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量能带来什么?

被冰封的忢


杨绛先生曾说:读书好比“隐身”地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一本书,就是一道门,带你通往未知领域。对于身体来说,读书也是成本最低的投资。

阅读量

数据显示,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较2018年的3.32本减少0.48本。

只有2.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6.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40.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37.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阅读时长

调查显示,成年人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9.69分钟,比2018年的19.81分钟减少了0.12分钟,仅超一成(12.1%)国民平均读书1小时以上,与2018年基本持平。

中国成年人纸质读物的阅读量、阅读时长均有所下降,而数字阅读的时长则有所上升。

对比这份“读书报告”,你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长是遥遥领先,还是拖了人均阅读的后腿?

阅读量

数据显示,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较2018年的3.32本减少0.48本。

只有2.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6.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40.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37.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阅读时长

调查显示,成年人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9.69分钟,比2018年的19.81分钟减少了0.12分钟,仅超一成(12.1%)国民平均读书1小时以上,与2018年基本持平。

中国成年人纸质读物的阅读量、阅读时长均有所下降,而数字阅读的时长则有所上升。

对比这份“读书报告”,你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长是遥遥领先,还是拖了人均阅读的后腿?

阅读量提升带来的好处

一、懂得敬畏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越是无知的人越是无所畏惧,谁年少的时候没有过意气风发,谁没想过指点江山?待到了后来,阅历多了不少之后才知道自己当初的可笑,虽然这不失为一种可爱。多年阅读之后,你会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敬畏的东西,这里的敬畏不是怯懦不前,而是坚挺了脊梁骨之后的敬畏。

读书愈少,对环境愈不满意;读书愈多,对自己愈不满意。满腹经纶,才知自己所知甚少。

二、耐得住寂寞

既能承受四下无人的寂静,也能承受喧闹嘈杂的人群。尤其是独处的时候,极少时候会感觉到寂寞难耐。喜欢并享受用读书来度过琐碎的时光,开始愿意去花很多时间静下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被要求做的事情,怡然自得。当然,想象力相对来说也会提升。

一个人的时候不觉孤单,一群人的时候不会丧失自我。知道目光所及之外有更大的世界,并因此更加热爱生活。

三、体验未曾体验的人生

阅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你在别人的世界里活一次。阅读虽然客观上不能让你的人生的更长,但却可以让你的人生变厚。通过阅读,你可以体验了很多不同的人生,而且大部分是你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的。

四、更懂得包容

更包容身边的人。愿意接受批评而不试图辩驳;会理解亲人的严苛和责备;会听得下对我好的人说得不好听的意见;不嫉妒他人的成就,也不愿意表现得自己比他人有多好;会设身处地地想,如果我是他,一定也很不容易吧……

更包容这个社会。或许每天都会有食品安全、拐卖儿童、PM2.5、权利腐败……但是,充满负能量的吐槽毫无作用,把天骂穿了又如何,暴雨了还是一样抱怨下水道没做好。还不如做好当下,努力一些。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过得乱七八糟却大谈“先天下之忧而忧”,这个忧,忧得过分了。

变得更包容就是,对待这个社会变得更有责任心了。或许一个人不能改变太多,但是不想自己也去添乱,活的更有素质,其实一点也不难。

五、喜欢思考了

以前看待一个问题,并不会去刻意的去深究。可是,当自己看了一些思维方面的书籍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有段时间就感觉自己跟一具空壳一样的,想想自己脑子里面的是非观念,有多少是自己的呢?有多少是别人的?有多少是我们自以为是自己的,可是实际上,我们只是在简单的重复我们看到的观点。这一点,我曾经没有深刻的意识到。


达达乐学


阅读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岐山居士


阅读能开阔视野,增长自己的文化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