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毁长城!他本是开国元勋,却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爆发,从此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汉民族的黑暗时期,以匈奴为代表的游牧民族纷纷进入中国,前后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他们侵略中原,掳掠汉民,无数汉人被杀。公元377年,前秦天王苻坚统一北方,磨刀霍霍,准备一举消灭汉人的残余势力——东晋王朝,此时东晋丞相谢安安排自己的侄子谢玄在京口征兵,京口又名北府,所以谢玄所部又被称为北府军。肥水之战中,北府军一举击败前秦军队,在之后的数十年,虽然这支军队的领导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北府军仍然南征北战,为南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南朝军队的精华所在。公元436年,北府军最后一员名将被杀,北府军随之没落,因此出现了“自毁长城”这个成语,而这员名将就是刘宋名将檀道济。

自毁长城!他本是开国元勋,却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檀道济,流民出身,祖籍高平金乡,出生在京口,自幼父母双亡,从小跟随哥哥檀韶生活,长大后随哥哥参加北府军,在刘裕麾下效力,公元404年,随刘裕讨伐桓玄;公元410年,率军镇压卢循起义,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其后又平定了郭寄生,跟从刘道规讨伐桓谦、苟林等;公元415年,参与平定荆州司马休之之战;公元416年,跟随刘裕北伐,担任先锋官,所到各城都纷纷投降。刘裕称帝后,檀道济因公封官护军,授县公,食邑二千户,后又任镇北将军,掌江北、淮南诸郡军事,期间多次抵御北朝军队,敌人听到他的名字吓到都不敢作战,全都逃跑了。

刘裕死后,刘义符即位,谢晖、傅亮、徐羡之将其废掉,立文帝,檀道济也参与其中,后进号征北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封为武陵郡公,又增加督青州、徐州淮阳、下邳琅邪、东莞五郡诸军事。后平定谢晖叛变,敌军不战自溃,北伐鲜卑,多次大败魏军,斩将夺旗,前后大大小小数十仗,虽因魏军人数众多,无奈败走,但也全身而退。宋文帝先后除掉了谢晖、傅亮、徐羡之,却唯独留下了檀道济,因为他知道,刘宋江山稳固,北魏鲜卑不敢南下,全是因为檀道济的存在,他就是南朝的“万历长城”,

自毁长城!他本是开国元勋,却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檀道济威名赫赫,功高盖主,儿子们又都非常有才,朝廷里就有人怀疑他,说“安知非司马仲达也”,彭城王刘义康曾提醒宋文帝:如果宋文帝驾崩,檀道济将不可控制,公元436年,宋文帝病重,于是下令逮捕檀道济和他的儿子们,檀道济被捕,脱下头巾掷到地上说:"这是破坏你的万里长城!"最后檀道济全家被杀,听说檀道济死了,鲜卑人可是高兴坏了,都说:"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后来鲜卑人打到了瓜步山,宋文帝叹说:"若道济在,岂至此!"这正是自己毁掉了自己的长城啊!


檀道济一生南征北战,经历了无数战阵,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写成了《檀公三十六策》,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三十六计,也是檀道济为后世留下的宝贵遗产。他最著名的战例就是“唱筹量沙”。话说,有一次檀道济带兵出战,军中粮草吃紧,有兵士逃到魏军投降,并把宋军缺粮的事情告诉了魏军,魏军就赶紧围住了宋军,可是很快魏兵就发现宋军的营寨里,有士兵在用斗量米,用竹筹唱数,粮袋里全是白米,魏军主帅知道了,就以为投降的士兵是假投降,想要引诱魏军上当,于是不敢进攻。殊不知宋军营中量的不是白米,而是一袋袋的沙子,只是在表面覆盖了少许白米,最终檀道济也凭着“唱筹量沙”的计策成功退兵。

自毁长城!他本是开国元勋,却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檀道济忠于宋文帝,却被冤杀,固然有统治者的昏聩,但同时也说明了檀道济缺乏政治眼光,刘宋王朝本就是通过军队强权夺取的天下,所以必然对军队格外看重,纵使檀道济对皇帝忠心耿耿,但他对军队的掌控已经能够威胁皇帝的统治了,所以关键就不是会不会,而是能不能,也正是基于此,才造成了檀道济的悲剧。不过的他的忠义,他保家卫国的情怀,还是值得人们传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