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語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為什麼古語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每個人都是會碰到困難與挫折,沒有人例外。

這就創造了一批人,他們被失敗所困擾,他們無力徬徨,他們迷茫失措,他們看任何問題,總是選擇從負面的角度看,總是在抱怨自己的不公和委屈,他們所有的話都是可以用一個公式來總結:

"因為…不能,所以我……不幸":

因為老闆不能常識我的才能,看不到我的價值,所以我在工作裡無法發揮全部才能,漲不了工資。

因為同事做事只考慮自己,碰到利益都是在爭,所以,我從來不與他們爭,也不願意出頭,所以我至今仍然是一個基層。

因為社會現在都是有關係有後臺的人,才能混得好,所以,我現在家境不好,都是這個社會造成的。

其實這就是這類語言背後的深層心理,社會心理學稱之為"受害者心態"——這種心態把自己看成是任何境況下的"受害者",把自己的處境或不幸歸於"他人"或"社會",認為自己處處遭受著不公平對待,而自己對此根本無能為力。

正因為有這樣一種"受害"心理,所以,碰到問題的時候,他們會本能地向外尋找問題的"責任人",尋找"不承擔責任的理由",有時甚至會故意"受苦"讓事情變得更糟。

比如大家都很熟悉這樣的例子,在吵架的雙方中,總是弱小的一方去激怒明顯比自己強大的一方:"你有本事你打我,你不打你是流氓,你打呀,你打呀!"

比如某些行人與司機發生爭執,會故意擋在車前叫喊:"你有膽,你就開過來壓死我,不敢你就是個膽小鬼! "

很多人覺得不理解,一旦真正衝突起來,明明弱小的一方打不過,明明行人在車輛前會受損,可為什麼偏偏要去把事態擴大,讓自己承受更大的損失呢?

心理學家會告訴你,在"受害者心態"下,弱勢一方的目的是要證明:"一切都是你的錯!",至於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會受到更大的傷害與打擊,已經不是他們要考慮的重點,他們覺得懲罰別人的快感超過了自己所受的損失。

我們知道的,凡事之所以成立,一定是有其好處。那麼,"受害者"這樣做會得到什麼好處呢?這要從人類生命成長的模式說起。

從孩童時候開始,孩子就知道如何通過"哭"來獲得大人的關注和補償。孩子的哭泣分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兩種,當孩子餓了、渴了、尿了等情況之下,通過哭泣來獲得幫助,當滿足需求他們就不會再哭了。

而心理需求完全是另一回事,孩子希望大人陪在他們身旁,和他們聊聊天,說說話,或是陪他們一起玩一下。有什麼好的辦法讓把大人吸引過來呢?那就哭吧!

正是這樣,有些孩子哭時,只要大人一走近他們的哭聲就停止了,他們的目的就是要人陪伴。只要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他們也就不會再哭了。

孩子是很聰明的,當他們發現"哭"這一武器非常有效之後,他們就會採取"假哭"的方式,來獲得他們想要的一切,這就是"愛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由來。

所謂的"受害者心態"實際就是"嬰兒心態",擁有這種嬰兒心態的人,他外表是成人,內心卻是嬰兒,以嬰兒的心態看成人的世界,就會認為自己很可憐,好像整個世界都對自己不夠好,時時陷在不被理解困境與受傷的感覺裡。

怎麼辦?這時孩童時代的"裝哭"技巧就派上用場了,他們裝成"受害者",以"我很慘"來獲得好處,到處去尋找可以依賴的"大人"。所以,"受害者"心態與"強人"依賴,是一個事情的兩面,因為必須有"大人","孩子"的哭才有用,

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是有著幾千年的小農文化,小農文化的核心,就是這種"大人"與"孩子"的文化。在國家層面,百姓們需要一個"皇帝",在家庭層面,孩子們需要一個可以依賴的"家長"。

這樣的結果是,在家庭裡實施"聽話教育",在社會上實施秦始皇那樣的"愚民政策",強調"聽話照做",不允許有獨立的思想。可既然你不讓我有獨立思想,那麼,一切責任都要由你承擔:

"因為我聽話了,我是一切按照你說的來做的,如今我搞成這樣,你必須為我負責!"。

這就是"聽話就不必負責任"的思維模式:"因為不是自己的責任,自己是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因此無法做出任何讓自己更好的改變,更可怕的是,這樣的人總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一切都是別人的錯,我是受害者!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這個社會"巨嬰現象"特別嚴重的原因,我們的文化傳統不鼓勵獨立人格的培養,大家習慣於做"不完整的自己",依賴於各種強力之下,靠別人的強大與幫助來獲得好處。

有一句話説得特別好,"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果我們跳出表面的"可憐",從文化的角度去尋找背後原因,就會發現今天的可憐,其實就是過去很多"可恨"的做法導致的。

更恐怖的是,這些可恨的做法,在當時卻是當事者自覺自願去做的,那時的當事者,就象陷入了"精神傳銷"一樣,你想拉都拉不回來。

所以,當我們要"自律"的時候,實際上是在說,要把自己當成一個成人,自己的命運自己負責。而當我們説不要做弱者的時候,實際上是説,不要做"巨嬰",不要把自己當成"受害者"。

每一個人都應當記住, 18歲之後,你所有的生命價值,都是由你的行為決定的,你所說的每一句話、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計算你的生命價值。

一個文明的法制社會,是建立在每個人對自己負責的自律之上的,如果你不"裝哭",能夠自己做的,就自己做,不能夠自己的,就學習或與別人合作,這些問題還會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