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祥兆”,在一个家庭出现,暗示将要大富大贵

中国人评价一个人的成功时,不单单要看他个人取得的成就,而且还要看他的家庭。

因为中国社会是儒家文明影响下的传统社会,我们骨子里对于成功的定义便是“修身齐家”。

这三种“祥兆”,在一个家庭出现,暗示将要大富大贵

家庭是中国社会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家庭和个人的关系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个家庭如果兴盛起来,那么就会让这个家庭中出现很多成就斐然的人,而一个取得人生成就的人,也一定会着重去修养自己的“家风”,以便让后代在成功的道路上做到“继往开来”。


而想要看一个家庭是不是能够让身处其中的人取得成功,能够获得富贵的生活,那么就需要去考察这个家庭是不是出现了预示兴盛的“祥兆”,一般来说这样的“祥兆”有三种特征,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是哪三种。

这三种“祥兆”,在一个家庭出现,暗示将要大富大贵

少年有志

不管是对于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家庭,少年永远都是未来的希望,因此想要看一个家庭是不是能够兴盛,也要看这个家庭中的少年是不是有远大的志向,毕竟少年才是未来的基石。在汉朝时,匈奴是最为头疼的敌人,他们经常率领军队掠夺边境,给汉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当时在平阳侯曹寿的手下,有一个小吏,他和一个叫做卫子夫的女人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做卫青。卫子夫是平阳公主家的奴婢,卫青从小在平阳公主家中训养马匹,虽然父母身份卑微,卫青却一直不甘心一辈子都做个奴仆。有一次卫子夫问卫青:“长大后想要干什么?”卫青告诉母亲:“抗击匈奴,建功立业”。

卫青的志向让卫子夫很是欣喜,她把这话告诉了平阳公主。在平阳公主的引荐下,卫青得以到汉武帝身边任职。有次平阳公主把卫青的小时候的志向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大为赏识,决定给卫青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元光五年,卫青首次出征,便有了“龙城大捷”,俘虏匈奴七百多人,这是汉朝立国以来,首次对匈奴作战取得的胜利,卫青班师回朝后,被封了“关内侯”,卫家也为此跻身成为天下最显赫的贵族。

这三种“祥兆”,在一个家庭出现,暗示将要大富大贵

勤俭不奢

俗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家庭想要兴盛,就一定要能够修养“勤勉”的家风。一个只知道享受的家庭,是绝对不成气候的。每个人都想要过安逸的生活,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只想要在生活中去享受,那么只能让自己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最终岁月蹉跎了过去,也取不了任何的成绩。

朱元璋小时候家徒四壁,连肚子都吃不饱。后来靠着自己的拼搏,他取得了天下,成为了富有四海的皇帝。可是朱元璋却从来不溺爱自己的孩子,在后宫他经常对马皇后说:“得天下易,坐天下难,坐天下易,守天下难”,为了能够让子孙后代不会因为奢靡的皇家生活中变得意志消沉,朱元璋定下祖训,不论是皇帝或是皇后的寿宴,所摆布的菜品规格一律是“四菜一汤”,而且要“菜不见荤,汤不飘油”。这样的刻意“寒酸”就是为了提醒后代,要养成"勤俭不奢"的家风。也正是朱元璋的良苦用心,明朝才能够坐了两百多年的天下。

这三种“祥兆”,在一个家庭出现,暗示将要大富大贵

家和人兴

生意场上常说“和气生财”,读书人也常念“和为贵”,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和”是一个很重要的状态。所谓的“和”就是同心合德。一个家庭中,只有大家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够克服困难,也能够达成集体的目标。倘若是互相三心二意,拆台算计,不要说让家庭富贵,哪怕就是维持一个家庭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家庭中的不和睦,往往在于兄弟之间,而兄弟之间的反目,也往往只是因为“钱财”上的纠纷。

这三种“祥兆”,在一个家庭出现,暗示将要大富大贵


因此想要避免“不和睦”的家庭氛围,就需要修养能够“谦让”的家风,这也是为何我们一定要让小孩子学习“孔融让梨”的故事。只有“礼让”才能养成“和气”的家风,避免为了利益而头破血流。清朝军机大臣张廷玉,有一次接到家中来信,说是邻居修屋,占了自己家三尺地界,要张廷玉动用权力,让当地官府治罪。张廷玉看了后,回书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正是张廷玉“治家以让,处人以和”的心态,才能够让张家在清朝一直福运连绵,成为世家大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