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区的介绍与历史

鄠邑(hù yì)区,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原称鄠县、户县,位于西安市西南部,北临渭水与兴平市、咸阳市秦都区隔岸相望,东以高冠河、沣河与长安区毗邻,西以白马河与周至县为界,总面积1282平方千米。

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户县,设立西安市鄠邑区。2017年9月9日,鄠邑区撤县设区正式揭牌,成为西安市第11个区。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围棋之乡。

2019年,鄠邑区下辖8个街道、6个镇 ,常住人口56.4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23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71亿元,第二产业51.68亿元,第三产业100.84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结构为15.4:28.7:55.9。

鄠邑区地处陕西关中渭河流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远在新石器时代(前40—前21世纪),祖先便在这里劳动繁衍生息,与自然界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创造了原始公社氏族文化,为后来鄠邑区地区方国(包括邑、方、都、邦)的形成提供了先驱条件。

夏代(前21—前16世纪),鄠邑区为有扈氏国,与夏同姓姒,为夏之属国。有扈氏国为鄠邑区地区建置最早的方国,也是鄠邑区地名的由来。

鄠邑区的介绍与历史

天下祖庭——重阳宫

商代(前16—前11世纪),鄠邑区有崇国,其后有丰邑,都是商之属国。前1143年,西伯(周文王)国势强盛,四十余国诸侯尊西伯为王。前1136年,西伯伐崇侯虎,自岐迁都于丰。武王伐纣时,誓师于丰。当时的丰京实际上已成为政治中心,但仍为商之属国。由于商代人口稀少,交通阻塞,小方国政权常在狭小的地域范围内形成,所以有的史书记载,商代鄠邑区的甘亭、甘盘也是商之属国。

西周(前1133—前771年),武王灭纣后,虽建都于沣河以东的镐,而丰京不移,每遇大事,如伐商、作洛之事,皆步自宗周,以告于宗庙。在西周时期,一直是丰、镐并举。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周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

秦代(前221—前207年),在咸阳设内史,兼治三辅,鄠邑区属内史管辖。

汉代(前206—220年),汉初置鄠县,属右扶风,高帝九年属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属右扶风,东汉仍属右扶风。

鄠县自汉初确定了县的建制以后,两千多年来,只有隶属关系的变更,县名及县制设置相沿未改。

三国、魏(220—265年),置雍州三辅,下设8郡,鄠县属始平郡。

晋代(265—420年),鄠县属始平郡。

鄠邑区的介绍与历史

大观楼(鄠邑钟楼)

北魏(420—534年),置雍州下设7郡,鄠县属京兆郡。

西魏(535—556年),鄠县属雍州京兆郡。

北周(557—581年),雍州下设5郡1尹,鄠县属京兆尹。

隋朝(581—618年),全国分为109郡,关中设京兆、冯翊、扶风3郡,鄠县属京兆郡。

唐代(618—907年),全国分为10道,鄠县属关内道京兆府京兆郡。开元二十一年(733)全国改设为15道,鄠县属京畿道〔注19〕。

五代(907—960年),梁时鄠县属大安府。唐、晋、汉、周鄠县属京兆府。

北宋(960—1127年),全国分为15路,在长安设立陕西路,后改陕西路为永兴军路,鄠县属永兴军路京兆府京兆郡〔注21〕。

金代(1127—1234年),陕西分6路,鄠县属京兆路京兆府。

元代(1271—1368年),陕西设行中书省,下辖6路,鄠县属奉元路。

明代(1368—1644年),明初陕西仍设行中书省,洪武九年(1376年)置陕西布政使司,下分4道,鄠县属关内道西安府。

鄠邑区的介绍与历史

渼陂湖

清代(1644—1911年)仍依明制,鄠县属西安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陕西布政使司,全省分7府,鄠县属西安府。

民国三年(1914年)撤销府的建制,全省分3道,鄠县属关中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销道的建制,鄠县属陕西省政府直接管辖。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陕西省政府以下设立行政督察区,鄠县属第10行政督察区(区治在咸阳)管辖。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21日,鄠县解放后,鄠县属陕甘宁边区咸阳分区管辖。

1950年5月,鄠县属咸阳专区管辖。

1953年元月,鄠县直属陕西省人民政府管辖。

1958年11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鄠县保留县的建制,划归西安市人民委员会管辖。

1961年8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请国务院批准,鄠县划归咸阳专区管辖。

1964年9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

鄠邑区的介绍与历史

紫荆花海

1969年到1982年,户县属咸阳地区管辖。

1983年10月20日,将户县划归西安市管辖。

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2016年12月2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西安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相继批复同意撤销户县,设立西安市鄠邑(hù yì)区,以原户县的行政区域为鄠邑区的行政区域,鄠邑区人民政府驻甘亭街道东街7号。 [6-7]

2017年9月9日,鄠邑区撤县设区正式揭牌。


非遗

民俗艺术民俗艺术类型原产地名号农民画绘画鄠邑区鄠邑代表性民间艺术传统漆画绘画鄠邑区陕西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面塑绘画/雕塑鄠邑区陕西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戏曲陕西关中成熟地之一眉户戏曲鄠邑区起源地之一庙会庙会化羊庙会/清凉山会等关中木构古建营造技艺建筑工艺五竹镇东索村陕西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魏邵氏肾病诊疗技艺中医鄠邑区陕西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工艺品麦杆工艺画工艺品鄠邑区民间鼓舞鼓舞鄠邑区鄠邑区锣鼓社火鄠邑区会城隍社火/鼓舞/庙会北部区域鄠邑社火社火鄠邑区鄠邑代表性大型民俗活动

戏剧

秦腔

俗称“桄桄乱弹”,鄠邑区各村寨都有人会唱上几句。不论是下地干活、赶集上路,还是磨面、碾米,常可听到激越的秦腔声腔。所以有人把鄠邑区叫“戏窝子”。民国以来,鄠邑区的秦腔艺人遍及西北各地。

眉户

又称“曲子”,单从字面上看是流行于眉县、鄠邑区一带的。

鄠邑区的介绍与历史

眉户

据考,早在公元前六、七百年所传下来的“西京调”(眉户中常用曲调之一),就是当时镐京人民对周幽王失败的哀怨声,其曲调如诉如泣,百听不厌(见陕西人民出版社《眉户音乐》一书)。明朝文学家邑人王九思就会唱曲子。史载,他与武功的康海“每相聚沜东户杜间,挟声伎酣饮,制乐造歌曲,自比徘优”(古代指演滑稽戏的艺人)(见明史《文苑传》)。王九思在《碧山乐府》序中也说:“予为碧山乐府,沜东先生既序而刻诸木矣,四三年来乃复有所作。兴之所至,或以片纸书之已即弃去。一日,客有过予者,善为秦声(即曲子),乃取而歌焉。酒酣予亦从而和之,其乐洋洋然,手舞足蹈,忘其身之贫而老且朽矣”。由此可见,眉户从明代就在鄠邑区各地开始流传,其中《张连卖布》、《古城会》等曲目颇为人们喜爱。

碗碗腔

邑人俗称“油客家碗碗”,以其主要演唱者乃孙姑村卖油为生的李茂生之祖,又因击节乐器以灯盏而得名。曲调优雅动听。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初一度盛行于鄠邑区各地。以皮影形式演出,由1人抱剧本,演唱剧中的生、旦、净、丑。李茂生家原藏有剧本(手抄)三百余种,现多已散失,幸存二十余本,如《七贤牌》、《惠风扇》等。碗碗腔自民国三十年(1941年)以后逐渐衰败下来,现作为一种特殊剧种开始复兴。

汉调二簧

于清乾隆年间传入鄠邑区,流行于县城附近。民国十五年(1926年)前后盛极一时。到解放前夕,从艺人员所剩无几,有山鸣岐等几位老艺人健在。

道情

曾流行冯官寨一带,据曲调及剧目看,其历史源远流长。它虽属关中道情,但自成一格。仍保持着古朴淳厚的风格,主要剧目是民间小戏。

农民画

鄠邑区农民历来就有剪纸、绘画、绣花、编织等传统艺术。1958年,全县开展壁画活动,许多美术爱好者都参加了这一活动。西安美术学院教师陈士衡和鄠邑区文化馆馆长谢志安及美术干部一起组织一些爱好美术的农民在工地办训练班,半天参加劳动,半天学习绘画基本知识。学员用初步掌握的绘画技巧宣传工地上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以及甘峪水库建成后的美好景象。嗣后,县上陆续办了一些培训班,组织作者办黑板报,办展览,画壁画。在宣传实践中,美术作者得到了锻炼,绘画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些优秀作品分别在《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鄠邑区报》上发表。1959年,成立了美术工作者协会。

鄠邑区的介绍与历史

鄠邑农民画

从1958年到1983年底,据不完全统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汇报》、《新华文摘》、《中国农民报》、《陕西日报》、《陕西农民报》、《延河》、《群众艺术》、《美术资料》、《新华日报》、《北京日报》、《西安晚报》、《民兵建设》、《中国建设》、《甘肃日报》、《延安画刊》等报刊,先后登载鄠邑区农民画421幅。介绍文章有通讯、调查报告、散记等三十余篇。

1965年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今日中国》专辑中有鄠邑区农民画一节。1973年陕西电影制片厂在拍摄《鄠邑区新向》专辑中有鄠邑区农民画一节。1974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有《鄠邑区农民绘新天》影片专辑。1976年6月25日至27日,挪威朋友来鄠邑区拍有《鄠邑区农民画》电影。1979年5月16日为比利时国王访华,比利时法语电视台和荷兰电视台以让亚多娜和路德贝克斯为领队的联合拍摄组一行四人,来鄠邑区拍摄《鄠邑区农民画》电影。1981年加拿大多伦多太阳升电影公司和日本一家电影公司先后在鄠邑区拍有彩色《鄠邑区农民画》电影。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

鄠邑区的介绍与历史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

太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西安市西南鄠邑太平峪以内。距西安44千米、咸阳60千米,总面积6085公顷。公园有石门子、月宫潭、石船子、黄羊坝、桦林湾五大景区近百个景点。

太平森林公园所处地貌为秦岭中山地。整个区域高差悬殊、峭壁林立、峰峦叠嶂、沟谷连绵、多瀑布、急流和险滩,形成了丰富奇妙的山水自然景观。园内有石门、黄羊坝、月宫潭、桦林湾、秦岭梁五大景区。公园于2004年12月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2009年8月晋升为世界地质公园,2010年7月经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0年12月西安市政府认定为“西安服务业名牌”。 [13]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鄠邑区的介绍与历史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鄠邑区南部,秦岭北麓,东涝河上游,面积3000公顷,有朱雀崖、秦岭梁、芦花河、奇秀峰、龙潭子、冰河翠六个景区被列入国家级森林公园。还有直插云霄的天柱峰,青莲峰,佛掌峰,渡仙峰,龙脊岭,有奇姿美态的莲台观音、聚仙山、醉仙台、玉笋佛云等。

草堂寺

鄠邑区的介绍与历史

关中八景之一——草堂烟雾

草堂寺是中国“佛教八宗”之一“三论宗”的祖庭,第一座国立翻译佛经译场,也是佛教三大译场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译场,是佛教中国化的起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圭峰山北麓。佛教中著名的“中观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都是由鸠摩罗什在草堂寺译出,为三论宗的创立提供了经典,所以他被尊为该宗开祖,草堂寺也因此被奉为三论宗祖庭。

草堂寺被中国佛教三论宗、华严宗和日本佛教日莲宗尊奉为祖庭,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1956年08月06日,草堂寺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立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0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祖庵重阳宫

鄠邑区的介绍与历史

祖庵重阳宫

重阳宫位于鄠邑区祖庵镇,距城区10千米。是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陕西重阳宫)之一。是道教全真派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遗蜕之所,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盛名。 [15]

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故事就发生于此。现保存的40余通有关道教全真派历史的碑石,其中著名的有王重阳祖师及七真画像碑、《无梦令》诗碑、号称“三绝碑”的《大元敕藏御服之碑》、《全真开教秘语之碑》、元代皇帝圣旨碑(蒙汉文对照碑)和堪称国宝的吴道子《钟馗戏鬼图》画碑等。尤其是元代皇帝圣旨碑是研究中国现已失传的蒙古最古老的巴思巴文仅存的实物资料。象重阳宫碑林这样大量集中保护元代金石文献在国内罕见,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学、人体科学、语言文字与书法艺术等,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因此,“祖庵碑林”被人们誉为西安乃至陕西的小“碑林”,2001年6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渼陂湖

渼陂湖位于鄠邑区涝河西畔,是秦汉上林苑、唐代游览胜地,人文历史遗迹众多,杜甫、岑参、苏轼、程颢等文人墨客都曾在此泛舟、赋诗,有“关中山水最佳处”之美誉。

鄠邑区的介绍与历史

渼陂湖(4张)


  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是陕西省坚持柔性治水理念,重点打造的关中水系三大湖池之一,是涝河蓄滞洪区建设的重点工程,是西安市持续推进“八水润西安”工程的重要节点。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涝河河道综合治理、渼陂湖水系生态文化修复两部分,其中渼陂湖水系生态文化修复工程是由西安曲江新区负责实施。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将恢复水面面积5300亩,其中西岸湖区4690亩(含湿地、水田等),东岸湖区330亩,河道水面280亩。 [18]

杨砺,字汝砺,今西安市鄠邑区人。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杨砺参加科举考试,并一举夺魁,成为宋代319年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

王九思(1468—1551年),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汉族,陕西鄠县

鄠邑区的介绍与历史

王九思(今西安市鄠邑区)人。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其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陆续来北京,相聚讲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史称"前七子"。

张乃葳(1891—1950年),中将,字警伯,陕西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余下镇上马营人。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民国十三年(1924年)夏,任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战术及编译教官。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 张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扼守吴淞。三万士卒伤亡殆尽,张之左耳亦因之失聪。后改任第一战区预备军总参谋长兼陕南师管区司令。

赵寿山(1894—1965年),原名赵生龄,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农历11月21日生于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北乡定舟村。民国十三年(1924年)春参加杨虎城部队。解放后,先后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陕西省省长。1965年6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关麟征(1905—1980年),原名志道,字雨东,汉族,陕西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人,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长于急袭的千里驹师的首任师长,生性傲岸,有陕西冷娃之称,部将杜聿明、郑洞国,刘玉章、覃异之、张耀明皆一时之名将。

杨明轩(1891—1967年),男,名荃骏,字明轩,汉族,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6月出生于陕西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中共党员。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