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動鐵——達音科SA3聽感

一、動鐵漫談

關於動鐵,現在的燒友其實都絕對不陌生。

新燒友一般更喜歡談論單元的數量和品牌、抑或是分頻方式等,而老一點的燒友更喜歡如數家珍一般地說說小四、TF10一類。

總之,動鐵這種發聲方式,是早已為燒友所熟悉的。

當然,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深入地探討一下,動鐵這種單元組合方式,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怎樣的聲音特徵呢?又或者說,這種聲音給我們這些燒友帶來了怎樣的聲音和音樂體驗,而又由此引出了怎樣的進一步的探討和思考呢?

關於這些問題,多年來一直是眾說紛紜的。

比如“敲鐵皮論”者認為動鐵耳機強於解析、動鐵單元的低頻下潛質感不足;“分頻論”者認為動鐵耳機優於聲音密度及線條感而在頻段銜接上難以平衡;也有從音色角度考慮,認為動鐵耳機聲音乾淨且冷硬的。以及其它諸多說法更加不一而足。

當然,我個人是不太提倡對某一類型的事物強行歸納出一個條條框框的,因為無意義,而且也會限制我們對一個事物門類的認知角度。

但如果一定要對“動鐵耳機”這個門類進行一個“形而上”的視角進行分析,那麼我們就不妨從今天要說的這個耳機——達音科SA3上尋找一些可供探討的蛛絲馬跡。也由此,讓我們對聲音本身,再多一個角度和層面進行理解和感受。

漫談動鐵——達音科SA3聽感

二、聲音以外的部分

其實關於聲音以外的部分,沒有太多話題。就像絕大多數目前流行的入耳塞子一樣,SA3這個塞子採用了繞耳的佩戴方式,以及可換線設計,具有非常良好的佩戴感和貼合程度。

漫談動鐵——達音科SA3聽感

唯一想說的一點就是,這個塞子的外形在我來看,非常非常接近於定製耳機的公模版。換句話說,這個耳機的設計方式和耳機腔體結構,非常接近於一個定製耳機的基本設計方式。於是我開了一下腦洞,覺得SA3這個耳機,如果推出一個私模版,應該是不錯的,或許也能夠讓很多燒友圓一個定製耳機的夢。

當然這是我個人異想天開的胡謅。公模改私模哪兒是那麼容易的?而且,公模佩戴合適的話,很多時候其實比很多定製更加舒適。

漫談動鐵——達音科SA3聽感

三、聲音

1、素質

SA3這條塞子整體素質其實也不必多談,至少我目前還沒有見過任何一個三單元動鐵的塞子在這方面存在不足。對於達音科SA3而言,且不必與同價位的耳機進行對比,就是相比於歷史上那些著名的三單元動鐵耳塞,聲音基本素質水平也未見遜色。

SA3具有非常強大的解析力和比較飽滿的聲音形態,聲音的內容充沛、完整,且具有相當強勁的張力和韌性。

在空間感上,SA3的聲場規模適中,具有比較好的分離度和定位感。落實在音樂表現上,就是大多數常規的泛流行類音樂所呈現出來的人聲、吉他、貝斯、鼓、鍵盤能夠依次排開,位置明晰互不干擾,而如果用來聽大編制古典類的話,大體上能夠具備一定的規模,絕對不會亂作一團的。

如果我們一定要與更高級別的耳機來比較去尋求不足,那麼我覺得SA3在一些細節的地方存在一定的塗抹痕跡,而顯得稍微籠統了些。其它方面基本上沒有太直接的短板。

2、調音

達音科SA3在調音方面,大體上還是一個比較均衡的方式。很多多單元動鐵耳塞,都會選擇一個比較前凸且比較豐厚的中頻,並壓制住兩端。而SA3並沒有特別突出,中頻的位置和體量都比較適度。且各個頻段之間的銜接也非常流暢自然,人為感官上沒有特別明顯的重疊或者空檔。

另一方面,SA3聲線具有一定的寬度和厚度,線條感明顯且帶有一定程度上的稜角。也就是聲音力道足且線條感偏硬朗一點。某種程度上而言,SA3這條塞子雖然絕對不是一個明顯偏下盤的塞子,卻具有相當不錯的力量感和重量感,以保證聲音給人帶來足夠的律動。

漫談動鐵——達音科SA3聽感

3、風格

前面我們說過了,達音科SA3是一個均衡的、有勁道有張力的塞子。這個塞子給我的第一感覺應該是流行類,特別是搖滾樂比較擅長的。一般來講,耳塞裡聽貝斯大都是隔靴搔癢,但是SA3不但能表現好架子鼓的節奏,還能夠把貝斯的那種中低頻的質感體現得很紮實、很飽滿,而且還帶有一定程度上的金屬光澤感,這一點就算在更高端的塞子中也是很難得的。由此,在搭配合適的情況下,聽一些金屬類音樂或者電子音樂都有非常難得的不俗表現。這裡連續用了兩個“難得”是因為現在的耳機,能夠表現好這類音樂的實在是太少了。

當然,SA3對大多數流行樂都有很好的表現,只是對一些過於細、軟的音樂風格,稍微顯得粗壯了些。而對於古典那一類,其實我覺得也可以聽一聽,挺好的,不必苛求。

4、搭配

達音科SA3這個塞子不怎麼挑前端,也同樣不怎麼挑推力。絕大多數前端都能有比較穩定的發揮,當然,前端越好,SA3表現出來的水平也就會越高。多一點推力自然會更好一點,但推力不大的情況下,也一樣能出好聲音。

相對來講,我個人比較傾向於搭配溫和細緻一點的前端,艾利和系列、艾巴索的AMP2以及凱音的N3P,都是很不錯的搭配組合。

漫談動鐵——達音科SA3聽感

四、評價

關於達音科SA3這條塞子,我覺得首先在其價位上肯定是一條好塞子,無論是素質還是聲音設計的完整性來講,都沒有什麼槽點。

而就其風格來講,SA3比較硬朗的聲線和勁道的力量,倒是讓我覺得在現在普遍以“細、軟”為主流風格的耳塞圈子裡,多了一種對聲音風格的重新探索和反思,也讓我們重新審視一下我們很久以來對聲音的一些想法和認知。

特別是很久以來,HiFi圈子在流行樂的理解上,大都以軟、散、細為標尺,SA3則在很大程度上,更具備了一些陽剛的味道。

漫談動鐵——達音科SA3聽感

我覺得SA3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進階級耳塞,不但可以體驗到優秀的三動鐵單元設計和調音,而且可以讓這些進階燒友由SA3的聲音裡,感受聲音原本應有的力量和內容。

特別是對於很多喜歡歐美流行和搖滾樂、說唱類的燒友來說,SA3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進階選擇。

五、動鐵的秘密

前文我們用了不少的篇幅,來描述達音科SA3這條塞子的聲音。接下來,我們也由此話題,以SA3為例,再來探討一下動鐵耳塞的聲音,以及這樣的聲音特點給我們所帶來的音樂體驗和打開方式。

前文我們說過,有些人覺得動鐵就是低頻淺薄,有人說動鐵耳機頻段銜接不好,也有人說動鐵耳機乾冷抑或刺激。

我們在達音科SA3的身上就會發現,這條正宗的動鐵耳機,低頻並不淺薄,反而是力度十足;SA3這個耳機的頻段銜接也並沒有什麼明顯的問題;而如果說這個耳機“乾冷”、“刺激”,似乎也不沾邊。當然很多其它的多單元動鐵耳機也不是這樣。所以,文章第一部分所述的一些人對於動鐵耳機的看法,似乎都不算準確。

那麼,筆者對於動鐵耳機的看法又是什麼呢?

我倒覺得,動鐵耳機的聲音其實並沒有什麼絕對嚴格意義上有別於其它的單元類型,他自身聲音的特點也可能是千變萬化的。但如果一定要說一說動鐵這種耳機的話,我覺得應該是更加概括性的三個詞——“穩定”、“精準”、“可控”。

穩定,其實就是動鐵耳機受前端、推力等因素的影響相當於其它單元來講,要小一些;精準,動鐵單元自身的高解析水平的特性,導致聲音自身的內容都可以完整地準確地傳輸到聽者的耳朵裡;而可控性則是動鐵耳機的導管結構,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因傳輸導致的聲音損失和變形。

根據以上的三個特徵,動鐵耳機在各個用戶耳朵裡所形成聲音的差異化較小。由此,設計者可以將耳機聲音的設計初衷,最大程度地還原到聽者的感官中,設計者也能夠據此更加深入、精確地進行聲音的有效設計,避免設計過程中的顧此失彼。也可以讓設計者最大程度上地將設計意圖展現在聽者的耳朵裡。

打個比方,動圈就像中式廚房裡的菜刀,一把刀包打天下,但是受廚師自身水平、食材特質等方面的影響就比較大;而動鐵則像是西餐裡的餐刀,食客自己就可以動手切,而且切得也挺好。之所以食客自己也可以切,是因為設計者以及把功能進行分類,並設計好你應該怎麼來做。

漫談動鐵——達音科SA3聽感

最後我們把話題回到今天的主角達音科SA3上來,這個耳機就是很典型的動鐵式的嚴謹、精細,甚至有一點刻板。這個耳機能夠在各種不同條件下,穩定地展現出很高的聲音水平和樂感,而如果以更高標準來要求的話,只是稍欠了一點寫意式的灑脫。當然,這也絕不是應該在這個價位的耳機上所苛求的。

關於耳機的發聲方式,其實原本並沒有那麼絕對,也並不那麼重要。我們的探討也只是淺談一下原理,由此讓我們對聲音的認識進行一次整理和反思,也由此以一個新的角度來對設備進行更全面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