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送媽媽的禮物讓人尷尬,原因竟是媽媽一手造成的

收到來自孩子的禮物,相信是天底下所有媽媽都會感到幸福而又快樂的事情。但任何事情總有個例。

12歲男孩送媽媽的禮物讓人尷尬,原因竟是媽媽一手造成的


12歲的孩子送媽媽的禮物讓人尷尬,竟還未斷母乳

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34歲的辣媽,擁有一個12歲的兒子。兒子在媽媽生日的那天,滿懷欣喜地給媽媽送了一份禮物,媽媽很是高興,打開一看,頓時尷尬了,裡面是一套情趣內衣,還有一封信:我要永遠陪在媽媽身邊,做媽媽一輩子的小情人。這個禮物,終於讓媽媽認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

原來,孩子12歲,還未斷母乳。媽媽說,孩子世代單傳,從小就被寵壞了,可謂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在孩子一歲多的時候,媽媽打算給孩子斷母乳,但是婆婆不同意,認為母乳有營養,孩子可以吃到3、4歲,甚至認為孩子吃母乳越久,就會越加聰明。年輕的媽媽經婆婆這麼一說,也就放棄了在適合的年齡給孩子斷母乳的機會。

等到孩子3、4歲時,再想著給孩子斷掉母乳,就有點力不從心了,孩子每次都會精神萎靡,甚至好幾天不吃東西,看到孩子這樣,老人和父母也就妥協了,心想,孩子大了,自然就不會吃了。一直就這樣,孩子吃到了12歲。

這可真是個“巨嬰”,12歲的兒子一天還要吃三遍母乳,早上起床、中午放學回來、晚上睡覺前都要吃,不然就大發雷霆。

原因令人不可思議,孩子之所以這樣,全都是媽媽一手造成的。


12歲男孩送媽媽的禮物讓人尷尬,原因竟是媽媽一手造成的


缺乏邊界感,把孩子養成了巨嬰

12歲的孩子給媽媽送了一份這麼尷尬的禮物和一封令人動容的信,很顯然,將要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明顯的性別意識。可是產生孩子行為的原因,正是由於媽媽對孩子的忽視,認為自己的孩子還小,對男女性別的差異察覺不到,對孩子沒有邊界感才導致的。

什麼是邊界感?

《相處的藝術》中對於邊界感的描述是:人與人之間,內心的自我界限。它不像身體上的邊界有一個特定的輪廓,但這種邊界感是在保護我們心理處於一個舒適的狀態。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事物的底線,突破了這個底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就像這個年輕的媽媽,給孩子餵母乳一直喂到12歲,雖然中間試圖斷過,但是每次都心存不忍,最後也懶得去斷了,這就是沒有底線的行為,沒有邊界感。

同時父母和老人對孩子的溺愛,讓孩子產生過度的依賴,這樣的溺愛也啃噬著孩子的邊界感。孩子不是貪戀母乳,而是貪戀對媽媽的撫觸,通過母乳,對媽媽產生了別樣的依戀關係。

12歲男孩送媽媽的禮物讓人尷尬,原因竟是媽媽一手造成的


心理專家武志紅說:中國90%的人,心理模式上還是巨嬰,家庭關係模式是母嬰共生。

正是由於父母對孩子毫無邊界的行為,才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對性別意識混淆不清的巨嬰。

培養孩子和父母正確的邊界感

英國心理學家克萊爾說:父母真正的成功,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怎樣遵守與孩子之間的邊界呢?

1、父母需要懂得迴避

中國有句古話: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不懂迴避的愛,越過了身體界限,對孩子來說都是很大的傷害。

張亮說:女兒天天趴在自己的身上,非常粘人,但他也表示爸爸再愛女兒也不能親女兒的嘴,要交給她一些自我保護的意識。

而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正是由於父母懂得迴避。父母對孩子最好的保護,就是劃出一道身體的界限,不用過分親密的行為混淆孩子對性別意識的認知。


12歲男孩送媽媽的禮物讓人尷尬,原因竟是媽媽一手造成的


前文中的媽媽,不懂得迴避孩子,孩子在6歲前,就已經有了隱形的性別意識,但是父母依然將孩子當成小嬰兒對待,對孩子的性別意識萌芽全然無知,甚至不懂得和孩子迴避身體的接觸。12歲的小少年未斷母乳,與其說是孩子對母乳的貪戀,倒不如說是孩子對媽媽特殊的依戀,導致孩子對媽媽產生錯誤的性別意識。

2、父母需要適當放手

父母和孩子的愛是一個逐漸漸行漸遠的過程。孩子在不停的長大,作為父母,我們要懂得放手,懂得進退,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如你所期望的那樣長大。

就像給孩子斷母乳,雖然彼此間都很痛苦,但是這意味著孩子在成長。前文中的媽媽永遠把孩子當成一個嬰兒,明知孩子已經長大,卻始終不願放手,依戀著孩子對自己的依戀。

孩子需要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父母能做的,就是在適當的時候,推孩子一把,這往往是很難的

12歲男孩送媽媽的禮物讓人尷尬,原因竟是媽媽一手造成的


3、與孩子保持適當的邊界

孩子和父母間最好的邊界感,猶如一根時間軸,在不同的時期,需要父母及時退出。

孩子3歲,父母退出餐桌,讓孩子自己學會吃飯。

孩子5歲,父母退出臥室,讓孩子獨立睡覺,減少依賴性。

孩子6歲,父母退出浴室,讓孩子自己學會洗澡,尊重孩子的隱私。

孩子8歲,父母退出孩子的房間,給孩子一定的私人空間。

孩子18歲,父母退出自己的選擇,孩子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結婚後,父母退出孩子的家庭,讓孩子自己守衛家庭的幸福。


12歲男孩送媽媽的禮物讓人尷尬,原因竟是媽媽一手造成的

父母每一次得體的退出,都是孩子又一次的成長。而每一次的退出,都是父母對孩子愛的邊界,遵守和孩子的邊界感,孩子才能在正確的引導下越走越遠。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和孩子漸行漸遠,無論是空間還是身體。

我是彤媽,關注@彤媽育兒路,做新時代的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