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第008讲以世界银行这一国际扶贫机构的低效为例,认为纯行善模式本质上就决定了其无法达到预期目标,反而商业实质上是最大的慈善。

在非洲,如果每个儿童能打上12美分的一针疫苗,死于疟疾的人数就会减少一半。如果每名妇女可以拿到3美元,儿童死亡人数也可以减少一半。哪怕妇女仅仅用这3美元去买蚊帐,就可以减少大量的疾病。

可惜的是,西方对非洲的援助已累计超过2.3兆美元,却没能减少一半的疟疾死亡人数或一半的儿童死亡人数。如此低效的行善扶贫结果,主要是由于以下四个原因:

1.缺乏反馈机制。这种资助方法好不好,很少人会反馈,不容易评判效果。

2.委托代理问题。负责行善的只是代理人,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不会像花自己的钱那么尽心尽责。

3.所托非人问题。经常的做法是把钱捐给当地各类政府机构,而当地政府水平有限,依靠他们去执行扶贫的落地,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4.养懒汉效应。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员可能会努力保住被资助的资格,以期不劳而获,反而不想努力脱贫。

跟扶贫相比,商业行为,由于市场机制作用和分工协作流通,反而能大幅、持续而高效地改进人们的福利,提高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我们每天都在享用商业这一最大的慈善。

本讲与第006讲的“人性自私推动社会进步”相互呼应,再一次论证小圈子的帮助靠爱心可以,大世界的整体提升还得靠市场运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