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現孩子缺自信膽小,怎麼和孩子溝通?

回首惘然


其實孩子不自信,大多數來源於父母以及身邊的環境,如果父母本身很自信或很優秀的話,孩子一般會開朗自信的,還有就是父母總是會否定孩子,很少誇獎、讚美孩子。首先看孩子不自信是哪方面的原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希望能幫到你!


心邊的櫥窗


這不是單純溝通能解決的問題。

常言說的好,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是有一定道理的。誇是對孩子的鼓勵,是孩子信心倍增的催化劑。

多帶孩子嘗試新的環境,讓孩子對陌生環境適應和耐受能力受到鍛鍊,從而克服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有位國外的一個學者,每年至少帶孩子去遠方旅遊一次。這是在開闊孩子的視野,加上適當引導孩子,對孩子各方面素質提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丫丫媽媽m



有一個孩子就是這樣。

他有一點點的自卑,朋友比較少。

經常不開心,情緒化,小臉上就寫三個字:不高興。

大人問他,他又把自個兒心裡的想法說不清楚。

比如,媽媽看到他一臉不高興,就問:“咋了,這又不高興了。”

孩子說:“我不想去學校。”

“為什麼?”

“學校裡不好。”

“怎麼不好了?”

“反正就是不好。”

“哪裡不好了?你給媽媽說一說。”

“反正就是不好,學校就是不好,沒有意思……”

你問了半天,他光學校不好,也說不清楚。

“行了,別一天到晚亂七八糟,想那麼多了,好好學習,比什麼都重要,我跟你懶得嚼。”

你看,當我們跟孩子這樣溝通,我們跟孩子說了不少,其實一點效果都沒有。

孩子可能到最後還是那一句:反正我不想去學校。

又繞回來了。

當一個孩子,他把自己的想法經常說不清楚,甚至於不想和周圍人表達他的想法和感受時,這其實是自卑的一種表現。


那麼,怎樣的溝通方式才能讓我們的孩子自信起來呢?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

那麼,其實孩子把自個兒的想法說不清楚,和我們大人平時說話的方式關係是很大的。

比如,有一個孩子就問媽媽:“媽媽我的東西在哪?”

媽媽說:“不是在那兒嗎?”

“在哪?”

“我跟你說在那兒的,你煩不煩,自個兒的東西在哪都不知道。”

像這樣含呼呼的說話方式,我們的孩子是不能學會清楚表達自己想法的。

假如一個人能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並且能贏得周圍人的認同。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是很容易自信的。

否則孩子會覺得,我說什麼別人好像都不愛聽。

好像人家都不重視,在班級裡是這樣,在同學裡也是這樣,回到家裡還是這樣。

那麼孩子就會始終覺得,自己在人群裡是沒有任何存在感的。

孩子如何能夠自信?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就是我們要在生活中,習慣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而不是讓對方去猜。


好多人都習慣讓別人猜。

經常就有家長說:“有些話還用得著說,他自個兒心裡沒數嗎?”

真沒數!

我們以為對方肯定知道,其實我們通過心理學的一些統計和測驗,發現人和人之間的感受和想法差距太大了。

你以為她知道的事情,他未必真的明白和知道。

所以,我們自己是有義務表達清楚,讓對方明白的。

如果你說了一次他不明白,我們就要耐心地給孩子比喻一下,形容一下,描述一下,讓孩子來搞清楚。

畢竟誰也不是我們肚子裡的蛔蟲。

如果我們經常讓孩子猜,有個特別大的負面影響:

就是孩子會以為,別人是有義務來領會我的意思的。

很多話我根本不用多說,你就應該明白。

孩子越這麼想,慢慢他就會發現:

生活和他的想法差距非常大,反而覺得是周圍的人往往都很難理解自己,他又怎麼自信?

所以,想讓孩子自信地與別人交流,首先我們大人就要習慣於清楚地表達想法。


更多育兒問題,歡迎關注“果姨媽育兒”,潤芝老師會在直播間一一為您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