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爲什麼能屢次大敗法軍?

範清k1ng-bAby


有關中法戰爭歷史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在中國傳統的印象中,是神話一般的存在,其緣由就是黑旗軍能征善戰,而且屢屢擊敗法國軍隊。由此,也引申出了對中法戰爭不敗而敗的感慨。

然而事實上,黑旗軍並沒有什麼超能力。

黑旗軍的前身,是太平天國戰爭後清末廣西邊境的一支反清農民武裝,其創始人為劉永福,初建時以駐地附近北帝廟中的黑底七星旗作為軍旗,由此得名黑旗軍。1867年左右,因為清政府大兵征剿廣西邊境的反清武裝,黑旗軍退入越南境內躲避,後來接受越南政府的招安,在越南北部替越南政府攻打消滅其他退入越南的中國反清武裝,由此規模日漸壯大,成為盤踞在越南老街地區的一支較大的地方武裝。

歷史上,黑旗軍大敗法軍的戰例,事實上只有兩次,談不上屢次大敗法軍,黑旗軍其他時間和法軍的作戰,基本是以失敗為主的。在這兩次獲勝的戰例中,黑旗軍制勝主要的法寶是以多勝少,其次則是懸以重金激勵士氣,再加上對戰地的地理形勢比較熟悉。

下面簡述黑旗軍大敗法軍的兩次戰役情況

一、第一次紙橋之戰

1873年,法國軍隊強佔越南北部重鎮河內,進而直接威脅到黑旗軍盤踞的老街地區。受越南駙馬黃佐炎調派,劉永福率1000黑旗軍進抵河內郊外紮營設伏,同時向全軍發出取一顆法國兵首級賞150兩銀、取法國軍官首級,按照級別高低加倍頒賞的懸賞。

(法國銅版畫,第一次紙橋之戰中黑旗軍斬殺安鄴)

1873年12月21日,黑旗軍在河內城外高聲叫罵,由於當天是禮拜天,城中的法國軍隊處於休假狀態,法國軍官安鄴僅僅集結了20名士兵就出城迎戰,最終20多名法軍前進到河內城外的紙橋,遭1000多黑旗軍包圍,最終法軍戰死包括指揮官安鄴在內的5人,史稱第一次紙橋之戰。

由此可以看到,奠定黑旗軍神話的第一戰,實際是1000人PK20多人的一次勝利。


二、第二次紙橋之戰

安鄴死後,法國因為在普法戰爭中元氣大傷,一度沒能在遙遠的越南實施報復行動。直到1881年,才由法國海軍南圻支隊司令李維業催動海陸軍再次向越南北部侵略。1883年5月19日,李維業率領400餘名法軍,攜帶3門行營炮從河內城出發,向北尋剿黑旗軍,仍然還是在紙橋,落入了黑旗軍的包圍圈。

(法國銅版畫,第二次紙橋之戰中,李維業設法拖曳失去前車的火炮。此後李維業受傷被俘)

當時黑旗軍的戰術是以一部在敵之正面拒戰,牽制敵方兵力,主力則從側翼包抄,切斷敵之後路,實施合圍。

戰鬥中,當擊潰了黑旗軍在正面拒敵的楊著恩營(營官楊著恩戰死)後,法軍在追擊黑旗軍過程中,發現了側翼方向受到威脅,而且注意到黑旗軍的規模有數千人,法軍指揮官李維業為避免不測,下令主動後撤。當時一門法軍的65毫米口徑行營炮和牽引的前車、騾馬散失,為了不使這門火炮落入黑旗軍之手,李維業竟然親自去設法拖拽火炮,亂戰中被黑旗軍的槍彈擊傷被俘,後被黑旗軍斬首示眾。

這次大戰,法軍投入兵力400餘人,陣亡30人,黑旗軍投入兵力3000餘人,陣亡50人,史稱第二次紙橋之戰。

(法國新聞畫,北寧之戰。1883年末,孤拔指揮法軍在越南北部發起攻勢,黑旗軍和清軍防守的重鎮山西、北寧相繼被法軍攻佔,黑旗神話就此不復存在)

黑旗軍的作戰特點是戰術靈活,戰士兇猛彪悍,但是火力較弱。在面對弱勢的敵軍,以及處在野外的機動遊擊作戰時,能發揚自己的優勢。不過此後法軍派東京支隊司令孤拔指揮越北戰事後,法軍兵力得到增強,在進攻行動上也改變冒進風格,變得穩紮穩打,黑旗軍在面臨陣地戰、守城戰時,劣勢明顯,不僅被法軍的炮火壓制,而且在遇到法國兇猛的阿爾及利亞部隊發動的白刃戰時,黑旗軍也表現出了明顯的不適應,在發揮不出自己優勢的情況下,黑旗軍在越南北部不斷敗退,最後退回了中國境內。

黑旗軍的神話,其實在中法戰爭中就破滅了。


海研會


首先是19世紀80年代的法國殖民軍實力不咋地,也就比“戰五渣”強點。有資料顯示,侵越法軍最多時也只有2萬人,而且存在

將官指揮水平低下、部隊成分複雜、單兵素質較差、後勤保障困難等諸多問題。

當時有西方評論家就稱“法國諸將中除尼格里(侵越法軍高級指揮官)外,皆非劉提督(劉永福)之敵手也”。而且,法軍因兵力不足,從非洲、越南本地招募了大批土著士兵充當炮灰,每次開戰必令前者做先鋒,而白人官兵躲在後面

還有外媒報道稱,當時法國從非洲將黑人士兵運往越南,輪船在新加坡停靠期間竟然將土著兵鎖在船艙中嚴禁外出,以此防備前者開小差,法軍士氣低落由此可窺一斑

實際上,法軍自從拿破崙叔侄創立的第一、第二帝國陸續覆亡,特別是在1870年普法戰爭中被“打斷脊樑”後就變得相當頹廢

——將領庸碌無能,官兵貪生怕死,真正能給其撐腰的只有先進的武器裝備。

反觀劉永福及其所率黑旗軍,原本就是一支類似早期湘淮軍那樣“抱團”的私人武裝力量,官兵之間大多存在血緣、宗族、鄉親關係,再加上劉永福身先士卒,愛護部下,始終與官兵同甘共苦,因此黑旗軍訓練有素,內部凝聚力、戰鬥力很強,士氣也很高昂

此外,劉永福戎馬多年,指揮經驗豐富,尤擅使用計謀以弱勝強。比如他每次戰鬥前,都會派出多支分遣隊四處偵察敵情,同時虛張聲勢迷惑和擾亂敵軍,搞得法國人還沒打仗就寢食不安。

具體到戰術層面,黑旗軍更是比笨拙的法軍機動靈活得多,他們特別注意揚長避短,防禦時會先敵一步佔據有利險要地形,進攻時又會巧妙設伏、多路出兵,撤退時則會使出“疑兵之計”讓對手不敢尾追

而且據史料記載,當時黑旗軍已開始採用西方列強剛流行不久的“塹壕戰術”,以此減少己方傷亡。敵人曾哀嘆黑旗軍藏在相互連通的戰壕裡,四處機動,不斷以精準槍法狙殺法軍士兵,令敵一籌莫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劉永福雖率黑旗軍在異國他鄉作戰,但他沒有肆意欺壓地方,而是將所駐守的保勝地區治理成了遍佈屯田、人煙稠密的欣欣向榮之地。正是依託穩固的根據地和來自國內的支持(部分清朝軍政官員向黑旗軍提供援助,並允許其在廣東購買軍火),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3方面優勢的劉永福不斷創造出輝煌戰績。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由於武器裝備太過懸殊,黑旗軍幾乎每次打勝仗都是“慘勝”,比如1885年3月初劉永福率黑旗軍主力(約7000餘人)與法國殖民軍血戰2天,雖斃敵492人,但黑旗軍損失更大,僅剩不到500人,相當於犧牲10多名黑旗軍將士才殺敵1人。儘管如此,劉永福和黑旗軍視死如歸、勇於亮劍的抗敵氣概仍值得後世追思和緬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