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

文末有思维导图,建议收藏

全文4400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哈喽,我是婷小胖,今天来与你聊聊平衡态

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打破平衡,又努力维持平衡

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


一、全因模型

最近在公司里给业务员做宣讲,结果讲着讲着忘词了,顿时浑身冒汗,紧张的不行,好在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想起了接下来要说的话,所以最终演讲表现的也还及格。

但是我在复盘的时候,想通了一个道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自己以为我们是在追求“好”的东西,其实却是在努力维持平衡。

就比如拿演讲这件事来说,我以为我是想要把演讲做到最好,其实到了台上才发现,自己其实只是想把演讲维持在一个平衡状态,所以,演讲一出问题了,平衡被打破,我就慌的不行,努力想要维持平衡。

就比如小胖之所以要写文,看上去似乎是追求“好”,为了变得更好,但其实写文的目的确实是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但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目的,恰恰是为了维持生活的平衡,让自己继续待在自己的理想世界里。

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


比如我们从学校毕业,走向社会,那我们要努力优化简历,进行面试,从而找到更合适的工作,这样的行为看上去是在追求“好”。

但你仔细思考一下,是不是我们由于年龄的成长,现有的学生状态的平衡被打破了,我们掉到了社会里去了,学生状态也回不来了,但我们眼前有一个关于社会的平衡,那其实我们所做的简历优化、面试优化只是为了在学生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之后,努力让自己再回到另一个平衡状态:社会人状态。

其实我们所做的所有努力,看上去是在追求“好”的东西,其实只是现有的平衡被打破了,努力的目的其实是在维持平衡。

这其实就是《人的全景》这本书里提到的全因模型。

所谓全因模型,就是指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就是努力在维持平衡。

那请你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努力维持平衡呢?

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


二、我们为什么要努力维持平衡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总是会失去平衡。

那为什么我们总是会失去平衡呢?因为我们总爱比较

在心理学里,提到过一个概念,叫做共生效应

具体是指一定的参照群体中的人们,在从事日常的劳动、工作和学习时,受到群体中成员的智慧、能力及以往的劳动成果的影响,在思维上获得启发,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现象。

我们可以从植物的角度来看看,大自然中有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会长得矮小、单调、且没有生命力。而当很多植物一起生长时,个个长的高大、枝繁叶茂、充满活力,这就是在受共生效应所影响。

植物之间为了不输给对方,会竞争比谁吸收的水分和养分多,比谁长得快、长得高大,比谁生命力更顽强,你今天长了1cm,那我也一定要长1cm。

所以,这个效应也延续到了我们身上,让我们变得爱比较,从而总是会失去平衡,那失去平衡,自然就要努力维持平衡了。

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


举个例子

在小时候,如果有一天,你看到别人父母给小孩买了一块糖果,但是自己手里没有,那你很可能就会嚷嚷着叫唤父母去给你买糖,如果不买,你会想尽一切办法去闹腾。

因为,我们不自觉的去进行了比较,看到别人的小孩有糖果,那自己也一定要有才行,这样才和

别人差不多,也就是再次恢复到了平衡状态。

读书了,本来自己用不用手机也无所谓,自己也不是那么想用手机,但是某一天看见别人在用一款高性价比的神机,好像身体哪里的开关被打开了一样,接着就想尽办法也要给自己配备上一台这样的神机。

其实也就是我们爱比较,一比较,现有的平衡就被打破了,需要一台手机来弥补,所以,我们也会尝试努力去给自己配置一台手机来重新维持平衡。

步入社会、入职了一家公司,看到自己的同事整天都和领导待在一起,进行交流、送礼,一比较,自己好像啥都没做,那其实现在的平衡就被打破了,需要自己更多的去送礼、交流,从而去维持好平衡。

你看,维持平衡这件事,我们总是会去做的,但如果你不做出一些改变,总是以特别普通的方法去维持平衡,到最后,你维持的那个平衡可能是会毁掉你的平衡,而并不是优质的平衡。

比如就拿送礼来说,别人是悄无声息的送礼,你如果也去送礼,那就陷入到了一边送礼,一边工作的平衡里,这肯定是不利于你长期的发展。

那其实,找到优质平衡的方法真的很重要,接下来,小胖就与你分享如何找到更好的平衡,并去维持好。

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


三、如何找到更优质的平衡,并去维持好?

1.成长四益

《人的全景》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特别好用的方法,叫做成长四益。

这四益分别是指:开卷有益、出门有益、开口有益、交流有益。

1)开卷有益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开卷有益是指啥呢?就是让我们多读书,多读书就能够更好的维持平衡。

你可能有点懵,多读书为什么就能够更好的维持平衡呢?

我们先来明确一件事,我们之所以会维持平衡,是因为我们的比较总是会让我们失衡,我们需要做一些事情,才能够维持好平衡,但其实一个好的平衡是要向前看的,如果你维持的平衡还是老样子,不合理,那算不上一个好的平衡。

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


举个例子,就拿职场的送礼这件事来说,你看到别人在不断的给领导送礼,看得你也想送了,如果你也去送礼,那确实又维持到你送礼,我也送礼的这个平衡里了,但这是一个好平衡吗?这是一个差劲的平衡,对我们自己是不利的,以后光想着去送礼了。

书读的越多,懂的东西就越多,越能够看透事情的本质,当我们能够多读书,就很可能会发现新的维持平衡方式。

就拿送礼这件事来说,其实,送礼的本质是想拉近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从而取得更多资源,给自己创造更多可能,那其实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给自己创造资源,再倒推一下,给自己创造资源不一定要送礼把,可以多和领导沟通,更加努力工作。

一段时间之后,相比于那些送礼的人来说,你同样还是可以在领导那争取到一定的资源,所以说你还是努力维持好了平衡,但这却是一个新的、优质的平衡,在这个平衡里,你会通过不断努力工作并与领导常沟通的方式去行动。

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


2)出门有益

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困难,就是困在家里万事难;出路,就是出去走走就有路

出门有益,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学会多出去走走,才能更好的维持平衡,其实这一个点我刚开始看《人的全景》这本书时是没想通的,多出去走走怎么就能够让我更好的维持平衡呢?

结果走着走着就想通了,我在外面走了一个小时,看到了大货车、看到了高楼大厦、看到了飞机、还去了自己之前从来没去过的店铺,我的感觉是:“原来我在整个世界中就是尘埃一枚呀,原来还有这种店铺呀,我想不到的事情太多了,我太渺小了”

这一走,让我明确了一遍,自己是一个渺小的人,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东西能够超越你现有的认知,等到我下一次演讲的时候,我又紧张了,但是这次我没有奔着回到不紧张的平衡中去,而是明白自己足够渺小,哪怕是在演讲,也没有人那么在乎自己,自己未必要回到不紧张的平衡去,而是要往自己目的的平衡进发,自己的目的是制造一场酣畅淋漓的演讲,所以,我朝着酣畅淋漓出发了,结果彻底释放了自己,反而得到了观众的掌声,这其实就是另一个更好的平衡。

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


3)开口有益

对人类而言,语言是治疗苦恼的医师——米兰德

开口有益是指啥呢?开口有益就是让我们多说话,那多说话和维持平衡有什么关系呢?

你想想看,你是不是经常有这种情况出现在自己的身上:明明心里想的是A,结果说出来就变成了B,这就是口是心非,口是心非的原因恰恰是因为说话说少了。

我们思考的观点到表达观点之间有一座桥梁的,那座桥梁的坚固程度受你说话的能力所影响,如果你说话少,那桥梁就不稳固,从思考的观点到表达的观点就没法更好的传递,那观点就会出现差错。

比如你在一次公开发言上,说话说少了,总是会出现想的与说的不一样这种情况,如果你的目的是想要获得观众的认可,那观众的认可是一个平衡,你会努力朝那个平衡进发。

但是你说话说少了,总是会说错话,那其实事情就会朝着另外一个平衡进发了,比如,朝着观众觉得你不专业的这个平衡进发,这样的话,事情就糟糕了,这就不是一个优质平衡了。

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


4)交流有益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富兰克林

交流有益是指什么?当然是指多与别人对话啦,那交流有益和维持平衡有什么关系呢?

研发人员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闭门造车”

这恰恰反应出了交流的作用,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如果你不与别人交流,只待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可能确实是一个平衡,但却不是一个优质的平衡。

如果你与别人交流,可能会发现更大的世界与更有意思的生活,那你的思维与态度都会发生变化,就有可能找到更优质的平衡!

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


2.渡过平衡的虚弱期

当我们从一个平衡到另一个平衡的时候,这期间会有一个虚弱期。

其实这个虚弱期,可以理解为跳出舒适区的后遗症。

举个例子,你如今意识到了把自己维持在打游戏,工作这样的平衡里是不利于自己发展的,所以尝试做出了改变,发现阅读这个习惯不错,所以,尝试从打游戏、工作的这个平衡里跃到阅读、工作的这个平衡里来。

你跳跃成功了,但会有虚弱期和后遗症,你刚开始的时候特别怀念打游戏、工作的这个平衡,很想再回到原来的平衡里去,那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在这里,我们要想办法让自己渡过平衡改变的虚弱期,从而持续的留在新的优质平衡里。

怎么办?空杯思维你值得拥有

啥是空杯思维?就是不去依靠过去的经验判断一件事,而是把自己当作什么经验都没有的状态去看待一件事。

就比如从打游戏、工作的这个平衡状态跳到了阅读、工作的这个平衡状态,你刚开始肯定会很想打游戏,看书的时候脑袋里也想的是平时打游戏。

那这时你可以尝试忘掉自己过去做了些什么,以一张白纸的状态去阅读,你会发现注意力似乎一下就集中了,并且努力的去理解书本中的内容,久而久之,打游戏这件事就真给忘掉了,虚弱期也能够更好的的度过。

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


3.扳道工思维

找到更好平衡的方法也有了,打破平衡之后恢复的方法也有了,咱们还缺一个方法,也就是主动去打破平衡,从而找到新平衡的方法。

很多时候,平衡状态可以看做一个舒适区,我们如果不去跳出现有的舒适区,打破平衡,那就没法到更优质的平衡去了,也不存在什么渡过虚弱期了。

那能够让我们打破平衡的方法是什么呢?

《人的全景》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特别好用的方法,叫做扳道工思维

扳道工是指铁路上的人工Y道岔口决定火车行进方向的工人。

那扳道工思维就要求我们与扳道工一样,主动去改变火车的行径轨道,可以时常在现有的平衡里问自己这几句话:

  • “有没有新的机会让我去做”
  • “我是不是待在现在的平衡里许久了”
  • “我有多久没有接触新事物了”

当你总是去问自己这几句话,你就不会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了,你会不断的接触新的东西,从而改变轨道,也就有机会找到更好的平衡!

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


总结: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

那这个维持平衡,其实是指我们需要不停的打破现有的平衡,然后找到一个新的优质平衡去维持它,具体可以通过这3个方法来实现:

1.成长四益

2.渡过平衡的虚弱期

3.扳道工思维

相信你一定能够总是找到更好的平衡,努力维持它,变得越来越牛!

你以为人会一味追求“好”的东西,其实人是一直在努力维持平衡


喜欢是点赞,爱是转发,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