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是友情的紀念也是鄉愁的寄託

當我們長期在外地工作的時候,由於工作繁忙又不能回家,如果我們思念家裡的親人,我們會怎麼做呢?在現在科技非常發達的社會里,我們一定會給家裡打個電話,或者和家人開視頻聊天,又或者給他們發個微信互相的問候一下。那麼我們想一想,如果是在久遠的古代,在趙孟頫生活的元朝,如果他的朋友想家了,趙孟頫會用什麼方法來緩解朋友對故土的思念之情呢?

生在今天社會的你可能會想象不到,像趙孟頫那樣的文人們,他們之間一定會用詩詞書畫來表達自己對家鄉思念的情懷,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幅古畫《鵲華秋色圖》就是趙孟頫為那他的朋友周密畫的,那麼趙孟頫為什麼要為朋友畫那樣的一幅畫呢?這還要從趙孟頫在山東濟南府做地方官的時候說起。

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是友情的紀念也是鄉愁的寄託

趙孟頫當年曾經在山東濟南做地方官,由於他遠離了京城朝廷那樣一個政治漩渦,於是就不再被各種雜事和黨爭所累,也就有了大把時間在當地做了不少的好事,比如說他在濟南平冤獄、辦學校,就在他任上的一兩年之間,就讓濟南一帶開始興辦學校,以及讓讀書育人、接受教育的文化蔚然成風。

由於趙孟頫在地方上的政績突出,產生的積極影響和民生效果比較顯著,因此也招來了一些蒙古族官員對他的各種猜忌和仇恨,比如說在他手下有一名蒙古族官員叫梅哈拉哈森,這個官員他的職務是肅政廉訪司事,就類似於我們今天各地監察局的主政人員,儘管他的官職品階比趙孟頫要低,但是他可以監督趙孟頫的各種私人行為和辦公過程。

就在趙孟頫在濟南府做官的期間,兩個人的矛盾漸漸加深,趙孟頫作為一個江南文人的行事方法也不被維哈拉哈森所認可,趙孟頫在濟南就覺得很掣肘,儘管關係是那樣的不和諧,但是好在他對趙孟頫在地方上的私生活以及平時愛好舞文弄墨的文化情結沒有太大的影響。

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是友情的紀念也是鄉愁的寄託

趙孟頫的文化情結滋養了山東濟南府的各個風物名勝,如果我們現在去濟南的趵突泉去參觀遊覽,在趵突泉公園的這個楹聯上,我們仍然還能看到上面刻的趙孟頫的很多詩句,有不少在今天已經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趙孟頫在濟南做官政績顯著,但是又由於和手下蒙古族官員的各種矛盾,也使得他進退為谷,仕途沒有多大的進展,但是事有湊巧,趙孟頫的運氣比較好。

就在至元31年的時候,也就是1294年,元世祖去世了,這就引起了朝廷內部格局的變化,接替元世祖繼承皇位的是鐵穆耳,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元成宗,元成宗那個人是一個守成之人,他對於漢人官員仍然有很多的禮遇,還是相當尊重的。就在元成宗剛剛上任的大德元年,元成宗要修世祖實錄那部史書,趙孟頫在當時既是世祖時期的舊臣,也是當時的文壇名人,於是就在當年的春夏之際,趙孟頫被從濟南府調崗到大都去進行修史,避開了地方上的矛盾,自己以為可以重新回到久別的大都施展自己的才華。

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是友情的紀念也是鄉愁的寄託

但是朝廷的官場呢也不是十分的安寧,尤其是在元朝那個少數民族主政的王朝,像趙孟頫這樣的漢人,在當時更是在仕途上不佔什麼先天優勢,一直處於一個很被動的位置。

趙孟頫到達京城之後,以漢人的身份很尷尬的進入史館去修史,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得罪了某些權貴,趙孟頫在官場工作了多年,是徹底體察到了當時官場的那個黑暗和無奈。於是趙孟頫便生出了退隱之心,就在他結束了幾個月的史館生活之後,在這一年的夏末秋初,他決定辭官返回他久別多年的故鄉,去過像陶淵明一樣的田園生活。

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是友情的紀念也是鄉愁的寄託

辭官之後的趙孟頫,告別了一些京城的老友和上司,趕著馬車不久就回到了故鄉,似乎他的心情又重新煥發出了當年的那種朝氣,他也重新見到了他以前的朋友——南宋的詞人周密。他們倆從年輕的時候便已認識,可以說趙孟頫和周密是多年的至交,雖然周密入元以後並沒有從政,但是他們兩個人之間的交往並沒有中斷,仍然很深。

周密他的祖上是山東人,而周密卻出生在湖州,周密本人也一直都是以齊魯人為自居,趙孟頫在和周密重逢後的交往期間,就多次談到了他在濟南看到的好山好水,景色十分迷人,於是就勾起了周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在那種情況之下,趙孟頫為了緩解周密的思鄉情,也為了解脫周密從未去過老家山東的故園情懷,於是他就用繪畫的方法把他在山東濟南府當官時看到的大明湖景色畫了出來,為周密創作了一幅《鵲華秋色圖》。

《鵲華秋色圖》這幅作品非常的精湛,是古代少有的保留至今的精品佳作,當我們打開這幅千年之前畫卷的時候,我們會清晰的看到趙孟頫以他那種精湛的、文人的青綠山水的畫法,表現出了濟南郊區的鵲山和華不注山的優美景色。當畫幅剛剛打開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在平曠的原野和江河上裝點著淙淙的樹林,點點的漁船。

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是友情的紀念也是鄉愁的寄託

由於趙孟頫他在畫中表現的是深秋的景色,所以樹林還有江面呈現出淡赭石色,有一種深秋時節江南草木黃落的自然感覺,但是並沒有一點蕭瑟,而在畫面當中的最顯眼的位置,他畫出了鵲山和華不注山。鵲山的形狀是一個渾圓的山頂,用青綠來表現,華不注山的形狀是一個尖尖的山峰,採用那種翠藍石青的染法一層一層的進行渲染。

如果我們到實地去看,我們會知道鵲山和華不注山它們的地理位置位於黃河的南北兩岸,而趙孟頫畫這幅畫的視角,卻是站在黃河的南岸,眺望黃河的北岸,就在那黃河水的北岸,兩座山峰各佔左右,兩座山都畫在了黃河北岸。因此自古以來很多人都感到惋惜,但是我們不要忘了,這可不是趙孟頫在現場畫的,他是在回到湖州以後,想象著當年他在濟南見到的實景而完成的,完全是憑著記憶力在作畫,難免就會產生一些誤差。

我們今天如果拿著原畫和現在的這個鵲山、華不注山的實景相對照,能看出山峰的特點非常的相似,趙孟頫當年採用那種文人畫的青綠山水的表現技法,不是一個純粹的院體化的風格,而是加入了自己文人的那種書卷氣的表達,正是憑藉這幅作品,他打動了周密,寄託了兩個人之間的友情,同時還真實的再現了當時濟南的絕美風光。

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是友情的紀念也是鄉愁的寄託

這幅作品流傳有序,自從趙孟頫作畫完畢送給周密之後就一直收藏在民間,經過了四百多年,直到乾隆年間,趙孟頫成了乾隆的偶像,於是御府廣尋民間名人字畫才把這幅名畫收到了皇宮中,自此這幅作品就到了乾隆的手中,還曾被乾隆皇帝在上面題寫了四個字:鵲華秋色,乾隆對這幅作品是十分的喜愛,但這幅畫又被乾隆兩次打入冷宮,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有一年乾隆帶著這幅畫親自去濟南府觀景,也可能是對這幅畫的感情太深,當到達原址後發現實景和原畫中的兩山位置有誤,乾隆十分生氣,感覺自己被騙了多日,於是便把這幅畫打入了“冷宮”,很長時間都不再觸碰它。後來有一回乾隆出宮再次經過大明湖並坐船遊玩時,看到濟南的景色如此的優美,便想起了這幅畫,命人火速回京把這幅畫帶來再細細品味,從此乾隆又燃起了對這幅畫的喜愛之情,還曾在船上游玩時賦詩一首,詩中把大明湖比作銀河,把鵲山比作鵲橋,以此寄託自己和髮妻忠貞不渝的愛情。

可乾隆不曾想到此詩此情此景似乎有著愛情終結的寓意,也不曾想到牛郎織女是一個悲情故事,在從濟南迴京的途中,京城就有官驛送信來說皇后富察氏突然病死在了船上,乾隆聽後眼神呆滯,感覺是《鵲華秋色圖》帶來了晦氣,於是便準備將這幅流傳四百多年的名畫付之一炬,當火盆端來的那一刻,乾隆彷彿神志清醒了過來,便下令又把這幅畫打入了“冷宮”,也正因如此,這幅畫得以保留下來。到了1949年,《鵲華秋色圖》又隨著國民黨的敗退到達了臺灣,至今一直珍藏在臺北的故宮博物院。

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是友情的紀念也是鄉愁的寄託

《鵲華秋色圖》這幅畫成為了文人青綠山水畫的代表,它之所以能成為千古名畫我想不僅僅是因為畫得出色,似乎還與它的內涵和故事有關。我們將元代趙孟頫的生活和現代的生活對比一下,當我們用快捷方便的高科技手段來和遠方的親人進行溝通的時候,確實十分的方便,但是卻少了很多對親人真摯情感的寄託,像趙孟頫那樣以自己的繪畫才能,來和朋友相交流,充滿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我想這也是這幅畫名垂千古的隱形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