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灵性”与“心识”作者的写作经验!

大家好!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自媒体作者,一个只写网文的作者。本文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个人创作经验,可能与99%的作者都不一样。因为我是一个类似“灵性作者”,或者叫做“心识作者”。

我近似于“灵性作者”,但是我觉得我不完全是“那种灵性作者”。所以,我给自己起了一个新概念:心识作者。

正如我的名字(赵散闲)一样,在网上没有重名。“心神作者”这个概念在网上也没有匹配出相同的搜索结果。应该都可以算作是我的“知识产权”吧。

一个“灵性”与“心识”作者的写作经验!

我不想当“灵性作者”

实际上,我并不认同一些灵性作者写的东西。也不感兴趣。我曾经也进入过一个所谓的“灵性群”,里面的人有很多像是“精神有些问题”一样。所以,如果要用“灵性”来定义我自己,还是算了吧。我可不是那种类型的“灵性”。

我认为,“灵性”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歪曲了。又或者可能有人觉得我把灵性歪曲了。不争辩。

现代很多词语和概念,都因为被“不究竟的人”乱用,导致了词语变了味道。比如:灵性、身心灵、佛系……以及“小姐”和“同志”等。

下面言归正传……任何人有所成就,获得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作者的基本素质

就比如说公众号作者“咪蒙”。我看过采访她的相关文章,不论她的风格和观点以及人品如何,这里只说功夫和素质。从相关的采访文中我读到,人家自小就打算以写作为生。并且她的日常生活状态也是那个样子的。人们称她为“移动的写作机器”。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有时间都在写作。

所以,一个人如果在今后能获得了什么成就,那绝非偶然。这就说明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一个“灵性”与“心识”作者的写作经验!

这里要稍微“表一下”我自己相关的“功夫深”了。

我之所以自称是一个“心识作者”,是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心灵探索者”。一直喜欢思考。可能思考的功夫比较深吧。

但是,除了功夫积累以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创作也是需要有灵感和天赋的。仅仅通过功夫深,通过练习与时间的沉淀还是不够的。

功夫深可以让一个作者熟悉使用文字的技巧,可以让一个公号作者更了解人性,了解大众心理。但是创作还需要有灵感。而灵感不是单靠通过努力就能得到的。

作为一个“心识作者”。就让我来说一说,灵感到底是通过什么来的?


一个“灵性”与“心识”作者的写作经验!

关于心识作者

首先来解释一下心识:

心识[ xīn shí ]:心灵和意识

1.心志。2.才智。3.心智。4.神志。5.意识。6.道家指与实体相对的精神。

英文翻译:Mind recognition

心识作者,顾名思义,写作靠的是“心灵和意识”。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感悟与自己获得的灵感。

写作的相关经验分享

1、写作的来源/灵感的来源:

我个人是通过“灵修”或“禅修”,通过感悟万事万物,通过对一切触缘的触动所感而表达。

一个“灵性”与“心识”作者的写作经验!

关于灵感的来源,我认为:一定是与某种能量或频率有连接。灵感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由感觉而产生的信息。

就像一个村里的家族妇女,她每天总有和邻居家大婶说不完的话,一秒钟都不停。那也是因为她们与某种信息频率,某个能量的领域建立了连接。所以才可以源源不断。

与某个频率建立连接的表现,就是找到了“感觉”。其实做任何事情的最高境界和最佳状态就找到了对的“感觉”。寻找那种“连接”的感觉,那种“源源不断”的感觉……我觉得这就是“灵感”。

一个“灵性”与“心识”作者的写作经验!

有人会问:既然你这样说了,那就证明你找到这种感觉了?

诚实地说:我有过这种感觉,不然我怎么能形容出来呢?对吧。但是也并不是随时随地都有感觉。是不能随心所欲控制的。因为,功夫还没有“成片成势”。有时候很久没有感觉也不奇怪。所以,要努力去创造与寻找“感觉”。通过一切能想到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半夜起来去郊外散步啥的。

下面再说说,关于写作的其他几个方面。

2、写作的内容:

以人为本,以身心灵人核心,展开对人自身内在世界以及对外在世界的观点。

3、写作的原则:

注重思维和道理,注重感性与理性,注重科学与逻辑。注重更究竟的价值观。以及保持“中道”。

4、写作的目标:

创作出即讲灵性,也讲科学;既有理性,也有感性;有道理,有逻辑的作品。首先写给自己,其次写给与自己的“频段”相同与相近的人们。让内容有一点“修心之用”。对相同或相近的人或更多人都有一点参考和帮助。

大众领域与小众领域

我就要做这样一个“心识作者”。一个“既大众又小众”的作者。说他“大众”是因为身心灵是每个人都有的。说他“小从”是因为并不是人人都关心身心灵。

就像“健康”一样,健康和人人都有关。但70%以上的人可能都不关心健康。这个世界上有65%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有30%的人处于疾病状态,仅有5%的人是完全健康状态。所以健康话题,也是一个既大众又小众的话题。

衡量作品好不好的标准

我认为只要有一个人认同我所写的,只要有一个人收藏了我的内容或分享了我的内容,或者关注了我。只要有一个忠实的粉丝。那我就可以肯定我写的东西是有用的。至少对一个人有用。

事实上,怎么可能没有人收藏和关心,怎么可能只有一个人收藏和关注。那是不可能的。任何人只要你敢于说,敢于写就一定有粉丝。

有人曾研究得出过一个道理,一个算法。我具体记不清公式和算法是怎样的。总之,最后得出来的结果就是:不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通过科学的推理和计算,认同你的人,在所有华人人口当中的比例,都是超过百万级的。

一个“灵性”与“心识”作者的写作经验!

关于大数据与平台算法

实际上,在这个大数据的自媒体平台之下,阅读量真的不是一个评判好坏的绝对标准。你写得再好,平台算法不给你推荐,那也没有多少阅读量。

因为平台算法要满足大多数吃瓜群众。而不会把你一个小众作者的作品推荐给所有的吃瓜群众。它不会主动帮你找出来“所有人当中那个百万级的精准目标人群”。

作者与观众

所以,我要说给很多“真心的作者”。即使没有人看,你也不必灰心丧气。因为,没有人看也不代表你写的就没有价值。

你写的内容到底能得到哪类人的认可?是吃瓜群众的认可?还是有智商,有灵性,有逻辑的人们的认可?这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要得到10万个吃瓜群众的认可,你只需要夸他们都好。放大他们所认为是对的就可以。或者你可以根据人性的特点,把对基本动物人性最有吸引力的“食色性也”与“好奇心”发挥到极致也可以得到“爆文”。

但是,如果你要得到10个有智商有灵性的高精神层次的人的认可,那你这样做是做不到的。你必需要有真知灼见。必需说出更究竟的道理。

一个“灵性”与“心识”作者的写作经验!

总结:

人群的层次是不同的,人们所能共鸣频率的频段也是不同的。

一个作者,要考虑,你在哪个波段。

如果你是个“高频率波段”的作者,假如整天你就写一些“低频率”的内容,那么,迟早你的频率会变低,会退化的。有时候,不要太过于把流量和广告费作为标准。


以上散闲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End——

文/散闲 (一个心识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