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靠一根尼龙绳和自制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溜索过江上学


他叫瓦娃,7岁的他本该对世界充满好奇、充满希冀,只是他的眼中却有一份无奈,一份凄凉,这种不该属于这个年纪的绝望,却不过来自他的一份好奇,一份梦想……

小学生靠一根尼龙绳和自制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溜索过江上学

7岁的瓦娃最想去的世界就是江对岸的那所学校,每当看见姐姐乘滑索跨怒江而过,瓦娃的眼中都满是艳羡与期待,但妈妈却告诉瓦娃,只有等外出打工的爸爸回来,才能带他乘这滑索,懵懂的瓦娃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村口,只是那期待中父亲的身影却迟迟没有出现。

小学生靠一根尼龙绳和自制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溜索过江上学


小学生靠一根尼龙绳和自制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溜索过江上学

这个年纪的孩子怎么又经得起心中好奇心的诱惑,在一次又一次的犹豫之后,瓦娃毅然将双手放在了滑索之上,幻想中的世界终于出现在了眼前,那学校果然是梦寐以求的样子,只是瓦娃的秘密却在不经意间被聂老师撞破,担心瓦娃安全的聂老师最终和瓦娃以及姐姐娜香达成了三人之间的小协议——只要把姐姐的红雨鞋留在家中,瓦娃就不再偷乘溜索。

小学生靠一根尼龙绳和自制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溜索过江上学

但第二天一早,懂事的瓦娃还是将这双漂亮的红雨鞋还给了姐姐,因为他知道这双红雨鞋同样是姐姐的宝贝。故事到此时都是充满温暖,直到那天……姐姐在去杂货店帮妈妈买东西的时候,看到一双新鞋很适合弟弟,在钱不够的情况下,聂老师帮忙把那双新鞋买下给弟弟带回去。为赶回家给弟弟送新鞋的姐姐娜香从溜索坠落江中,这个温馨的故事开始变的悲情,不知在看到江边母亲失魂落魄样子时的瓦娃,心中又会是何种悲凉……

小学生靠一根尼龙绳和自制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溜索过江上学

小学生靠一根尼龙绳和自制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溜索过江上学

原本开朗的瓦娃变的沉默寡言,原本对闪亮的眼神开始变的暗淡,春暖花开的季节里,马吉乡终于迎来了属于这个村庄的第一座"爱心桥",瓦娃也终于如愿以偿得以第一次走路上学,只是在草长莺飞的季节里,瓦娃的眼中看到的是哪个无比爱自己,笑面如花的姐姐,直到不经意间看到江中姐姐那被冲到岩石上的红雨鞋,瓦娃彻底爆发了,瓦娃再一次发疯了,他玩命地冲向了那双红雨鞋,仿佛想要将自己心中的所有委屈全部哭诉……


小学生靠一根尼龙绳和自制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溜索过江上学

  最后,茅草屋的院廊上,弟弟瓦娃几个月没说一句话,用粉笔画下了一座漂亮的桥梁。桥梁上,姐姐领着弟弟欢快地走在上学的路上,只是这一切也只能发生在梦中……

小学生靠一根尼龙绳和自制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溜索过江上学


小学生靠一根尼龙绳和自制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溜索过江上学

这样的故事不是个例,仅仅在云南福贡县马吉乡就有400名7到13岁的小学生每天都靠一根尼龙绳、一个自制的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滑过日夜奔腾的怒江,去对面的学校,追寻自己关于外面世界的梦想,而在整个云南这样的孩子更是不计其数……

小学生靠一根尼龙绳和自制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溜索过江上学

帮助他们,需要什么

想要帮助他们,除了提升基础设施外,最好的办法又是什么呢?不禁想到一个经典的提问,贫困学生除了物质生活外,最应该被帮助的地方是什么?我的答案是美育,原因有四:

一、美育教育让孩子热爱生活

日常生活是美育教育的丰富源泉,凯洛夫说过"在儿童美育中起着重大作用是他们对周围环境的无知无觉"。创设一个优美的育人环境,使孩子潜移默化受到熏陶,是对孩子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语言美,行为美,生活美等。

这对于生活于贫困之中的孩子意义重大,因为只有相信美,才能发现美。

小学生靠一根尼龙绳和自制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溜索过江上学

二、美育教育能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

在学生时期,对孩子心灵塑造是相当的重要,以美动人,以情感人,多向孩子讲一些好人好事,可以使孩子学到助人为乐,勇敢顽强的精神。可以使孩子领略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道理,会更加的热爱社会,这样孩子的情感就得到了升华;其次,经常带着孩子参观名胜古迹,游览名山大川,可以使孩子热爱生活,更重要的是能激起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对于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来说,"寓教于美"的效果是最好的。

小学生靠一根尼龙绳和自制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溜索过江上学

三、美育教育让孩子释放自然天性

孩子教育作为儿童初步步入教育门槛的启蒙教育,不单单要教会孩子学习生活自理的能力,还要教育孩子审视美的能力,以及健全孩子的人格和塑造孩子的个性。而美育教育的渗入,能够有效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给孩子营造一个理想教育的环境。一切美的事物对人的吸引力是非常强大的,人们往往会遵循着美的方向继续走下去。但是处于教育阶段的孩子,由于其本身心智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对美的感知和鉴别,往往容易在根据自己主观意识的喜好去判定是否美,这极容易让孩子走入一个对美的事物认识的误区。这时美育教育的出现,就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发现美,鉴别美,在对自我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互相对比,在对比的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是是非对错,如何区别美与丑,让孩子以积极健康,向上的美的思想去感知精神层面上的美德,实现孩子全方位个性的发展。

四、美育教育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

美育教育有致力于孩子智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孩子所接触到的美的事物以及在创造美的活动中所整合的各种知识经验,以及他们通过审美活动所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对抽象的逻辑思维起着互补作用,也就是说,客观事物在孩子大脑中的反映,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着能动作用,很多事例表明,在孩子时期就有浓厚的审美活动兴趣,并且经常参加审美活动的人。在他们上学后,往往表现出感悟能力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作灵敏协调、感情充溢等特点,这就说明孩子美育对孩子智力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一定意义上说,艺术中的灵感,科学中的顿悟,也是审美教育的结果,是美育对智力开发的贡献,因此不可忽视孩子审美教育的作用,正确看待美育,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写在最后: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艺术教育公益联盟专项基金是由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和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青爱工程专项基金共同发起设立的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升新时代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教育公益服务组织。

  艺术教育公益联盟专项基金以培养和提高青少年认识美、爱好美、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工作目标,引导青少年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少年艺术兴趣,发挥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好全面准备。

  艺术教育公益联盟以“爱的教育校园行寻找最美美育少年”为主题的系列公益活动从社会美育、校园美育、家庭美育、艺术美育方面为资源匮乏地区提供美育教育方向公益师资和教育资源,为因家庭贫困、残疾、疾病,留守儿童等自身原因但在艺术方面具有独特天赋的弱势群体青少年提供圆梦帮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