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一代才女的悲情人生

蔡文姬是東漢未期的一代才女,出生漢靈帝六年(公元177年),是河南杞縣人。蔡文姬在我國曆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蔡邕。蔡文姬命運悽慘,一生坎坷。她的文學造詣很高,傳世作品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是建安詩歌的重要詩人。

幸福的童年

蔡文姬出生在一個文學世家,有著一個幸福的童年。他的父親是蔡邕,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在漢獻帝時曾做過左中郎將,所以後人稱他為“蔡中郎”。

蔡文姬:一代才女的悲情人生

蔡邕除通經史、善辭賦等文學外,還精於書法,尤其隸書造詣最深,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之稱。蔡邕還精通音律,善彈古琴,並且精於制琴,對制琴材料深有研究。著名的“焦尾琴”就是他在聽到廚房灶裡木柴被燒得“噼裡啪啦”響時,從灶堂裡搶出來的一塊梧桐木作成的,作成琴後聲音美妙絕倫、蓋世無雙。

蔡文姬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從小就受到薰陶,從小就仰慕東漢才女班昭的成就,有志與父親續修漢書。蔡文姬的童年衣食無憂、幸福無比,受父親的影響也十分精通音律,在父親彈琴時能夠分辯出分一根琴絃聲。

蔡文姬:一代才女的悲情人生

十二歲時就已經掌握父親的書法精髓,既穩重端莊,又飄逸頓挫。十四歲時文學才華已傳遍洛陽城,詩書禮樂無不通曉,名聲甚至超了她的父親。

不幸的婚姻

蔡文姬的第一段婚姻是嫁給河東世族衛家的衛仲道,衛仲道也個大學子,二人婚後非常恩愛,可惜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腦結核)。蔡文姬沒有生下孩子,衛家人認為她剋死了丈夫,對她冷眼相待。蔡文姬不顧父親反對毅然返回了孃家。

可惜這個時候是東漢未期,漢靈帝死後時局陷入動盪,董卓率兵進京廢掉少帝劉辯,立劉協為漢獻帝。董卓為了恐固自己的統治便籠絡當時聲譽地位都很高的蔡邕,將他一日連升三級,拜中郎將封高陽侯。然而董卓沒坐多長時間便被呂布殺了,蔡邕受到牽連最後死在獄中。

蔡文姬:一代才女的悲情人生

董卓死後關中大亂,羌胡乘機進入關中擄掠,蔡文姬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擄到了南匈奴。在南匈奴被匈奴左賢王看中,封她做了王妃,後來為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在這個時期蔡文姬學會了吹奏“胡笳”。

曹操這時候已經基本掃平了北方,並迎漢獻帝到了許昌。曹操小時候生活在洛陽城,與蔡邕的交情很深,也對蔡文姬很傾慕,可惜那時候曹操是宦官的後代。於是曹操在得知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後,便派人花重金把她贖回來,那年蔡文姬已三十五歲。蔡文姬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在臨行之際有感而發寫下了名留青史的《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歸漢後曹操看她孤身一人,便把他嫁給了董祀。董祀是一個屯田校尉,初嫁時二人的生活並不和諧,蔡文姬歷經戰亂,又因為思子心切,精神恍惚。董祀正值壯年,又生的一表人才,還通書史、精音律,自視甚高,有點看不起蔡文姬。但由於是曹操定的婚,也不敢違抗。

蔡文姬:一代才女的悲情人生

董祀不久犯了法被判死罪,蔡文姬不顧二人嫌隙,蓬首跌足地跑到曹操府上替董祀求情,曹操念及與蔡邕的交情和蔡文姬的悲慘身世便鐃恕了董祀。經過此事後董祀非常感激蔡文姬,二人變得非常恩愛。後來溯洛水而上,定居在風景秀麗的山麓,並生下一兒一女。

名留青史

自古紅顏多薄命,蔡文姬雖為一代才女,但她始終逃不脫命運的捉弄,一生三嫁,命運坎坷。但她卻有著當時平凡女子所沒有的特質,正是這種可貴的精神才使她在悲慘命運中創造了一個奇蹟。

蔡文姬:一代才女的悲情人生

蔡文姬憑著過人的記憶和對音樂的感知創作出五言詩《悲憤詩》,被稱為我國曆史上第一首自傳體長篇敘事詩。詩的內容就是講述了她在匈奴的悲慘生活,以及歸漢後對兒子的思念。

蔡文姬之所以能夠青史留名在於她的堅韌品格,作為以忠孝著稱的蔡邕的女兒卻一生三嫁,而且是被迫嫁與匈奴左賢王,心中的屈辱可想而知。但她沒有選擇以死來逃避,以死來解脫,而是選擇與命運來抗爭。《悲憤詩》記錄了她堅韌不屈的毅力,給後世帶來積極的影響。

蔡文姬:一代才女的悲情人生

蔡文姬最終也是幸運的,遇上了曹操這個傾慕者,這個建安文學的開創者,將她迎回。並將她許配給董祀,並在董祀犯法時答應她的求情,還給她董祀,使她晚年生活圓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