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長寧牽動國人,地震,我們能否預測?

昨晚22點55分,四川宜賓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截止目前,已造成12人死亡,125人受傷。經歷了5.12汶川大地震的國人,再一次被四川的災情所揪心......

地震,是地殼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在快速釋放能量的過程中所造成的振動。地震往往都是突如其來,不可預測的。大地劇烈的振動,常常造成很大的危害,建築倒塌,山體滑坡,道路損毀,人員傷亡......在天災面前,人類顯得那麼的無助。如果能在事前預測到地震將要發生,就能有相對充足的時間做好準備,也就能極大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是人們一直以來的夢想。有一點值得稱讚,在此次地震發生後,成都的人們都同時從小區的大喇叭,電視新聞和手機上收到了地震預警的信息,並準確的預測地震波將於多少秒後到達。這個提前幾秒到幾十秒為用戶發出全自動秒級響應的地震預警警報,真的是地震預測技術的重大進步,短短的時間,就能很大地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可能。不過,這個系統也只是根據震源與成都之間的距離來測算地震波到達的時間,利用電波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壞前,警示人們採取避險措施,它只是餘震到達時間的預警,是預防次生災害的手段,還不是真正的預測地震。

宜賓長寧牽動國人,地震,我們能否預測?

如果能有像天氣預報一樣的技術,預測地震的發生,就如同天氣預報說明天天氣是晴轉多雲一樣,也能預報某天某個地方會發生地震的話,那這項技術就絕對是人類的福音,也是一直以來人們面對地震災害所企盼的。主流的說法認為,以當前的科學技術水平還不足以能預測地震的到來,並且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地震也是無法預測的。其原因在於地震是一種地質現象,形成地震的條件存在於所有地質構造的斷層中。我們的腳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地質運動,而起任何一處小規模的地質活動都有可能引發地震。

我們先看看天氣預報的原理,天氣的變化是大氣現象,所以預報天氣就得研究大氣的運動,其過程就是通過收集大量的大氣數據,包括氣溫、溼度、風速、風向、氣壓等,然後使用目前對大氣運動過程的認識所建立的模型來進行氣象分析,從而預測出天氣的變化。從這裡我們能找到兩個關鍵點:數據和模型。那麼對於地震,是否也能採用此種方法進行預測呢?只是地震是地質運動而已,況且地震的發生也往往伴隨著一定的大氣變化。

現在,有一個團隊已經研究出了一種全新的地震預測方法,並取得了喜人的成績,為能準確預報地震發生提供了新的手段: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來自衛星和氣象領域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開啟了一種全新的地震預測方法,並且也取得了令人喜悅的成果。

首先,對收集自衛星的地質數據和氣象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衛星技術和遙感技術的進步能夠給人們提供越來越多,精度越來越高的地質和氣象信息,再加上地面傳感器所監測到的大量實時數據,組成地震預測的大數據庫,這是地震預測技術最基本的“原材料”;

其次,設計預測模型,其預測的算法是將歷史上高危險性地震發生前的各種地質和氣象數據和通過現在通過衛星和地面傳感器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分析推算,從而預測地震發生的風險。決定地震發生位置的因素非常多,孤立地監測數據只是單純的數據積累,而通過大數據分析就能把地震預測的水平提高好幾個級別。地震預測模型的建立也正是要把地震的所有數據和其他地震的數據關聯起來,系統性,動態性地分析。

這項技術,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可以幫助人們最早提前30天預測到全球主要地震多發國家即將發生的震級6級以上的大地震,準確度已經達到90%,這是相當高的精準度了。它曾經準確預測到了智利8.1級的塔拉怕卡大地震,墨西哥7.2級的格雷羅州大地震,還曾經提前9天預測到了2015年3月3日在印度尼西亞發生的6.4級地震。這是非常驕人的成績,準確的預報能給我們充分的時間組織人員疏散,實施抗震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地震對人類的傷害。

宜賓長寧牽動國人,地震,我們能否預測?

雖然這項新技術目前只是能預測全球某個國家將會發生地震,對於地震的準確發生地點還無法做到精準,但也是地震預測技術的重大進步。這項技術也突出反映了大數據分析和計算機技術在地震預測領域的獨特之處。沒有大數據技術的支撐,就沒有地震預測的合理和精準依據;沒有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就不能完成異常複雜的算法處理和數據分析工作。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會出現更多,更先進的技術手段來提高地震預測的精度,我們再也不會去面對“天崩地裂”後,那些被埋在廢墟里的一個個無助、可憐的生命。

由衷地希望四川宜賓的同胞們能儘快從地震災害中恢復過來,重新過上平和、安定的生活!

宜賓長寧牽動國人,地震,我們能否預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