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之後 更要堅定對經濟恢復發展的信心

進入4月以來,隨著我國第一季度GDP數據公佈日期的臨近,網絡上出現了一種唱衰中國經濟的輿論氛圍越來越濃,尤其是一些鍵盤俠對國家恢復經濟發展的決心和信心,進行調侃、諷刺,對出臺的宏觀決策和經濟扶持政策進行否定等行為,讓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無論是出於為經濟發展操心牽掛,還是其他不可告人目的,他們都不可能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發展大勢,更不能撼動中國經濟社會穩定的發展大局。


大疫之後  更要堅定對經濟恢復發展的信心


素不知,在這長達一兩個月被很多人戲稱為“近乎停擺”的中國經濟,沒有因為疫情而導致出現經濟運行停滯、產業消亡等問題。14億多人民安居樂業,更沒有出現任何因生活無法下去而導致社會不穩定問題。反而越來越多的人吃飽喝足了,有更多的閒情在網上消費和娛樂,有力助推了很多網絡新經濟、新業態的成長和發展。也不否定那些鍵盤俠為網絡新經濟作出了貢獻。總而言之,經歷了這次新中國成立以來罕見的疫情衝擊事件,中國經濟發展的韌勁和“特殊性”得到充分彰顯。

為什麼說中國經濟具有“特殊性”呢,那就是中國經濟發展實際和運行狀態,不是任何套用西方各種經濟理論、經濟概念、公式曲線等所能歸納和計算出來的。很多人照搬西方經濟學理論和經濟模型對中國經濟進行研究,都只是偏於一隅的,最多反映的是某個經濟活動的片段和產業鏈的切面,根本不能反映中國經濟發展真正面貌和實際狀態。本堂主想問問,有哪個經濟學家說,敢拍著胸脯說,自己的經濟理論和研究成果能夠全面、正確解釋中國的經濟社會現象?其實,我們很多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經濟的本質其實就是人的活動的全部。在中國,如果離開14億人口這個基本事實,去純粹談經濟運行、談產業發展、談供需結構,談生產消費,等等都是片面的。而我們國家現在所確立的經濟發展體制、經濟運行機制、市場發展策略、產業經營政策等,都是充分考慮了這個基本國情,這也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魅力所在。

再回到上面話題,誠然,這次全國疫情防控形成的經濟社會隔離,讓14億多人口的經濟活動暫時進行了延緩,但可以說也不是全部。舉一個大家可能忽視的最簡單的經濟學例子,14億多人口每天宅家的經濟消費活動的總量是多少,對各類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是怎樣的?恐怕沒有哪一個經濟學家能夠說自己瞭解清楚。何況疫情期間,起到穩定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底盤作用的各類民生產業、支柱產業、大眾消費類產業等,基本上沒有停歇。

受到較大影響和衝擊的,可能就是外貿行業企業。前期,是因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味誇大中國疫情,紛紛撤僑、封鎖中國,甚至要將中國認定為“疫區”,目的就是打擊中國外向型產業和產品出口。後期,則是因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消極抗疫,導致疫情蔓延擴散,全球經濟發展需求萎縮,外貿企業訂單紛紛被取消。如果這個事實不認識清楚,就很難解決外貿企業恢復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眾所周知,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發展形勢以及疫情造成的暫時影響,最高決策層是最清楚的,而且國家層面、各地區、各行業等陸續(未來還將)出臺一系列經濟恢復計劃和扶持政策,也是非常正確的。所以,還是那句鍵盤俠們經常嘲笑的話:“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最後,大家一定要堅信:我們有能力、有信心、有把握徹底戰勝疫情,同時也有能力、有信心恢復經濟社會發展,降低疫情帶來影響。(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