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居建築外觀色彩的成因㈠

徽州民居建築外觀色彩的成因㈠

封建禮法

傳統民居的依存環境是傳統社會,我們一般把先秦以來直至民國初年稱為傳統社會。在傳統社會里,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禮在儒家思想體系當中是維繫天地人倫上下尊卑的宇宙秩序和社會準則。基於禮而成形的建築等級制度,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特有現象,它對中國古代建築體系產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影響。在歷代典籍中可看到各種對建築的要求,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差序格局來區分尊卑關係。

徽州民居建築外觀色彩的成因㈠

隨著階級的產生,統治者把建築物上的色彩賦予了新的意義,色彩不再是能隨便使用的素材,而成為分等級、明貴賤的象徵。清代官書《工程作法》中記載,古代建築分為殿式、大式和小式。殿式,宮殿的樣式,為建築的最高等級。大式,各級官員和富商縉紳的宅第。小式,普通百姓的住房規格。建築物的外觀色彩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總體來說以黃色為尊,其下依次是赤、綠、青、藍、黑、白、灰。宮殿用金、黃、赤色調,而普通民居只能用黑、灰、白作為牆面及屋頂色調。

五行學說

哲學界認為,五行的明文最早是見於《尚書·洪範》。五行學說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自然界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元素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在五行學說基礎上,深受中國傳統哲學觀念的影響下,色彩被納入五行學說的理論體系當中,形成青、赤、黃、白、黑五色觀。皇宮一類的大型建築,其模式多是按照五行學說來制定,明清時期的皇宮建築就是典型代表。徽州民居建築外觀色彩中大有文章,民居建築由下至上依次為:地基-黃土、山牆-白灰、屋頂-黑瓦。根據五行學說來解釋,地-黃色-屬土-生金、牆-白色-屬金-生水、瓦-黑色-屬水-生木,對應到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循環當中。

徽州民居建築外觀色彩的成因㈠

我國古代傳統民居建築大多是以土木結構為主,在當時社會,小戶人家基本上沒有防範措施,照明都是用明火,比如蠟燭和油燈。天長日久,木頭乾燥,就很容易滋生火患,加之當時路政交通不便,救火基本上是靠鄰里之間的相互幫襯,往往因為人力與速度的差異而造成較大的損失。因此黑色應用於屋頂也是取五行學說中“黑屬水-水克火”之意。所以,徽州民居建築的外觀色彩當中還含有旺宅防災的功能寓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