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晚期青銅禮器演變解讀

西周中晚期,周人禁酒,大量的酒器禮器,例如青銅觚、爵等隨之消失,而壺和罍則保留下來,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也被作為水器而使用。春秋中晚期,青銅酒器禮器整個品類逐步恢復。

壺:春秋中晚期,青銅壺種類很多,有方壺、圓壺、扁壺、提樑壺、高柄小方壺、匏形壺等


春秋晚期青銅禮器演變解讀

---匏(pao)形壺,春秋晚期,太原金勝村趙卿墓出土,高40.8,口徑6.7公分

壺主體器身,細長頸、鼓腹、矮圈足;器身微斜,形成弧度,成匏形。主體器身不斜,兩側加雙耳,則為圓壺;主體器身為方形,則為方壺;


方壺成長方體,則為扁壺;方壺體積小,下有高柄,則為高柄方壺;方壺或圓壺兩側不用雙耳,而用提樑,則是提樑壺。

青銅匏壺的器型設計源於植物匏,這類設計已脫離了祭祀的神聖與實用相結合的範疇,打破了對稱的嚴肅性構圖傳統,而體現了實用和新的審美情趣的結合,是一種多樣性的選擇,毋庸置疑,體現的也是一種炫耀,是一種獲得性的自我滿足,恰如上文青銅豆上的狩獵圖,異曲而同功。

此器蓋成伏鳥狀,長冠、圓眼、尖喙、羽毛豐滿,一對利爪緊抓兩條扭曲的蛇,極其生動;器腹有虎形鋬,虎弓身預躍狀,動感十足;蓋和鋬有鏈相連。


器腹飾四條連續簡化龍紋,為傳統紋飾,以寬橫條紋間隔。

罍:盛酒期,器型變化不大,春秋晚期數量較多,春秋晚期特點為多用銜環獸耳,常有四隻。

盉:春秋時期較為少見,只出現於大型墓中,春秋晚期特點為流口多用兇狠的獸張嘴形。

尊:春秋以鳥尊為特點,寫實形態,另多有犧尊。


春秋晚期青銅禮器演變解讀

---子乍弄鳥尊,春秋晚期,傳山西太原出土,美國弗利爾美術館館藏,高26.5公分

全器鑄成兇狠的鴞鳥形,神態威武,細節刻畫入微,春秋青銅器精品之作!背後有錯金四字銘文“子乍弄鳥”

舟:春秋中期後出現的新器型,為飲酒器,數量多,幾乎每墓必出。


春秋晚期青銅禮器演變解讀

---交蛇紋舟,春秋晚期,太原金勝村趙卿墓出土,高8.2公分

是非常典型的實用器,肩部一對環耳,雙手扣緊舉起使用。

紋飾為簡化龍紋符號,顯示更多龍,更多姿態,今人往往將這類紋飾稱為交蛇紋。

盤:商代開始流行的盥洗器具,在西周時與匜組合成重要的盥洗禮器組合。春秋盤有多種形式,圈足盤,三足盤及長方形盤等。


春秋晚期青銅禮器演變解讀

---龜魚紋方盤,春秋晚期,故宮博物院收藏,高22.5,長73.2公分

此為長方形盤,這類器物出土極少,但幾乎件件是精品。

四隻伏虎足,虎背上倒伏夔龍托起盤;盤內底滿布各種浮雕龜、魚、蛙等水生動物,間有龍紋;

盤腹壁飾各種浮雕禽獸及人首鳥身蹲坐形象,中間間有銜環獸面。各種裝飾充滿想象!此器為清宮舊藏。

盆:比盤深,春秋較為多見的盥洗器具

匜:為春秋時期廣泛使用的器物,春秋晚期多用獸嘴形流,但整器器型大多並不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