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走出的大学生自述:贫穷是如何影响我的

我的家乡在农村,位于河南中西部,一座四线城市下面的小县城下面的农村,小学在农村读,中学在县城上,通过高考,考入了省会城市的大学。

应该很多人的跟我一样,从小家庭条件就不是很好,但是父母任劳任怨,只要愿意上学,砸锅卖铁,供着读书,但未必有很多人跟我一样,认识到贫穷是如何影响到我的。

小县城走出的大学生自述:贫穷是如何影响我的

在价格面前敏感

家庭的贫困特别能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也许在外表上看不出来,但只要一谈到价格上,就像是有一圈无形的墙自动将自及围绕起来,买东西尽量拣能用的最便宜的,能不花钱的地方尽量不花。对价格敏感跟节俭还不一样,节俭的出发点是够用了,可以了,该花的还是会花;对价格敏感则是不买不买,想当然地觉得不该花。

价格敏感对自己的影响是一直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即便现在有所改善,但真的还是扎根于下意识的,我记得两个事情可以反映出来这种影响。

一是高三那年毕业前夕,老师让买一本《招生考试之友》,就是有当年所有的招考院院的基本信息,招哪些专业,招多少人,大砖头似的一本书,应该是五六十块钱的样子,自愿购买,非强迫。我自然地选择了不买,虽然这跟我最后报考志愿不理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我总觉得有一丁点关系吧,所以一直念念不忘。

另一件事是大学寒假放假前,买我跟我老乡的回家车票,从所在地买,有票没座,是站票,售票说从始发站买,有座,问我要买吗,也许是售票员说了加钱的字眼,一瞬间之内我选择了站票,后来我老乡站在拥挤的车厢里,老乡不由得埋怨了我两句,我也颇为懊悔。

这两件事发生的那时候,这两笔钱,都是几十块钱,对于我不是要狠心才能做出的特别艰难的决定,但就在那做决定的刹那,我自然而然的,潜意识的对于这种支出进行了躲避,而根本不去想这种支出背后带来的是什么,这就是对价格敏感带给我的在做选择上面的影响。

在他人面前自卑

自卑是和敏感相伴相生的。大学之前还好的,大家都是在小县城里,而我从很早就住校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面,再说学校里更多看的就是成绩,我恰恰成绩还不错,因此并没有发现自己在他人面前,在物质比较方面的敏感。

上大学来到祖国的富裕省份,大部分江苏本地同学家庭条件都不错,当听到同学有点抱怨的说自己买一双运动鞋的家庭预算是500的时候,当同学纷纷用上智能机的时候,我的自卑心理使我有意无意的在同学面前不能放开自己,下意识想要躲避的心理。再加上我对大学专业不感兴趣,导致学也没学好,玩也没玩好,挺遗憾的。

这就是贫穷对我自己的影响,也许是我天生性格使然,其他像我一样从小县城走出来的并没有这样的情况,那就挺好的,人总归是要自信开朗一点好,这样在做选择上,不会太在意本不应该考虑的东西。

最后想对自己说,生活总要继续,后面还有好些年等着自己去经历,在这些对自我的认识上总结上,改进自己,日后会发生什么,虽然说不知道,总觉得是向好的,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