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量能帶來什麼?

被冰封的忢


楊絳先生曾說:讀書好比“隱身”地串門,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

一本書,就是一道門,帶你通往未知領域。對於身體來說,讀書也是成本最低的投資。

閱讀量

數據顯示,成年人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略低於2018年的4.67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2.84本,較2018年的3.32本減少0.48本。

只有2.1%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多,6.0%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比較多,有40.5%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一般,37.5%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

閱讀時長

調查顯示,成年人人均每天讀書時長為19.69分鐘,比2018年的19.81分鐘減少了0.12分鐘,僅超一成(12.1%)國民平均讀書1小時以上,與2018年基本持平。

中國成年人紙質讀物的閱讀量、閱讀時長均有所下降,而數字閱讀的時長則有所上升。

對比這份“讀書報告”,你的閱讀量和閱讀時長是遙遙領先,還是拖了人均閱讀的後腿?

閱讀量

數據顯示,成年人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65本,略低於2018年的4.67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2.84本,較2018年的3.32本減少0.48本。

只有2.1%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多,6.0%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比較多,有40.5%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一般,37.5%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

閱讀時長

調查顯示,成年人人均每天讀書時長為19.69分鐘,比2018年的19.81分鐘減少了0.12分鐘,僅超一成(12.1%)國民平均讀書1小時以上,與2018年基本持平。

中國成年人紙質讀物的閱讀量、閱讀時長均有所下降,而數字閱讀的時長則有所上升。

對比這份“讀書報告”,你的閱讀量和閱讀時長是遙遙領先,還是拖了人均閱讀的後腿?

閱讀量提升帶來的好處

一、懂得敬畏

俗話說無知者無畏,越是無知的人越是無所畏懼,誰年少的時候沒有過意氣風發,誰沒想過指點江山?待到了後來,閱歷多了不少之後才知道自己當初的可笑,雖然這不失為一種可愛。多年閱讀之後,你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敬畏的東西,這裡的敬畏不是怯懦不前,而是堅挺了脊樑骨之後的敬畏。

讀書愈少,對環境愈不滿意;讀書愈多,對自己愈不滿意。滿腹經綸,才知自己所知甚少。

二、耐得住寂寞

既能承受四下無人的寂靜,也能承受喧鬧嘈雜的人群。尤其是獨處的時候,極少時候會感覺到寂寞難耐。喜歡並享受用讀書來度過瑣碎的時光,開始願意去花很多時間靜下心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不是被要求做的事情,怡然自得。當然,想象力相對來說也會提升。

一個人的時候不覺孤單,一群人的時候不會喪失自我。知道目光所及之外有更大的世界,並因此更加熱愛生活。

三、體驗未曾體驗的人生

閱讀一本好書,就如同你在別人的世界裡活一次。閱讀雖然客觀上不能讓你的人生的更長,但卻可以讓你的人生變厚。通過閱讀,你可以體驗了很多不同的人生,而且大部分是你在現實生活中無法體驗的。

四、更懂得包容

更包容身邊的人。願意接受批評而不試圖辯駁;會理解親人的嚴苛和責備;會聽得下對我好的人說得不好聽的意見;不嫉妒他人的成就,也不願意表現得自己比他人有多好;會設身處地地想,如果我是他,一定也很不容易吧……

更包容這個社會。或許每天都會有食品安全、拐賣兒童、PM2.5、權利腐敗……但是,充滿負能量的吐槽毫無作用,把天罵穿了又如何,暴雨了還是一樣抱怨下水道沒做好。還不如做好當下,努力一些。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生活都過得亂七八糟卻大談“先天下之憂而憂”,這個憂,憂得過分了。

變得更包容就是,對待這個社會變得更有責任心了。或許一個人不能改變太多,但是不想自己也去添亂,活的更有素質,其實一點也不難。

五、喜歡思考了

以前看待一個問題,並不會去刻意的去深究。可是,當自己看了一些思維方面的書籍的時候,突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有段時間就感覺自己跟一具空殼一樣的,想想自己腦子裡面的是非觀念,有多少是自己的呢?有多少是別人的?有多少是我們自以為是自己的,可是實際上,我們只是在簡單的重複我們看到的觀點。這一點,我曾經沒有深刻的意識到。


達達樂學


閱讀可以增長見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素養。


岐山居士


閱讀能開闊視野,增長自己的文化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