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黄南 打造三江源生态样板

青海黄南 打造三江源生态样板

黄南州国土绿化动员表彰会现场

治理退化草原33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66%;

完成国土绿化66.22万亩,累计完成国土绿化143.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9.32%;

尖扎县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结果得分82.71分,位列全省第一……

2019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以“四个扎扎实实”书写出三江源头的生态答卷。

国土绿化,潮起金色谷地

因黄河千百年的冲积,黄南大地,牧草如茵,河流密布,羊群似珍珠洒落,躬耕良田粮蔬满仓,自古以来黄河两岸被誉为金色谷地。

4月16日,黄南州召开国土绿化动员表彰大会。

记者了解到,为写好黄南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文章”,州委州政府建立了绿化委员会“双组长”领导机制和政府绿化目标责任制,连续3年高规格召开全州绿化动员大会,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高位推进。通过各级政府层层签订绿化目标责任书,逐级分解落实国土绿化任务,依托绿化项目、资金、用地、用水、作业道路等服务保障,义务植树的法定性、群众性、公益性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每到春季,开展的万人义务植树大会战,会掀起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新高潮。3年来,黄南州累计完成义务植树285万株,年均95万株,尽责率达95%以上,全州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的生态建设新格局。

青海黄南 打造三江源生态样板

绿化先进单位受表彰

在生态文明具体实践中,黄南州以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巩固建设成果,提高绿化造林标准及质量,完成营造林28.07万亩。以三江源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战场,采取人工造林、封山(沙)育林(草)等措施,增加林草植被,恢复和提高各生态区生态功能,完成营造林31.67万亩,极大地改善区域内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数量与质量并重,质量优先原则,科学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全州实施森林提质25.5万亩,全面保育天然林,科学经营人工林,促进形成稳定、健康、生物丰富多样的森林群落结构,提高了森林质量、林地生产力和综合效益。”黄南州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今后,黄南州的林草生态工程建设将以青海省国土绿化巩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以国土空间绿化、生态保护修复、产业提质增效为重点,着力推进重点区域国土绿化、加快城乡绿化,大力发展林草产业,实施植树种草增绿行动、林草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林草资源保护行动、林草产业富民增收行动和绿色家园创建行动,三年完成国土绿化82.5万亩,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为打造“山水黄南”夯实基础。

国土绿化动员表彰大会后,州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群众在同仁县隆务镇格拉滩造林点新增人工造林面积500亩,共栽种油松5.55万株。

山水黄南,打造三江源生态样板

“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以国土空间绿化、生态保护修复、产业提质增效为重点,创新提升黄南生态优势,打响黄南绿色名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前所未有的热情干劲绿化国土、美化家园,为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作出黄南贡献。”黄南州委书记王振昌,对全州春季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寄予厚望,他认为这不仅仅是政治责任,更是一种沉甸甸的政治担当。 近年来,黄南州委州政府树牢“保护就是发展、保护也是建设”思想,坚定不移保护存量生态资源。科学划定并严守泽库县、河南县等生态脆弱地区的林地、湿地、草地保护红线,坚决守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紧抓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地区契机,积极做好对接,在保护江源河源、湖泊湿地、高寒草甸等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好符合实际的生态补偿机制。

黄南州林草部门通过挖掘造林绿化用地潜力,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建好坎布拉至东果林场、麦秀林场至隆务峡两条绿色走廊。巩固现有绿化成果基础上,加大荒山荒坡绿化力度,提高绿植覆盖率。全面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突出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修复。坚持科学绿化,以水定绿,乔灌草结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努力打造三江源生态样板。

王振昌说,要坚持全州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的国土绿化机制,进一步推动形成造林绿化强大合力。扎实推进“绿色家园”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庭院绿化、寺院绿化、校园绿化、四旁绿化、乡村绿道建设,营造乔、灌、花草相结合的立体绿化,加快形成天蓝、地绿、水净、景美的城乡景观。遵循“谁造林、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支持鼓励私人企业、林业合作社开展承包造林,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激发全社会参与造林热情。

青海黄南 打造三江源生态样板

涌现出一大批绿化先进个人

此外,今后黄南州还将注重传统村落保护,实现与自然景观、村落现状的深度融合,促进规划体现生态文明新村特质要求。大力实施行政村路、水、电、讯、环保等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统筹推进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改善环境与提高村民素质相结合,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让群众享受到生态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记者 申维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