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李世民玩權祕籍:力作《帝範》,詮釋領導者謀略專輯

題引

毫無疑問: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李世民是一位取得顯赫政績的卓越人物。

他在任期間,執行輕徭役、疏緩刑法等政策,在政治上知人善用、堅持法制、虛懷納諫、以史為鏡,為國家的統一,為唐朝前期的強盛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條:是他能夠明於知人,善於用人。李世民對用人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認識。他在晚年所寫的《帝範》一書中特置《求賢》一篇


千古一帝李世民玩權秘籍:力作《帝範》,詮釋領導者謀略專輯


開明宗義的指出:

“夫國之匡輔,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又說:“黃金累千,豈如多士之隆,一賢之重?”

他一再強調,舉賢任能,斥退邪佞是朝廷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任務。在他的心目中甚至宰相的主要職責也是為帝王“求訪賢哲”。他認為:要使國家繁榮昌盛,惟在使用賢才。他一生孜孜求士,務在擇官,是他取得赫赫政績、名垂青史的原因。李世民不但這樣說且身體力行。

(一)早在繼位之前,他就把蒐羅人才作為自己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

褚亮曾是薛秦的太常博士,但未被委以重任。李世民平薛仁果後,慕名訪之,以禮相待,並雲:

“寡人受委專征,喜於克敵得俊”。

一語道破了他在東征西討中,網羅人才的輔佐目的。秦王府人才濟濟,是與他有意識的招賢納俊分不開的。


千古一帝李世民玩權秘籍:力作《帝範》,詮釋領導者謀略專輯


繼位後,他仍然非常重視招募人才,發現和重用馬周就是一個例子。貞觀三年,馬周為中郎將常何代寫了一個奏疏,李世民覺得常何寫不了這麼好,便問常何,常何只好說是馬周代寫的。李世民聞知,立即遣使召來馬周破格擢用委以中書舍人,後遷升其為吏部尚書。

他一再地說:“周見事敏速,性甚慎重,朕委任之,多稱朕意,既寫忠誠,親附於朕,實為此人,共康時政也。”

求賢若渴的心情躍然紙上。李世民為了廣泛蒐羅人才,還注意不因政治身份及家族門第的不同而厚此薄彼。張亮出身寒賤,李世民同樣對他信任有加。正是在上述認識和行動的基礎上,貞觀一朝才能出現多士盈廷的盛況。

(二)唐太宗既然求賢若渴,那麼,他的用人標準是什麼呢?

魏徵曾提出了十二條識別官員的標準:


千古一帝李世民玩權秘籍:力作《帝範》,詮釋領導者謀略專輯


即《說苑》中所說的“六正”和“六邪”,併為李世民所“嘉納”。在“六正”中的六類大臣裡,良臣、忠臣、貞臣、直臣主要是指德行而言的,智臣和聖臣主要對才行而言的。而“六邪”中的具臣、奸臣、讒臣、賊臣、諛臣和亡國之臣都是由於無德。


由此可見,李世民用人堅持的是“德才兼備”,但實際上他是把“德”置於“才能”之上的。即用人首先是看其人政治上是否可靠,作風是否正派,至於工作能力則是屬於第二位的。他認為,果用人只注意才能而不注重德,危害是極大的,雖然事後可以發現其“惡跡始彰”加以處罰,但已經使百姓深受其害了。關於這一點,魏徵說得更清楚:

“知人之事,自古為難,故考績黜陟,察其善惡。今若求人,必須審訪其行。若知其害,然後用之,設今此人不能濟事,只是才能不及,不為大害。誤用惡人,假今強幹為害極多。但亂世唯求其才,不顧其行。太平之時,必須才行兼備,始可任用。”

在實際生活中,李世民基本上是按照“德才兼備”的


千古一帝李世民玩權秘籍:力作《帝範》,詮釋領導者謀略專輯


原則選拔任命官員的。重用虞世南是因為他“博聞、德行、書瀚、詞藻、忠直一人而已”,是具有五善的全面人才。越級提拔盧祖尚是因為他“

才兼文武、廉平正直”。

對不稱職的官吏,他也能夠按正、邪的標準行事,堅決罷免。對於缺乏政治品德的人,他更是拒之不用。隋朝重臣蘇武一次要謁見李世民,遭到他的斥責:

“公隋朝宰輔,政亂不能匡救,遂令品物塗炭,君弒國亡。見李密,王世充皆拜優舞蹈,今既老病,無勞相見也。”

便是明證。

(三)要做到選賢任能,首要的是要知人。

不知人,就談不上合理用人。所以,知人是用人的前提。作為至高無上的皇帝,李世民能夠明察秋毫,對臣下的優缺點了如指掌,的確是值得稱道的。一次他對長孫無忌等人說:

“朕聞主賢則臣直,人若不自知,公宜面論,攻朕得失。”


千古一帝李世民玩權秘籍:力作《帝範》,詮釋領導者謀略專輯

無忌不敢直說,反而把皇帝頌揚了一番,李世民非常失望,故而面論群臣得失,並首先提到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對敏速,求之古人,亦當無此;而總兵攻戰,非所長也。高士廉獵涉古今,心術聰悟,臨難既不改節,為官亦無朋黨;所少者,骨鯁規諫耳。唐儉言辭俊利,善和解人,酒杯流行,發言啟齒;事朕三十載,遂無一言論國家得失。楊師道性行純善,自無愆過,而情實怯懦,未甚便事,緩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道敦厚,文章是其所長,而持論常據經達,自當不負於物⋯⋯”

上述事例說明,李世民對臣下的情況是比較瞭解的,這為他正確合理的使用人才提供了條件。


千古一帝李世民玩權秘籍:力作《帝範》,詮釋領導者謀略專輯


人總是有缺點的,鉅細兼顧,面面俱到的人畢竟只是少數。一個人如果在某疆域過五關、斬六將,就免不了在另一場合 走 麥 城,所 以 用 人 要 舍 長 取 短。李 世 民 認 為:

“人才有長短,不必兼達。”關於這一點,他在所著的《帝範》中有一段極其精闢的議論

“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末,直者以為轅,曲者以為輪,長者以為棟樑,短者以為拱角,無曲直長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謀,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無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不以一惡而棄其善,無以小瑕掩其功,割政分機,盡其所有⋯⋯今人智有長短,能有鉅細,或蘊百而尚小,或統一而為多,有輕才者不可委以重任,有小力者不可賴以成職。”

按照這樣的原則使用人才,當然就能夠使百官各得其所,人盡其用了。所以,大材小用,小材大用,乃至學非所用都是錯誤的。

(四)功與過,優點與缺點往往在一個人身上體現出來

這種人格和行為矛盾的現象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如何根據這種並存的人格行為,賞罰分明,卻是用人之道的又一重要方面。對此,李世民主要的做法是抓住主流,舍其支流。房玄齡、杜如晦、溫彥博都是當朝重臣,功績卓著,但御史大夫蕭 王禹 卻因他們“嘗有微過”而上書彈劾。


千古一帝李世民玩權秘籍:力作《帝範》,詮釋領導者謀略專輯


對此,李世民置之不理,並批評蕭 王禹 :

“卿之守道耿介,古人無以過也,然而善惡太明,亦有時而失。”

因有大功而放縱臣下的貪殘而不問,自然失之過寬,但不以小過而忘大功則抓住了事物的主流。李世民這樣做,贏得了大臣們對他的赤膽忠心。對於那些罪大於功的瀆職貪官,李世民是從來不肯因小功而舍大罪的。

貞觀二十年李世民遣使巡察天下,一次就處死七人,流放和罷免數百名官吏,唐政權當時能夠對貪官汙吏進行有力的打擊,是具有生命力的表現。李世民從維護政權統治出發,賞罰分明,選賢任能是難能可貴的。


千古一帝李世民玩權秘籍:力作《帝範》,詮釋領導者謀略專輯


一次李世民的姐夫長廣公主的丈夫楊師道鞫獄失當受到處罰,為此,他向其姐姐解釋說:

“賞不能避嫌,罰不阿親。此天下至公之道。”

他不但能不私親屬,對秦王府的舊部下,也能出於公心不無故升遷。玄武門事變後,有人建議給秦府舊兵授以武職,李世民說:

“朕以天下為家,不能私於一物。唯有才行是任,豈以新舊為差?”

總結綜述

在這方面他是身體力行、言行一致的。尉遲敬德是玄武門之變的關鍵人物,由於自持有功,攻訐房、杜等大臣,甚至動手毆打任城王李宗道。對此,李世民對尉進行了嚴厲的批評。魏徵原是李建成的太子洗馬,李世民即帝位後對他深信不疑,便是很好的證明。

雖然李世民在選用人才方面也有缺點,如規定工商雜流不能授官,玩弄權術等等,但縱觀李世民的用人之道,總體上也是從江山社稷的根本利益出發,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來擇官用人的,這也是他政治上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