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化都城地:魅力都城地、大美北林、滿族風情正黃四村

綏化都城地:魅力都城地、大美北林、滿族風情正黃四村

.


土北林區是我們此行出發的地方,也是我們的終點,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它是養育我們的地方,是我們的母親。我們都想用更充裕的時間,進一步走近她。

黑土北林區即是綏化市撤地設市之前的綏化縣,是清代綏化地區設置最早的地域,人口聚落最早形成城市的規模。這片地域,當時的人們稱它為“北團林子”。以濠河為中心,濠河(今南泥河)南為南團林子,北為腰團林子,再往北為北團林子,這即是“北團林子”名字的由來。這個名字中的林子,特指當年溼地地貌中生長茂密的樹林;而團為圓之意,說明出現這個名字的時候,人們已經聚集在此並對樹林進行砍伐,這自然是人們蓋馬架子房、窩棚、生火做飯之用。疏密不一呈不規則分佈的林子,疏的逐漸被砍伐殆盡,密的由大到小,逐漸形成一片片略呈圓形的小片林子,直至它們為了人們的生產生活鞠躬盡瘁最終消失。

黑土光緒十一年(1885年),北團林子設置。黑龍江文緒將軍取滿語“蒿草”的中文轉音,改“北團林子”為“綏化”,設理事通判廳,與旗務衙門(治理滿族事務的機構)分而治之,管理闖關東而來的“流民”。綏化自此進入到快速發展期,耕地快速擴大。縱觀綏化與各縣(市)區的發展歷程,論城市的繁榮,從清代起,綏化一直屬領先位置。


綏化都城地:魅力都城地、大美北林、滿族風情正黃四村

.


黑土大美北林,美在闖關東的時代精神。綏化廳時期,人口達到3萬餘人;綏化府時期,人口達到19萬餘人;10餘年間,人口增長6倍多。清代時期,是北團林子闖關東流民湧入高峰期,人口增長最快。偽滿時期,人口增長停滯下來;日本投降後,至1948年,綏化縣人口首次突破30萬。此後,人口增長趨向平緩,開始了穩步前進。我們很難想象,如果沒有闖關東,還會不會有綏化這座城市。

黑土“流民”一詞,在那個時代有貶義的含義,但正是他們,憑藉著自己的雙手,在黑土地上默默耕耘,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光緒十一年,綏化廳耕地包括已升科的和生地在內已達20餘萬晌,這個耕地面積已經很接近今天北林區的耕地面積(324萬畝)。就是說在此後的133年間,我們受益於先民為我們打下的農業基礎,我們由於有了這個基礎,靠著不斷提升的耕作技術,才有了今天北林區年產30億斤糧食的傲人產量。我們的祖先——先民們,翻山過海,歷經近2000公里的長途跋涉,風雪兼程來到北林區,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創業歷程。他們有著山東人勤勞、智慧、堅韌、善良、豪爽的品格,在這片地域辛勤勞作的過程中,又逐漸形成了忠誠守信、團結互助、勇敢無畏、務實苦幹的時代精神。我想,這正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最生動寫照。直至今天,北林人一直受益並傳承著這種時代精神。它業已成為今天這座城市圍繞“都城地”打造,打造“一心三區”(濱北最大現代物流集散中心、綠色食品產銷核心區、現代服務業發展中心區、田園旅遊康養聚集區)經濟板塊創新發展的不竭的動力源泉。

綏化都城地:魅力都城地、大美北林、滿族風情正黃四村

.


黑土大美北林,美在多民族的民風民俗。光緒三年(1877年)一月,力主開禁黑龍江的黑龍江將軍文緒終於盼來了北京城反饋回的批折抄寫奏本(批覆時間:光緒二年十二月初八日),他在奏摺中所提到的“濠河以北、呼蘭河以南有平坦荒廠一段,約可屯田十處,分撥京旗散丁三百戶”的開禁構想,經戶部商議,奏請光緒帝,終於得到“奉旨。依議。欽此” 的批覆。黑龍江在此前,經歷了乾隆朝最嚴厲的封禁,嘉慶、道光二朝的鬆動,咸豐、同治的有序放開,到光緒三年,為了促進更大規模的開禁,文將軍重提乾隆皇帝當初經營東北的構想,移民滿族八旗戍邊。光緒三年起,清政府在北團林子正式興辦滿族八旗移民試點(乾隆時期試點在今五常市拉林鎮),開始了由淺入深的開禁工作。這即是北林區二十營屯的由來,史學家把清末滿族移民現象稱為“京旗回屯”。京旗指生活在北京城的八旗子弟;回,指回到滿族的故鄉;屯,指滿族八旗集體居住的地方。今永安鎮、綏勝鎮內部分地域即是奏摺中所指地域,在綏化城尚未建城之前,這裡陸續開始迎來滿族八旗移民。300戶高貴的滿族八旗來到北團林子後,按照朝廷規定,每戶“給荒地七十晌”,遂成為“地主”。他們直至解放初期,土地改造運動令“耕者有其田”,土地被重新分配,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史中,他們一直是綏化城絕大部分土地的主人。

綏化都城地:魅力都城地、大美北林、滿族風情正黃四村

.


黑土康德元年(1934年),日本在於增店(今興和朝鮮族自治鄉)建立安全村農務楔聯合會,開始從朝鮮以開拓團名義批量移民朝鮮族人口。從1934年起至1942年,綏化縣共迎來朝鮮族移民2027人,朝鮮族總人口達到4963人,是綏化地域朝鮮族移民最多的地域(其次為慶安3859人、海倫2870人)。而在康德元年之前,綏化地域朝鮮族人口十分稀少。朝鮮族人口的到來,為綏化地域帶來了成熟的水稻種植技術,為後來綏化水稻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再一次驗證了歷史的複雜性,這些勤勞的朝鮮族人民大多為朝鮮都督府以招募名義強迫而來,他們遠離家鄉來到綏化縣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時至今日,興和的朝鮮族人口很多赴韓國打工,這頗有迴歸故里的意味,雖然祖先早已消盡在歷史的長河中,但他們的後人,仍對韓國有著與生俱來的情感。這個民族,更多的人口早已融入腳下的土地,一代一代在這裡繁衍生息。他們的到來,為綏化地域帶來了濃郁的朝鮮族民風民俗。

黑土滿族文化和朝鮮族文化是北林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的北林區,擁有綏勝、永安兩個滿族鎮和1個興和朝鮮族鄉,人口達4萬餘人。滿族、朝鮮族基於歷史的原因與漢族由當初不平等的階級關係慢慢回落至今天平等的民族關係,他們相互通婚,融合,發展,從婚喪嫁娶到方言、服裝、餐飲等,漢族無一不受其影響,真正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大團結。

黑土對於歲月,或許我們唯有銘記。對於民族,或許我們唯有感恩。


綏化都城地:魅力都城地、大美北林、滿族風情正黃四村

.


黑土大美北林,美在時代引領。北林區在光緒四年(1878年)即開始挖城壕建城,光緒十一年即開始劃分、規劃街道,城市生活環境最早形成,城市基礎設施發展至今最齊備;交通最為便利,地理、區位優勢最明顯;人口與海倫在一百多年發展中,一直處於領先排位;北林區歷經廳、府、縣(包括偽滿縣)、行署、市五個歷史時期,歷史底蘊最為厚重,是綏化地域當之無愧的區域性中心城市。今天的北林區,人口已發展至86萬,城區人口48萬,GDP總量正朝著200億元邁進,在全區仍處靠前位次。縱觀全區,北林區在教育、宗教、經濟、建築、服飾等各方面最具有代表性,是綏化地區最典型的城市。

黑土我們走在永安鎮正黃四村筆直的水泥路面上,欣賞著古色古香的花棍舞;當我們站在北林區政府南大門,面對眼前一百餘年的清代建築,聆聽它歷史的迴音;當我們進入一望無際的水稻田,聽稻米香米業的王總向我們描繪他心目中的現代大農業;當我們走進象嶼集團,面對高聳入雲的巨型烘乾塔,感受經濟發展的脈搏。你一定會像我一樣,深深地愛著它們。

黑土如果把北林區城市北端終年流淌的北大河比喻成乳汁,那麼北林區就是我們的母親。


綏化都城地:魅力都城地、大美北林、滿族風情正黃四村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