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複雜規則難壞“尾款人”並非電商發展長久之計

作為年度消費大戲,每年的“雙11”購物節都被寄予厚望,成為消費者、電商巨頭、品牌、實體店等各行各業積極參與的消費嘉年華。

在花樣翻新的諸多促銷活動中,有些商家的促銷活動規則非常複雜,優惠條件也相對苛刻。就拿令人“禿頭”的比價算來說,有消費者稱同樣是一盒牙膏,兩個品牌的銷售策略分別是“20塊錢一盒,買一送一”和“29.5塊錢一盒,現在六五折,如果消費滿100元,再返還20元購物券”。到底買哪家更划算?需要通過大量演算才能得出結果。有的消費者稱“雙11”比價算數學題寫滿了一頁紙。

今年“雙11”還有新玩法,就是先付定金鎖定商品,幾天後再支付相應的尾款。這一玩法也催生了一個網絡熱詞——“尾款人”,連續兩天都掛在微博熱搜榜上。

對於電商平臺的商家來說,這一促銷活動確實是一種營銷方式的創新。一方面提前鎖定銷售量,有助於降低運營成本和物流壓力,可有效提升消費體驗;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根據銷售量給予更加優惠的銷售折扣等,讓利給消費者,也能更大程度上刺激消費。

但是比價不容易,盤算優惠讓人費盡心思,確有消費者表示湊單太麻煩而放棄下單,這或在商家預料之外。有報道數據顯示,今年11月1日開啟的第一波促銷活動快遞單量不及預期。如果商家設置更多且複雜的優惠條件和規則,有的甚至涉及複雜計算才能得出更優惠價格,則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促銷讓利活動帶來不利影響,也給“雙11”購物節長久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一些優惠條件看上去是替消費者著想,要給消費者讓利多少等,實際上商家通過設置步步為營的讓利優惠條件,讓消費者享受優惠必須掏更多腰包購買更多商品。

一次被算計或許沒什麼,但是當大多數消費者意識到被“算計”時,則可能會導致其對電商購物產生防範心理,進而影響到電商的“雙11”銷售業績,乃至整個電商的銷售生態,影響可持續發展。

對於目前電商平臺的各種營銷活動,電商平臺主體應履行相應的監管責任,杜絕商家變著法的“算計”營銷行為。只有這樣,才能維護“雙11”電商購物節的品牌效應,真正讓“雙11”成為消費者和電商平臺、生產製造商等各方共贏的節日。

木丁(財經評論人)編輯 陳莉 校對 李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