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长宁牵动国人,地震,我们能否预测?

昨晚22点55分,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截止目前,已造成12人死亡,125人受伤。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的国人,再一次被四川的灾情所揪心......

地震,是地壳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在快速释放能量的过程中所造成的振动。地震往往都是突如其来,不可预测的。大地剧烈的振动,常常造成很大的危害,建筑倒塌,山体滑坡,道路损毁,人员伤亡......在天灾面前,人类显得那么的无助。如果能在事前预测到地震将要发生,就能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也就能极大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人们一直以来的梦想。有一点值得称赞,在此次地震发生后,成都的人们都同时从小区的大喇叭,电视新闻和手机上收到了地震预警的信息,并准确的预测地震波将于多少秒后到达。这个提前几秒到几十秒为用户发出全自动秒级响应的地震预警警报,真的是地震预测技术的重大进步,短短的时间,就能很大地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可能。不过,这个系统也只是根据震源与成都之间的距离来测算地震波到达的时间,利用电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警示人们采取避险措施,它只是余震到达时间的预警,是预防次生灾害的手段,还不是真正的预测地震。

宜宾长宁牵动国人,地震,我们能否预测?

如果能有像天气预报一样的技术,预测地震的发生,就如同天气预报说明天天气是晴转多云一样,也能预报某天某个地方会发生地震的话,那这项技术就绝对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一直以来人们面对地震灾害所企盼的。主流的说法认为,以当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不足以能预测地震的到来,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其原因在于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形成地震的条件存在于所有地质构造的断层中。我们的脚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地质运动,而起任何一处小规模的地质活动都有可能引发地震。

我们先看看天气预报的原理,天气的变化是大气现象,所以预报天气就得研究大气的运动,其过程就是通过收集大量的大气数据,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然后使用目前对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所建立的模型来进行气象分析,从而预测出天气的变化。从这里我们能找到两个关键点:数据和模型。那么对于地震,是否也能采用此种方法进行预测呢?只是地震是地质运动而已,况且地震的发生也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大气变化。

现在,有一个团队已经研究出了一种全新的地震预测方法,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能准确预报地震发生提供了新的手段: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来自卫星和气象领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地震预测方法,并且也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果。

首先,对收集自卫星的地质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卫星技术和遥感技术的进步能够给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精度越来越高的地质和气象信息,再加上地面传感器所监测到的大量实时数据,组成地震预测的大数据库,这是地震预测技术最基本的“原材料”;

其次,设计预测模型,其预测的算法是将历史上高危险性地震发生前的各种地质和气象数据和通过现在通过卫星和地面传感器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算,从而预测地震发生的风险。决定地震发生位置的因素非常多,孤立地监测数据只是单纯的数据积累,而通过大数据分析就能把地震预测的水平提高好几个级别。地震预测模型的建立也正是要把地震的所有数据和其他地震的数据关联起来,系统性,动态性地分析。

这项技术,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可以帮助人们最早提前30天预测到全球主要地震多发国家即将发生的震级6级以上的大地震,准确度已经达到90%,这是相当高的精准度了。它曾经准确预测到了智利8.1级的塔拉怕卡大地震,墨西哥7.2级的格雷罗州大地震,还曾经提前9天预测到了2015年3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发生的6.4级地震。这是非常骄人的成绩,准确的预报能给我们充分的时间组织人员疏散,实施抗震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对人类的伤害。

宜宾长宁牵动国人,地震,我们能否预测?

虽然这项新技术目前只是能预测全球某个国家将会发生地震,对于地震的准确发生地点还无法做到精准,但也是地震预测技术的重大进步。这项技术也突出反映了大数据分析和计算机技术在地震预测领域的独特之处。没有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就没有地震预测的合理和精准依据;没有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就不能完成异常复杂的算法处理和数据分析工作。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出现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地震预测的精度,我们再也不会去面对“天崩地裂”后,那些被埋在废墟里的一个个无助、可怜的生命。

由衷地希望四川宜宾的同胞们能尽快从地震灾害中恢复过来,重新过上平和、安定的生活!

宜宾长宁牵动国人,地震,我们能否预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