。虽然担心自己的口语退化,但意大利罗马海关只是看护照首页和签证,没多久就盖章放行。若是第一次在德国入境,怕免不了要和海关言语几句,没问题了才能入境。

在欧洲,其实当地人说英文并不多。除了和外国人交流,或在一些大型商场和旅游景点,他们其实也不愿意去说英文,更别说是流利的程度。我碰到过,有时候他们会觉得,是不是他自己说得不标准,造成我们没办法理解。总体来说,感觉上还是比较谦虚的,当然,部分餐厅等场所也会有歧视华人的感觉。

年轻人在欧洲,交流一般问题不大。第一次去国外的中老年人,或许会有些担心交流障碍,但若是经常去,也会有一些简单的交流经验。比如,肢体语言,或是提前下载个翻译软件,或者干脆就是看图。实在无法交流的,只能换家餐厅,并不会感觉到无助。

国外并不是样样都好,而去了国外也会感觉到国内的优势。就像是为了保护世界遗产的意大利,总让人感觉整个国家都是破破烂烂的。虽然会被说成是历史沧桑感,但当你进入酒店房间,看到上世纪的房内装饰,各种深色的床上用品,那一刻我还真的很想念家。那不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而是自家若是草窝,可能这都算不上窝。


珞寂朵


您好,我是爱旅游的大可,很高兴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我的第一次出国是2016年的8月,是去马来西亚的沙巴亚庇。

①出发前当听到公司安排我去的时候,心里一阵小欢喜,感觉是“我要出国啦”,办好的护照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公司安排,带有出差的意味,所以心里没有太大的波澜,不过还是有少许期待。

②当时我是从深圳蛇口出关,坐船去香港的海天码头,从蛇口港开始,整个人跟个“乡里人”一样,紧紧的跟在领队的后面,生怕自己因为不懂流程,而耽误后面的团友,坐上了船,我的手机不一会儿就变成无服务了,心想,这会儿真的要出国了。

③船大概开了半个多小时吧,到了香港机场码头,领队一直说,机场很大,不能分神,一定要跟紧,我一边跟着一边眼睛不停的看,果然很大,一下上电梯,一下下电梯,一下倒小火车的,整个走下来,让我回去走第二遍我依然不会走。

④终于到了登机口,我才拿出手机,领队说可以连上机场无线网,我赶紧连上,忍不住发了个朋友圈。

⑤等了近三小时,终于要登机啦,坐的是亚航廉价航空的飞机,座位间隔很宅,腿都伸不直,整个航程两个多小时就到了亚庇,好快。

⑥因为第一次坐飞机,尽管起飞时天都黑了,但我的眼睛仍然是没有闭过,一直在看着窗外,尽管一片漆黑,直到看到下面有灯光,我感觉要降落了,已经是将近晚上十一点。

⑦由于跟中国没有时差,晚上也很容易就睡着了,第二天开始走行程,我就跟着领队走,其他的团友要么是情况,要么就是一家子,就我一个人,我就只能跟着领队,有时候团友叫我拍拍照,无奈技术不行,被嫌弃。

⑧自己那时不咋爱拍照,所以就想随便拍几张留个纪念,不过那边很多华人跟国内的饮食也差不多,所以不会有太多的陌生感,自由活动的一个人在市区瞎逛,结果迷路了,又不会打车,只能原路返回酒店。

⑨接下来就是一个人无聊的跟着走走,拍拍,去的景点都是非常漂亮的,吃的也非常好吃,然后就浑浑噩噩的回来了,感觉要是有伴就美好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出国的感觉, 有期待,有平淡,有遗憾,最终化成了我护照上的四个出入境章,感谢题主的问题让我有机会给友友们分享。


爱旅游的大可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是一名酷爱旅游的退休教师。不仅国内游览了大半个中国,而且国外还游览了东南亚各国及朝鲜。我第一次出国是2010年5月,选择去了老挝。至今回想,记忆犹新,感概万千。感觉有以下几点:

第一,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的生活天差地远。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否则会和老挝一样贫困,相差无几,这个是最大的感觉。我和同伴刘君取道云南,从磨憨坐大巴到达琅勃拉帮。大巴下午出晚,晚上八点左右,天下小雨,大巴出故障,两个司机下车修车,说至少两个小时左右,司机用老挝语联系了路旁一座老挝农舍,并呈送了一些食品,主人同意让我们一车人进屋休息。房子是傣族吊楼,大约五十多平米一间房,一家八口人都住在这间屋子里,其贫困程度超出了我们想象范围。没有任何傢具,空荡荡的屋子有盏昏暗的电灯。我们也席地而坐,靠墙一根长长的铁丝,杂乱无章挂满了全家人的夏季衣服(一年四季都是夏季)。厨房里就是一个铁架吊一口锅,几个碗、盆,除房子之外,全部财产不超过五百元。据司机后来说,用手抓饭,抓菜,从来不用碗筷。(图一为老挝百姓住房)

第二,工业落后,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背包在老挝旅游时间长达近一个月,从北走到南,仅仅看到了一家大米加工厂,一家水泥制品厂(做下水道管子),很难看到一家一定规模的工厂。感受最深的是绝大多数工业品,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市场用的、穿的和单车、摩托、大小车辆等等许多工业品从各国进口,以中国为主体。例如老挝许多长途车都是用中文标记了:“中国制造”。我们湖南人、浙江人在老挝每个城市都建了“中国城”,供应各类日用商品。尤其是万象“中国城”最大,已经具有国际影响力了。(图片三为中国城商铺)

第三,老挝百姓的佛教信仰是我第一次见到的。感觉与中国相比,大为不同,他们全民信佛,我们中国仅仅少部分人信佛教。在曼谷和各地旅游,到处都是金碧辉煌的寺庙。尤其是万象的寺庙最多,最漂亮。庙里僧侣也很多,老和尚、小和尚都有。在曼谷,大批僧侣出街化缘,街道人行道上跪地而席的是一批信徒,把糯米饭等食品抓成团奉献给僧侣,成了万象街头一道红色的亮丽的风景线。(图四、五、六均为老挝寺庙和僧侣化缘的场景)

上述照片均为作者第一次旅游老挝拍的。

以上就是我第一次出国的感觉。回国进关看到五星红旗,五味杂陈,感觉还是我们祖国好。时间已过10余年,旦愿老挝在一带一路中,有飞快的经济发展。

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