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建设新农村 群众“唱主角”

靖州:建设新农村 群众“唱主角”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赵志高

通讯员 祝继冠 刘杰华 陈珊 摄影 赵为雄

青翠欲滴的山林,清澈见底的小溪,敞亮平坦的村道,新颖别致的农家小院……4月29日,走进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乡村田野,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图景迎面扑来。

村民登台“唱主角”

靖州:建设新农村 群众“唱主角”

“几年前,这里还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看到村容村貌翻天覆地发变化,靖州渠阳镇林源村村民吴应江颇有感慨。

建设美丽新农村要靠广大农民群众,如果只是干部积极,难免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林源村的做法是:让村民当“主角”,自己建设、自己监督、自己参与。

“下雨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前几年修的土坯路坑坑洼洼”……针对村民反映的突出问题,林源村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对全村通组路全部进行了硬化。

同时,村里提供水泥,村民投工投劳,硬化了入户道路团寨排水沟。原来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废弃猪牛圈,拆除建成了休闲娱乐广场。村民还在自家房前屋后、角角落落,栽上了各种桂花树、杨梅树。

“以前村里环境差,主要是垃圾没出路。”村民们自己找到了“症结”。村委会给每家每户购置了垃圾桶,在公共场所备置了30个大型垃圾桶,还聘请两名村级保洁员。

村民老蒋,当上了村里的卫生保洁员。每天早晨6点,就穿上工作服,推起三轮车,清扫他的“责任地”。“每天早晚各扫一遍,一天不落,看着干净,心里舒服。”他很喜欢这份新工作。

如今,靖州已在全县各村设立313个扶贫特岗,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上岗担任村级保洁员,既为村里的“大家”带来了洁净,也为“小家”带来了稳定收入。村民们也渐渐学会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将可回收的塑料、书报等收集打包,卖到村收购点;将剩饭剩菜、瓜皮果壳等倒入沼气池;将没有回收价值的垃圾送无害化焚烧炉。

下定决心“除陋习”

靖州:建设新农村 群众“唱主角”

靖州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指导、督查、考核、综合等工作,是这项工作的“神经中枢”。

“哪个村问题多,哪个地方垃圾多,什么地方容易积聚垃圾,我们都清楚。”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泡在农村,“天天督、当面交、重点帮、全覆盖”,大家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概念。

一分辛苦,换来一分收获。目前,全县已修建大型无害化垃圾焚烧炉11个,焚烧炉3291座,有毒有害物品回收屋188座,发放分类垃圾桶95115个,完成无害化厕所建设3500座,建成沼气池9600个,团寨排水沟845条,完成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57处……农村环境迎来了根本性变化。

“基础设施好改善,改变村民的习惯可不容易。”在太阳坪乡金滩村,村支书明小华坦言,规章约束出好习惯,环境卫生才能常态化。

村里刚建垃圾池时,规定谁往池外乱扔垃圾,罚款10元。可乡里乡亲的,谁监督都不好意思罚款。村里就专门制定村规民约,设立环境卫生监督员,每月、每季度都实行组与组、户与户的环境评比,将评比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公布。

评比评出好风气,村子干净了,村民看在眼里,愉悦接受“约束”,户户争当最清洁家庭。

靖州:建设新农村 群众“唱主角”

“以前看到门前的垃圾,觉得不关自己的事。现在看到了,会马上去捡干净。”明小华说,在农村“面子大过天”,有针对性地开展评比,很容易形成良俗新风。

思想的富裕带来了行动的变化。明小华说,村民们现在非常支持村支两委的工作,在进行通组道路水泥硬化时,全村的年轻人都来义务投劳,道路经过橘林,村民们不仅不要赔偿,还主动将自己的20余株橘树挖了。

享受美丽“新生活”

在靖州平茶镇马路口村,记者随意走进一户农家小院,眼前总有一片葱绿,一块方形的湿地上长满了茂密的绿色植物——美人蕉。

乍一看,像个大花圃。可走近一瞧,才知道这是一个专门用来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户用型生活污水四池净化处理系统”。

村支书吴信国告诉记者,通过这套系统,农户家里的生活污水经过沉淀池、厌氧发酵池、植物土壤渗透处理池处理后,可作为灌溉用水直接排出。

走进村民吴友祥的家。他正在做午饭,却不见一丝炊烟,原来他用的是沼气灶。

靖州:建设新农村 群众“唱主角”

说起沼气的好处,吴友祥乐开了花:“别看这小小的农村户用沼气池,每年就能节省几千元呢!除了做饭,沼液沼渣还可作肥料,种出来的蔬菜、水果香甜可口又环保。以前是屋里养猪牛、园里灌粪,很多畜禽粪便都流到了旁边的溪里,既不卫生又污染环境。自从我家建了农村户用沼气池后,还多养了牲畜,粪便垃圾可以全部进入沼气池,现在我们连洗澡都用上了沼气新能源。”

“以前我们村的臭水、黑水、生活污水随地排放,污水流入水塘,一到夏天臭气熏人,周边村民连门窗都不敢开。”藕团乡康头村村支书杨运益说,县里今年在该村铺设了2000米长的污水管道,将全村的污水集中引入集人工浮岛、厌氧池、人工湿地、净化池功能一体的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水用以直接灌溉农田。

“路宽了,树绿了,空气好了,出来散步、歇凉都觉得舒服多了,这再苦再累也值。”太阳坪乡太阳坪村,四周河水环抱,微风吹过,如镜的河面泛起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看到亲手打造的优美环境,村支书黄野兵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感谢党,感谢政府,为老百姓干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真幸福。”78岁高龄的王长贵老人动情地说:“过去是垃圾随手丢、草垛随处堆,现在处处干净整洁,看哪儿都觉得舒心。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如今,唐代诗人孟浩然笔下的田园诗意,已在靖州 115个村庄悄然回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