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 麥理浩訪華 奏起中英香港“九七”前途問題談判的前奏曲

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九七”前途問題的外交談判是以1982年9月撒切爾夫人訪華正式拉開序幕的,其“前奏曲”則是1979年3月麥理浩的北京之行。麥理浩訪華,代表英國方面以香港“土地契約”問題為“突破口”逼中國方面對過“九七”的“英國管治”讓步的“發難”,第一次將中英兩國政府“長期擱置”的香港“九七”前途問題公開化。

歷史 | 麥理浩訪華 奏起中英香港“九七”前途問題談判的前奏曲

資料圖:時任香港總督的麥理浩

英國從1978年下半年開始準備就香港“九七”前途問題與中國方面進行外交交涉的。在經過英國國內的討論之後,決定在1979年3月英國香港總督麥理浩訪華時和4月英國首相歐文訪華時以“‘土地契約’可否續簽過‘九七’”的間接詢問方式,“非正式地”試探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關於香港“九七”前途問題的態度。

歷史 | 麥理浩訪華 奏起中英香港“九七”前途問題談判的前奏曲

資料圖:1982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問中國

為了儘可能地降低以“土地契約”問題試探中國方面關於香港“九七”前途的態度的“敏感性”,英國政府決定“側面進攻”。他們在麥理浩離開香港前發出指示:“他只能以商務問題的形式提出新界土地租約的問題,而不應以政治問題的形式提出來。他特別應該強調英國並不準備在現階段尋求在1997年後繼續管治香港,而是僅僅為了香港本身的利益著想,以方便長期投資。麥理浩還要詢問中國,香港政府對在所有新界土地的批租契約中所註明的1997年6月27日這一期限能否修改為本契約‘在英國統治這地方的時間內有效’。英國猜想此舉理應成功。那麼,如果鄧小平真同意的話,他們則已使事情朝正確的方向發展了。下一步就是由歐文提出審查條約的建議。……但要一步一步走,重要的是打開對話的局面。”

歷史 | 麥理浩訪華 奏起中英香港“九七”前途問題談判的前奏曲

資料圖:駐港部隊舉行香江衛士-2015演習,旨在威懾企圖分裂香港的國內外勢力,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與主權完整。

1978年12月,中國對外貿易部部長李強曾經訪問香港。因此,麥理浩1979年3月的北京之行的“回訪”就是以李強的名義邀請的。麥理浩的陪同人員有香港政府政治顧問魏德巍(即衛亦信,David Wilson)和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簡悅強。他們於1979年3月28日抵北京。第二天(3月29日)上午,鄧小平由李強和廖承志陪同在人民大會堂浙江廳會見了麥理浩一行。英國駐中國大使柯利達也參加了會見。

歷史 | 麥理浩訪華 奏起中英香港“九七”前途問題談判的前奏曲

在與鄧小平的會見前,“麥理浩公開承認他對是否值得向鄧小平提出香港問題還是猶豫不決。他認為這是危險的一招,因為無論所得到的是負面的答覆,或是那個答覆最終將被公開的話,兩者也是不大妥當的。”簡悅強亦不贊成以“土地契約”問題試探中國方面關於香港“九七”前途的態度的“冒險的賭博”,“因為簡認定中國不會接受,倘提出而被中國反對,只會更加嚇怕香港人。最後,麥理浩決定,假如中國領導人會面氣氛良好,才會提出這個建議。”

歷史 | 麥理浩訪華 奏起中英香港“九七”前途問題談判的前奏曲

由於中國方面對麥理浩的北京之行心中有數,所以鄧小平在與麥理浩的談話中對香港“九七”前途問題並沒有迴避,“未待麥理浩提出出售土地建議,鄧小平已搶先表態中國一定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鄧小平開門見山地講:“現在有人開始擔心香港將來的前途和地位問題。對這個問題,我們有一貫的立場。我們歷來認為,香港主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香港又有它的特殊地位。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個問題本身不能討論。”同時,鄧小平也明確表態:“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即使到了一九九七年解決這個問題時,我們也會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現在人們擔心的,是在香港繼續投資靠不靠得住。這一點,中國政府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告訴英國政府,即使那時作出某種政治解決,也不會傷害繼續投資人的利益。請投資的人放心,這是一個長期的政策。”

歷史 | 麥理浩訪華 奏起中英香港“九七”前途問題談判的前奏曲

為了將“臺灣版”的“一國兩制”的“新思維”“香港化”,1979年3月麥理浩訪華一結束,鄧小平即開始對香港問題進行了逾三年時間的調查研究,以“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的“臺灣方案”為藍本,初步形成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解決香港問題的決策和政策,為自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的中英兩國政府關於香港“九七”前途問題的外交談判奠定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和政策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