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有司母戊鼎,商代青銅器鑄造水平相當驚人 | 經典中國通史31


不僅有司母戊鼎,商代青銅器鑄造水平相當驚人 | 經典中國通史31

手工業是商代社會生產很重要的部門。從出土的各種手工製品來看,已是一個分工較細的獨立生產部門。有各種專業的手工工匠,生產各種產品。絲麻的紡織還使用簡單的機械,這些產品的製造工藝技術水平都很高,如青銅器、玉器、骨角器、絲織品都非常精美。尤其是器類繁多、花紋絢麗的青銅器,反映了商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說到商代的青銅器,人們自然就會想到那個聞名世界的司母戊方鼎,它是商王朝後期王室的青銅祭器。這是一個腹部呈長方形,上有兩耳、下有四隻圓柱形的鼎足。其腹內壁鑄有銘文“司母戊”三字,因此稱為“司母戊鼎”。因體形呈長方形,又稱為“司母戊方鼎”。這個帶耳通高133釐米、器口長110釐米、寬78釐米、重875公斤的商代重器,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最大的古代青銅器。

司母戊方鼎的結構複雜,鼎體飾以饕餮紋,耳上鑄有兩虎相向張口吞食一人頭的形象,耳、身、足是分別鑄成後再合成一個整體。它也是目前世界青銅文化中最大的一件青銅器。

青銅的冶煉和製造如果從新石器時代晚期發現青銅器開始算起,到商代晚期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青銅的冶煉和青銅器的鑄造在商代是一個最先進的生產部門,它鑄造青銅器的工藝水平達到相當驚人的高度。

所謂青銅,就是銅和錫、鉛的合金,因為這種合金的顏色呈青灰色,鑄造出來的器物就稱作青銅器。商代鑄造青銅器就是根據器物的用途來配方冶煉的。如一般的器物含鉛量就少(鉛、錫作用相同),貴重禮器、兵器和某些實用的工具含錫量就多一些。

商代冶煉青銅的設備,從發現的遺物來看,前期是用坩堝,在鄭州南關外鑄造銅遺址中出土有陶質的“大口尊”,內外都塗有草拌泥,內壁粘有銅渣,說明它是熔銅用的坩堝。

不僅有司母戊鼎,商代青銅器鑄造水平相當驚人 | 經典中國通史31

在殷墟鑄銅遺址中發現了一種像古代武將戴的頭盔一樣的坩堝,考古工作者稱它為“將軍盔”。這也是熔銅用的,其底部有一個長柄,使用起來比大口尊的坩堝方便。尤其是要澆鑄像司母戊鼎這樣的巨型大器,只能用“將軍盔”這樣的坩堝。在安陽苗圃北地殷墟的鑄銅遺址中,也發現了熔爐的殘壁,爐內壁一面有溶渣,表面粘有木炭和銅渣。

商代青銅器的鑄造是用陶範澆鑄,作一器物前,先要用泥製成模子,烘乾,這叫做陶範。將熔化的銅液澆入範中成形。一件較大的器物要用兩塊、三塊或更多的陶範分鑄後再合起來澆鑄成形。

1959至1960年在安陽苗圃北地殷墟鑄銅遺址中出土的陶範,達3800多塊。像司母戊鼎這樣的巨型器,有學者計算了一下,鑄造時要使用幾十塊大小不同形制的陶範,幾十個坩堝,從溶銅到澆鑄合成,至少也要二三百個工匠才能完成。

目前在東起山東,西至陝西、甘肅,南自湖南、江西,北到遼寧,都出土過商代的青銅器。估計歷年出土的僅禮器一項就有幾千件,加上車馬器、工具就有上萬件。

這些青銅器物,有中央王朝生產的,也有各地諸侯、方國生產的。按照當時的制度,大型重器只能由中央王朝生產。如司母戊大方鼎和1976年在殷墟五號墓(又叫婦好墓)出土、腹內壁有“司母辛”三字的兩個大方鼎,一個通高85.5釐米、117.5公斤;另一個通高80.1釐米、重128公斤。

1974年在鄭州杜嶺街出土的兩個大方鼎,一個通高100釐米,重82.25公斤;一個通高78釐米,重64.25公斤,都只能由中央王朝生產。地方諸侯、方國生產的比較小。如湖北黃陂盤龍城遺址中,已出土的150多件青銅器,沒有發現大型重器,河北藁城臺西遺址中出土的青銅器,也沒有大型重器。

不僅有司母戊鼎,商代青銅器鑄造水平相當驚人 | 經典中國通史31

商代的青銅器可分為:1.生產工具。有農業用的鋤、鏟、钁,數量很少,其中有的是作為隨葬的明器(又作冥器,專門用作隨葬的),也有是實用的。手工業生產工具有斧、錛、斤、鑿、鑽、刀、削、鋸、錐等。

2.武器。有戈、矛、鉞、鏃、劍、戟等。

3.禮器和生活用品。禮器包括宗廟中的祭器,會盟時使用的禮器,陪嫁、賞賜和隨葬的各種器具。因為禮器有許多都是實用的,所以和生活用器基本上是一樣的,有的只是大小不同。

4.樂器。有鐃、鼓。

5.車馬器。裝飾在車和駕車馬頭上的各種青銅器。

在各式各樣的青銅器中,有許多都具有很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價值,都是屬於稀世之寶。如湖南寧鄉出土的四羊尊(盛酒器),這是一件方形尊,四角各鑄一隻半伸頭的羊,造型生動逼真,別具匠心,堪稱絕品。又如牛頭紋方鼎、鹿頭紋方鼎、象尊、鳥獸觥等等,都是稀世之寶。在許多青銅器上都飾以瑰麗多彩的花紋,常見的有饕餮紋、夔龍紋、蟠龍紋、雲雷紋和蟬形紋等。

商代的青銅器上有銘文的不多,一般的只有一二個字,而且多是氏族徽號(族徽)或先祖、先妣的廟號。目前發現商王朝末期青銅器上銘文字數增多,不過最長的也只有40多個字。字雖少,但能說明重要的歷史問題。

在商代的青銅器中,還發現有重要的兵器“鐵刃銅鉞”,這就是說青銅鉞的刃是用鐵鍛打嵌鑄的。1972年在河北藁城臺西商代中期遺址中出土一件,1977年在北京市平谷縣商代中期墓葬中又發現一件。經鑑定,認為鉞刃部的鐵是用隕鐵(隕星的一種,俗稱天然鐵)鍛成的。證明商代已知道使用鐵。也說明我國由青銅器時代過渡到鐵器時代,經歷了一個較為漫長的歷史時期。

黃金是一種貴重金屬,商代不但認識黃金的貴重,而且將它作為裝飾品。1935年對殷墟進行了第十一次發掘,在侯家莊西北崗的商代皇陵區,發掘號為1001和1004號墓中,都發現了金葉和金裝飾器。

新中國成立以後,從1952年開始,先後在鄭州商城、安陽大司空村和山西德林遮峪、河北藁城臺西的商代遺址中都發現有黃金製品。

尤其是1977年8月,在北京市昌平縣劉家河村商代中期墓葬中,發現了五件金器,引起了人們的興趣。有一對很大的金臂釧、一隻金耳環、一塊金箔殘片。經鑑定,含金量為85%,其餘的含有較多的銀和微量的銅。經研究認為是熔鍊後製作的。說明商代中期就已掌握了冶煉黃金的技術。

本文內容編選自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中國讀本《經典中國通史》之《夏商史話》。《夏商史話》作者為孟世凱先生,1935年4月出生,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不僅有司母戊鼎,商代青銅器鑄造水平相當驚人 | 經典中國通史31

《經典中國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別是:《夏商史話》《西周史話》《春秋史話》《戰國史話》《秦漢史話(上)》《秦漢史話(下)》《三國史話》《兩晉南北朝史話》《隋唐史話(上)》《隋唐史話(下)》《五代史話》《宋朝史話》《元朝史話》《明朝史話》《清前期史話》《晚清史話》。

這套書是由17位大多出生於上世紀上半葉的老一輩歷史學家,耗時數年,精心編撰而成。從夏商到晚清的歷史遷徙,五千年華夏史全景描繪,專業權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傳世經典,值得學習珍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