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宋山畫像石題記》,漢桓帝永壽三年(公元157年)十二月刻,1980年出土于山東嘉祥縣宋山村,又稱《許安國祠堂題記》。

《宋山畫像石題記》,字新如初,刀近筆意,當先經書丹而後刻。從刀痕跡分析,有單面刀,多數是雙面刀,和單雙兼施。書風上極具天真爛漫之情趣。用筆樸實簡捷,自由活潑,筆畫瘦硬勁健,結體或縱或橫,錯落舒展,質樸自然。題刻以隸書為基本筆形,頗具楷行筆意,例如“辶”、“母”、“定”字的寫法,已接近楷書筆畫。如點畫筆勢加長,以點代撇。又如“被”、“櫃”二字的撇筆,還代替了捺筆,如“牧”、“來”、“天”字。橫筆收筆處很少出鋒挑波,多是急收重按,如“十”、“可”、“文”、“不”字橫筆。撇筆處不是回筆收鋒,而是順筆出鋒。鉤筆不是彎曲挑鋒,而是頓筆踢起。很顯然,所謂楷書八法,在這裡已初具規模。(節選自《書法》雜誌)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宋山畫像石題記》刻於桓帝時期,正是隸書藝術發展的鼎盛階段。同時期的《乙瑛》(153年)、《禮器》(156年)、《張景》(159年)、《華山》(165年)、《史晨》(169年),無一不是用筆周到,波挑分明,結體嚴謹,與此刻書風大相徑庭。原因何在:

一、東漢末年的隸書中,不僅存在著波挑筆畫突出的典型隸書,還存在與它並行發展成序列的無波挑隸書。這種隸書用筆簡捷,筆畫樸實,結體自然,主要存在於民間,是民間書手平常使用的一種實用性很強的隸書書法。

二、東漢末年是章草大盛的時期,而題記中出現的草隸筆法,是與章草不同的行草寫法。這表明,草隸不僅有章草和行草隸之分,二者在東漢時期還有共存關係。(節選自《書法》雜誌)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漢刻小集——《宋山畫像石題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