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智慧·能知能行

老子說:“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意思是:我所講的這些真理說實在的是很容易瞭解的,也很容易做到,可是天下的人就是不容易體會,也不容易做到。

老子這段話是感慨:知道容易體會很難,做可以,堅持而行不容易。

《道德經》的智慧·能知能行

學會知道並懂得,學會堅持和等待。是人生課題。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個富翁他想拿出100萬送給窮人,但條件是他們必須是能夠堅持到底的人。

他的分配方法是,選一百個人,先給他們每人1萬。

消息一傳出了成千上萬的人來了,富翁選中100人,先給他們每人5千元,並請他們第二年再來領剩下的5千元。

第二年只有90個人前來取錢,原來那10個人興奮過度心臟病發作住院花掉了那5千。

他取消了那十個人剩下的5萬,並表示要把那5萬元平分給90個人,明年來取。

第三年他宣佈,分給大家錢只是開個玩笑,他要收回已經送給他們的錢,一聽這話當場就有40個人暈倒,40個人拿著已到手的5千元跑了。

最後只有10個人留下,富翁說現在有50萬平均分給你們10個人,每人5萬,明年來取。

第四年只有5個人前來,富翁宣佈取消缺席者,剩下的錢分給這五個人,每人10萬元,明年來取。

第五年只有一個人來,原來另外四個人一個過度思慮生病而亡,四個到處說富翁是個騙子。於是富翁給了最後來的那個人50萬以及四年的利息5萬元。

《道德經》的智慧·能知能行

當然這是個虛構的故事,但生命的獎賞常常就在旅途的終點,誰都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達到目標,踏上第一千步的時候,仍然可能遭到失敗,但每一次的失敗都會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機會。只要我們不怕困難,困難就會成為磨練我們堅強性格的磨刀石。

強者和弱者的最大區別,就是表現在對失敗的態度上。

世間的事情往往是這樣:事業未成,先嚐苦果,壯志未酬,先遭失敗。

強者能夠屢敗屢戰,堅持到底,強者能意識到失敗裡面包含成功。

他們把前進路途中的失敗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事,有足夠精神準備,他們認識到一次次失敗就是一次次經驗的積累,因而能在失敗中看到成功的機會。

被失敗嚇倒的人,與其說是害怕失敗,不如說是對失敗缺乏正確的認識。

《道德經》的智慧·能知能行

許多人把失敗看做是一種不幸和災難,在事情開始之初就抱有隻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想法,這是不明智的。

“勝敗乃兵家常事”,任何事都有或勝或敗兩種可能性,如果不做失敗的心理準備,就會削弱對失敗的心理承受力,從而在失敗面前變得十分脆弱。

往往我們以為的“失敗”只是“心理上的失敗”,很多時候,心理上感覺失敗了,而實際上事情正在前進中。人只要心理上不屈服,他就沒有真正失敗。所謂的“功虧一潰”,潰就潰在心理的失敗上。

老子的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人們的身邊,就在每個人的心裡。但我們卻離道很遠,這並不是道之遠人,而是人自遠之。人心自己與道遠隔,所以見道之理似不見,見道之行而不行。希望我們能有所悟並有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