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都城地:魅力都城地、大美北林、满族风情正黄四村

绥化都城地:魅力都城地、大美北林、满族风情正黄四村

.


土北林区是我们此行出发的地方,也是我们的终点,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它是养育我们的地方,是我们的母亲。我们都想用更充裕的时间,进一步走近她。

黑土北林区即是绥化市撤地设市之前的绥化县,是清代绥化地区设置最早的地域,人口聚落最早形成城市的规模。这片地域,当时的人们称它为“北团林子”。以濠河为中心,濠河(今南泥河)南为南团林子,北为腰团林子,再往北为北团林子,这即是“北团林子”名字的由来。这个名字中的林子,特指当年湿地地貌中生长茂密的树林;而团为圆之意,说明出现这个名字的时候,人们已经聚集在此并对树林进行砍伐,这自然是人们盖马架子房、窝棚、生火做饭之用。疏密不一呈不规则分布的林子,疏的逐渐被砍伐殆尽,密的由大到小,逐渐形成一片片略呈圆形的小片林子,直至它们为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鞠躬尽瘁最终消失。

黑土光绪十一年(1885年),北团林子设置。黑龙江文绪将军取满语“蒿草”的中文转音,改“北团林子”为“绥化”,设理事通判厅,与旗务衙门(治理满族事务的机构)分而治之,管理闯关东而来的“流民”。绥化自此进入到快速发展期,耕地快速扩大。纵观绥化与各县(市)区的发展历程,论城市的繁荣,从清代起,绥化一直属领先位置。


绥化都城地:魅力都城地、大美北林、满族风情正黄四村

.


黑土大美北林,美在闯关东的时代精神。绥化厅时期,人口达到3万余人;绥化府时期,人口达到19万余人;10余年间,人口增长6倍多。清代时期,是北团林子闯关东流民涌入高峰期,人口增长最快。伪满时期,人口增长停滞下来;日本投降后,至1948年,绥化县人口首次突破30万。此后,人口增长趋向平缓,开始了稳步前进。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闯关东,还会不会有绥化这座城市。

黑土“流民”一词,在那个时代有贬义的含义,但正是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在黑土地上默默耕耘,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光绪十一年,绥化厅耕地包括已升科的和生地在内已达20余万晌,这个耕地面积已经很接近今天北林区的耕地面积(324万亩)。就是说在此后的133年间,我们受益于先民为我们打下的农业基础,我们由于有了这个基础,靠着不断提升的耕作技术,才有了今天北林区年产30亿斤粮食的傲人产量。我们的祖先——先民们,翻山过海,历经近2000公里的长途跋涉,风雪兼程来到北林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他们有着山东人勤劳、智慧、坚韧、善良、豪爽的品格,在这片地域辛勤劳作的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了忠诚守信、团结互助、勇敢无畏、务实苦干的时代精神。我想,这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最生动写照。直至今天,北林人一直受益并传承着这种时代精神。它业已成为今天这座城市围绕“都城地”打造,打造“一心三区”(滨北最大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绿色食品产销核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心区、田园旅游康养聚集区)经济板块创新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

绥化都城地:魅力都城地、大美北林、满族风情正黄四村

.


黑土大美北林,美在多民族的民风民俗。光绪三年(1877年)一月,力主开禁黑龙江的黑龙江将军文绪终于盼来了北京城反馈回的批折抄写奏本(批复时间:光绪二年十二月初八日),他在奏折中所提到的“濠河以北、呼兰河以南有平坦荒厂一段,约可屯田十处,分拨京旗散丁三百户”的开禁构想,经户部商议,奏请光绪帝,终于得到“奉旨。依议。钦此” 的批复。黑龙江在此前,经历了乾隆朝最严厉的封禁,嘉庆、道光二朝的松动,咸丰、同治的有序放开,到光绪三年,为了促进更大规模的开禁,文将军重提乾隆皇帝当初经营东北的构想,移民满族八旗戍边。光绪三年起,清政府在北团林子正式兴办满族八旗移民试点(乾隆时期试点在今五常市拉林镇),开始了由浅入深的开禁工作。这即是北林区二十营屯的由来,史学家把清末满族移民现象称为“京旗回屯”。京旗指生活在北京城的八旗子弟;回,指回到满族的故乡;屯,指满族八旗集体居住的地方。今永安镇、绥胜镇内部分地域即是奏折中所指地域,在绥化城尚未建城之前,这里陆续开始迎来满族八旗移民。300户高贵的满族八旗来到北团林子后,按照朝廷规定,每户“给荒地七十晌”,遂成为“地主”。他们直至解放初期,土地改造运动令“耕者有其田”,土地被重新分配,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中,他们一直是绥化城绝大部分土地的主人。

绥化都城地:魅力都城地、大美北林、满族风情正黄四村

.


黑土康德元年(1934年),日本在于增店(今兴和朝鲜族自治乡)建立安全村农务楔联合会,开始从朝鲜以开拓团名义批量移民朝鲜族人口。从1934年起至1942年,绥化县共迎来朝鲜族移民2027人,朝鲜族总人口达到4963人,是绥化地域朝鲜族移民最多的地域(其次为庆安3859人、海伦2870人)。而在康德元年之前,绥化地域朝鲜族人口十分稀少。朝鲜族人口的到来,为绥化地域带来了成熟的水稻种植技术,为后来绥化水稻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再一次验证了历史的复杂性,这些勤劳的朝鲜族人民大多为朝鲜都督府以招募名义强迫而来,他们远离家乡来到绥化县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时至今日,兴和的朝鲜族人口很多赴韩国打工,这颇有回归故里的意味,虽然祖先早已消尽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们的后人,仍对韩国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感。这个民族,更多的人口早已融入脚下的土地,一代一代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的到来,为绥化地域带来了浓郁的朝鲜族民风民俗。

黑土满族文化和朝鲜族文化是北林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北林区,拥有绥胜、永安两个满族镇和1个兴和朝鲜族乡,人口达4万余人。满族、朝鲜族基于历史的原因与汉族由当初不平等的阶级关系慢慢回落至今天平等的民族关系,他们相互通婚,融合,发展,从婚丧嫁娶到方言、服装、餐饮等,汉族无一不受其影响,真正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黑土对于岁月,或许我们唯有铭记。对于民族,或许我们唯有感恩。


绥化都城地:魅力都城地、大美北林、满族风情正黄四村

.


黑土大美北林,美在时代引领。北林区在光绪四年(1878年)即开始挖城壕建城,光绪十一年即开始划分、规划街道,城市生活环境最早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至今最齐备;交通最为便利,地理、区位优势最明显;人口与海伦在一百多年发展中,一直处于领先排位;北林区历经厅、府、县(包括伪满县)、行署、市五个历史时期,历史底蕴最为厚重,是绥化地域当之无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今天的北林区,人口已发展至86万,城区人口48万,GDP总量正朝着200亿元迈进,在全区仍处靠前位次。纵观全区,北林区在教育、宗教、经济、建筑、服饰等各方面最具有代表性,是绥化地区最典型的城市。

黑土我们走在永安镇正黄四村笔直的水泥路面上,欣赏着古色古香的花棍舞;当我们站在北林区政府南大门,面对眼前一百余年的清代建筑,聆听它历史的回音;当我们进入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听稻米香米业的王总向我们描绘他心目中的现代大农业;当我们走进象屿集团,面对高耸入云的巨型烘干塔,感受经济发展的脉搏。你一定会像我一样,深深地爱着它们。

黑土如果把北林区城市北端终年流淌的北大河比喻成乳汁,那么北林区就是我们的母亲。


绥化都城地:魅力都城地、大美北林、满族风情正黄四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