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美丽乡村入画来

沾益:美丽乡村入画来

德泽村内道路。

沾益:美丽乡村入画来

龙华街道红瓦房乡村美景。

沾益区以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农村垃圾、厕所粪污、生活污水和村容村貌等问题整治,实施“规划引领、清理整治、巩固提升、示范带动”四个工程,做好“三改三提升一示范”,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面貌明显改观。

规划先行谋布局

靶向发力助振兴

沿着宣曲高速公路开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位于德泽乡热水村的温泉康养小镇,小镇正在规划建设中。村内道路干净整洁,一座座民房院墙粉刷一新,村内还进行了绿化,村民的生活环境焕然一新。

热水村环境如此大的变化得益于全区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温泉康养小镇项目坚持规划先行,紧扣“七彩德泽、山水画廊、温泉小镇”总体发展目标,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对村庄基础设施和民居、村落景观等进行整体规划,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施工。同时与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同部署,持续实施“绿化、硬化、亮化、美化”工程,村内进行老旧道路硬化,外立面改造等,夯实小镇建设基础,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沾益区,已经有一批像热水村这样的村庄,通过实施科学的规划,成为乡村振兴打造的典型和亮点。目前,193个村(居)民小组的村庄规划全部完成,其中西平、金龙、龙华三个街道村庄建设规划覆盖率已达100%。

机制护航促提升

齐抓共管见实效

党员陈国松一早就来到金龙街道新海社区,他所挂包的人居环境提升包片区域的几家农户门前,拿起扫帚与群众一起打扫街道卫生。打扫间隙,他不忘向群众交代自家门前的环境卫生要注意保持,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有效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沾益区实行责任包保制度,区级领导包保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挂包村、村组领导包片、党员责任区,群众“门前三包”制度,全面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沾益区还实行财政奖补制度、“两支”队伍制度、积分激励制度、曝光揭丑制度等,各乡(镇、街道)都及时成立了乡镇综合管理行政队伍和清扫保洁队伍,制订村庄保洁制度和收费制度,并以“绿币爱心超市”为依托,以“五星示范户”创评为载体,助推“四堆”清理、“门前三包”保洁、户内“一分五净一规范”等常态化,实行全员积分制管理,激发村组干部群众内生动力。

村容村貌展新颜

文明乡风入农家

青山如黛,田园似景,干净整洁的硬化村道蜿蜒向前,独具民族特色的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回家的路,漂亮的小广场成了村民饭后休闲娱乐好去处……走进大坡乡大摆沙村,一幅清新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

近年来,沾益区从人居环境、村容村貌、乡风文明等方面入手,在实施清理整治工程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七改”(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行动,通过硬化路面、改造民房、疏通水渠、绿化美化等举措,努力留住乡土味道、展示农村新风貌,形成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景观。

大力弘扬文明新乡风,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实施“四个示范村(社)”“五型”示范村庄和省级示范乡(镇)村等示范带动工程,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目前共打造“四个示范村(社)”33个,创建59个“五型”示范村庄;组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及“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规民约覆盖全区128个村(社区),并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图画绘制“主题文化墙”弘扬村规民约、孝善文化、文明乡风,践行新风尚。

分类施策解难题

多措并举强推进

沾益区为解决村庄“脏乱差”顽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分类施策,以“清四堆、拆两房、治两污、改习惯”为抓手,实施清理整治工程。集中拆除“两房”、推动“两房”变“三园”,推动“四堆”变“三园”,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农村生活污水,推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整体提升,努力实现村庄面貌明显改观。

目前,沾益区建成垃圾焚烧厂4座、垃圾中转站5座、垃圾填埋场2座,建有垃圾收集池500余座,增设各类垃圾收储设施400余个,乡镇配备垃圾压缩车6辆,保洁车辆40余辆,镇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为81.5%,11个乡(镇、街道)建成镇区污水管网177.78公里。

与此同时,卫生堪忧的旱厕正经历着一场“蝶变”。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厕所是一桩。沾益区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精准规划、建档立册、常态管护、宣传引导,稳步推进“厕所革命”。目前沾益区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农村户厕改建完成2580座,镇区基本完成公厕改造提升46座,行政村公厕改建完成6座。

(作者:潘瑞芳何曼菲赵定芝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