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康乾盛世中的雍正活活累死,乾隆卻活了90歲

雍正皇帝是清代最勤政的皇帝,甚至可以說是中國最勤政的皇帝,很多人說他是被活活給累死的。但是隻要一對比,我們也會發現,在他之前的康熙以及之後的乾隆,也是非常勤政的,那他們為何就沒有累死呢?

為何康乾盛世中的雍正活活累死,乾隆卻活了90歲

雍正

清朝的皇帝,凡事都事必躬親,這種皇權高度集中帶來的副作用就是日常理政事務的加重,尤其是康熙發明的一種秘密制度更讓皇帝本人在無形當中加重了很多的工作量,這種制度就是奏摺制度。

在康熙、雍正時期,奏摺制度是一種非正式的、皇帝與地方大員間的私人通信渠道。康熙帝使用這一渠道,主要是用作地方情況的直接信息來源,否則的話,他就得不到或是太晚得到信息,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康熙授予地方大員密摺的人數並不多,大概只有百餘人而已,所以,僅以此數量,康熙的工作量增加的不算太多。

雍正即位後,迅速擴大了這一制度,使用它搭建與心腹地方官員的聯繫橋樑,其數量也擴大到了近兩千人,這麼說吧,如果在奏摺上批示的文字數量相同,那麼雍正在奏摺處理上所花費的時間就要比康熙多出20倍。

為何康乾盛世中的雍正活活累死,乾隆卻活了90歲

更何況,雍正對奏摺制度的重視程度要高於康熙,在批示官員的奏摺上經常是長篇大論,少則幾十字,多則上千字,他在位的十三年,光是批覆這些奏摺所使用的的文字就多達幾千萬字,平均下來每天就有接近上萬字,先不說用毛筆,就是像我這樣從事文字工作的人來說,每天在鍵盤上敲出幾千個字也覺得十分辛苦,常常也有精力不及的時候。

雍正去世後,繼位之君乾隆將奏摺從過去康雍時期秘密、非正式的通信渠道轉為了正式、系統化和制度化的體系,用以上呈並決定國家的許多事務。對於父皇雍正的辛苦,乾隆心中再清楚不過,他知道要是照著父皇的那般做法,他是絕對扛不住的。

為何康乾盛世中的雍正活活累死,乾隆卻活了90歲

康熙

於是,雍正朝所見到的那些奏摺批示上的長篇大論,在乾隆這裡徹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硃批的簡化和常規化,乾隆的大部分批示遵循了簡潔的一個字到四五個字的格式。乾隆皇帝仍舊是一個人批覽奏摺並決定如何回覆,但大多數情況下,他的回應銳減,只有十來個常用的套語。

乾隆的這種簡潔不僅與雍正的長篇批示形成鮮明對比。例如,在很多奏摺上,他僅僅批示“覽”或“知道了”等字,這些無關緊要的奏摺只需在內廷存檔,並不需要加以處理。

對於那些奏報好消息的奏摺乾隆會寫下一些欣賞之語:“欣慰覽之”。凡做出“該部議奏”處理指示的奏摺,就交給軍機處或是六部,讓他們拿出處理意見,最終他才最後表態。

為何康乾盛世中的雍正活活累死,乾隆卻活了90歲

還有一些套語是用來針對奏摺中所提出的的問題下達商議指令的,若需討論的奏摺,乾隆會使用“另有旨”或差不多的批示,如“該部議奏”及其更明確的“軍機大臣議論奏”等批示。

從乾隆朝開始,幾乎所有的外省奏摺得到的批示都是這些簡短套語,雖然沒有任何東西能阻礙長篇批示,但是乾隆皇帝很少多寫。

縱觀雍正、乾隆這對父子,他們的執政理念有著巨大差異。同樣身為最高統治者,雍正帝對待奏摺得態度是一絲不苟,甚至有點近乎挑剔,他會因為一件小事而批覆數百字的指示,或批評或表揚,常常直抒心意,甚至用上一些粗鄙和肉麻的詞語,整體來看雍正是一個性情中人。

為何康乾盛世中的雍正活活累死,乾隆卻活了90歲

乾隆

不過要論當皇帝乾隆則更適合,他對待臣下一般不會表現出極端的看法,而是將不緊要、不事關大體的奏摺交給軍機處來處理,這樣既能保證皇權的高度集中又不至於太過辛苦,因此奏摺再多,乾隆也是不會累死的。

【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