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底前全國推行“告知承諾制”,這些證明通通不用開了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11月19日,司法部、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通報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的指導意見》。

相比於過去分批次取消這樣那樣的“證明”事項,這次改革直指“開證明”本身,可以說這是從制度層面解決辦事人和企業經營人員“開證明”難題的一項重要改革。

按照改革的安排,我國將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今年12月31日前,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各部門要制定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的實施方案。

看點1

行政機關不再索要證明,對辦事人實行“告知並承諾”制度

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向行政機關申請辦理行政事項時,行政機關以書面形式將證明義務、證明內容以及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一次性告知申請人,申請人書面承諾已經符合告知的相關要求並願意承擔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行政機關不再索要有關證明並依據書面承諾辦理相關行政事項的工作機制。

通俗地講,如果你上機關單位辦一個事,辦事單位過去可能需要你開具由派出所開具的“公民戶籍所在地”證明。改為告知承諾制後,辦事單位不再向你索要此類證明,而是需要告知你承諾的責任,你只需要按有關要求履行承諾責任就可以了。

在你辦事時,機關單位會通過書面告知的形式告訴你事項名稱,設定依據,證明內容或者許可條件和材料要求,承諾方式,不實承諾可能承擔的民事、行政、刑事責任,行政機關核查權力,承諾書是否公開、公開範圍及時限等。

而你則需要作出書面承諾,承諾的內容包括申請人已知曉告知事項、已符合相關條件、願意承擔不實承諾的法律責任以及承諾的意思表示真實等。

打個比方,如公民姓名、公民曾用名、公民性別、公民身份證號碼、公民民族、公民出生日期、公民籍貫、公民戶籍所在地、住址戶口遷移情況、住址變動情況、戶口登記項目內容變更和更正情況、註銷戶口情況、同戶人員與戶主間的親屬關係等,這些凡是憑法定身份證件能證明的事項,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證明。如不屬於公安派出所法定職責的證明事項,則由主管部門負責核實。

總的來說,與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使用頻次較高或才獲取難度較大的證明事項都不用再開了,可以實行告知承諾制。特別是在戶籍管理、市場主體準營、資格考試、社保、社會救助、健康體檢、法律服務等方面。

看點2

企業經營許可申請人可作出承諾,相關部門事中事後監管

不僅對辦事群眾,對企業經營人員的“證明事項”,此次意見也作出了制度安排。

意見明確,對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申請人就其符合許可條件作出承諾,通過事中事後監管能夠糾正不符合許可條件行為、有效防範風險的,實行告知承諾制。

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承諾之後怎麼辦?意見明確,如申請人自願簽署告知承諾書並按要求提交材料,行政機關應當當場作出行政許可決定。實行告知承諾制的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其許可材料同時實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的,要一次性告知和承諾,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製程序辦理。

這也就是說,在辦理涉及企業經營許可相關事務的時候,如果企業經營負責人自願簽署告知承諾書並按要求提交材料,當場就可以獲得行政許可。

看點3

公民可自主選擇是“交材料”還是“告知承諾”

對於實行告知承諾制的證明事項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申請人可自主選擇是否採用告知承諾制方式辦理。申請人不願承諾或者無法承諾的,應當提交法律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要求的證明,或者按照一般程序辦理涉企經營許可事項。

這也就是說,未來你在辦事的時候是想“交材料”還是通過上述“告知承諾”的方式,由你自主選擇。

同時,對於信用不太好的人,你的“承諾”暫時還不能在辦事時使用。因為意見也提出,申請人有較嚴重的不良信用記錄或者存在曾作出虛假承諾等情形的,在信用修復前不適用告知承諾制。

而且,在制度試點過程中,很多地方將社會組織成員全面納入信用管理系統,依託信用體系開展告知承諾制,對信用等級達到一定程度的才允許適用告知承諾制,這樣也會有效降低風險。

這裡要提示選擇“告知承諾”方式的公民,這項機制的工作流程是有嚴格的規定的。告知承諾制辦事指南、告知承諾書格式文本將通過相關服務場所、網站和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等渠道公佈,你在辦事前要刻查閱、索取或者下載這些文本,瞭解清楚。

另外,意見也明確了,直接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公共安全、金融業審慎監管、生態環境保護,直接關係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以及重要涉外等風險較大、糾錯成本較高、損害難以挽回的證明事項不適用告知承諾制。

看點4

行政機關會加強“日常監管”,承諾不實會有嚴重後果

實行“告知承諾”後,如何讓承諾可信,這就需要行政機關加強核查和監管。

司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將採取分類核查的辦法,依據承諾人的信用狀況,還可以確定為免予核查。按照意見的規定,將針對證明事項的特點分類確定核查辦法,將承諾人的信用狀況作為確定核查辦法的重要因素,明確核查時間、標準、方式以及是否免予核查。

同時,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也能讓行政機關掌握真實信息,在制度的試點時期,一些地方民政局為公證處開通婚姻登記數據,扶貧辦為法律援助中心開通貧困戶的信息數據。據司法部介紹,四川省等很多地方還建立了部門之間的信息函詢協查機制,大大提高了信息共享的力度。

在11月19日的發佈會上,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局長趙振華還介紹,在監管實踐中,經常發現騙低保、騙許可等情況。實行告知承諾制,不能給不誠實的人“鑽空子”,申請人要對承諾負責。所以,意見規定,對在核查或者日常監管中發現承諾不實的,行政機關要依法終止辦理、責令限期整改、撤銷行政決定或者予以行政處罰,並納入信用記錄。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這對當事人是一種約束,也是一種警示和防範。”趙振華說。

新京報記者 吳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