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小记:长平·以粮为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关键时刻,粮食会成为决定胜负天平的那一根稻草。秦赵对决长平,双方集结精锐,百万之众亦是百万之口,日费浩大,互为命门。双方主帅都紧盯对方粮草,上演一出出“无间道”,一场场“生死决”。

读史小记:长平·以粮为军

(长平之战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赵军换将,与其说嫌弃廉颇“老迈怯战”,还不如说是为粮所困,必须主动出击,尽快与秦决战。赵括虽负纸上谈兵之名,但绝非一无是处,他必定是被秦所惑,才倾巢而出,以求给予秦军致命一击。什么目标诱惑力如此之大?只有一种可能,赵括坚信发现了秦军屯粮之处,于是不惜一切代价发动猛攻,秦军一旦断粮,赵军必定可以乘势大胜。这几乎是一个阴阳生死局,必须有一方付出致命代价。

千年之后,纵观长平地形,可以清晰发现和粮食有关的地名,“大粮山”和“空仓岭”尤为醒目,据说分别是赵军、秦军的屯粮之地。如果“空仓岭”是赵军的主要攻击目标,就可以理解,赵军为何大幅度调整军力布置,原来均匀分布在长平战略大纵深的主力,聚集在长壁、东仓河峡谷、空仓岭之间的狭小三角地带。“空仓岭”是诱饵,秦军之粮不在此处,“空仓”或许是赵军如梦初醒之后的惊叹,为断敌粮草而来,却一无所获。

就在赵军对“空仓岭”发动攻击的同时,秦军露出了锋利爪牙,两支奇兵并出。一支五千人的精锐直扑“大粮山”,摧毁赵军屯粮基地;另一支两万五千人的坚兵楔入长壁和“空仓岭”之间,断绝赵军归途。可以推断,白起和秦昭襄王前后接踵而来,白起直入上党,指挥作战;秦王坐镇南阳,随时策应。赵王远在邯郸,秦王亲临动员,尽起南阳之兵,迅速北上长平,占据赵军苦心经营的长壁防线,切断长平与邯郸之间联系。秦军三发齐至,反客为主,迅雷不及掩耳,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赵卒血勇之气,未尝不如秦军,然而终为粮所败,四十余万众“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长平战前,赵豹曾经为赵孝成王分析秦、赵两国实力对比,其中关键一条就是,秦国已经实现了“牛耕田”“水通粮”,在粮食的生产、储备、运输等各个环节,赵国都无法和秦国抗衡。因粮而动,以粮为军,秦深谙其道,稳中求进,故胜于长平,既是军胜、气胜,更是谋胜、心胜。

读史小记:长平·以粮为军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