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朝鮮戰爭—和平不是談出來的

再看朝鮮戰爭—和平不是談出來的

曾經對於朝鮮戰爭,很多人有著不同的看法。理由有如下幾點:

第一,參與的時機不合適,當時新中國初建,中國從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內戰就沒有停過。然後31-45年又被日本蹂躪14年,期間國民政府為了自保無所不用其極,人為造成決口,讓河南百姓的日子雪上加霜。一時間河南百姓恨中國軍隊甚於日本人。在經歷了近40年的戰亂之後,正是百廢待興之時,此時參與外國戰爭肯定會影響中國的經濟恢復與建設,事實也是如此。

第二是影響當時中國的國際關係。新中國建立之初,並未明確與蘇聯結成同盟,冷戰狀態初顯,美國為了不讓亞洲陸地上最大的兩個國家結成同盟,當時已經放棄臺灣並有要承認新中國的跡象。而朝鮮戰爭讓這一切都變成不可能,讓西方世界獨立中國22年,同時中國也沒能從蘇聯拿到多少好處,蘇聯奉行的沙文主義讓所謂的盟友根本得不到平等的利益。

第三,朝鮮戰爭中中國也沒有能獲得利益。看看現在朝鮮對中國的態度,典型的熊孩子,有事的時候就找中國幫忙擺平,沒錢的時候就找中國要援助(常規的援助就從來沒停過)。但是朝鮮從來沒有反哺過中國,而且還跟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關係更密切一些。中國付出了那麼多,卻沒有換回相應的回報。

這些觀點有一定的客觀性,但是是基於中國80年代之後的改革開放,以及蘇聯的解體,冷戰秩序已經不存在。在蘇聯解體之後一直到2019年,世界雖然依然不太平,國際秩序已經向多元化發展,戰爭已經從國與國變成了國際與恐怖組織之間。中國雖然與周邊國家摩擦不斷,美國藉機興風作浪,但那也是因為經濟利益在裡面做怪。中國與西方已不存在嚴重的隔閡,中國經濟的發展讓中國與西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未來更多的可能是貿易摩擦。

但是,2020年一場疫情一下改變了這一切,疫情以及由疫情帶來的經濟下行讓西方國家現了原形。我們原本以為時間與經濟差異的縮小會減少偏見,消磨分歧,哪裡知道現在的西方人居然還在用1840年的那種眼光看中國。傳統那些指責已經不過癮了,他們居然開始了新的冷戰,只要是中國的就是不好的。

這一場景與新中國建立的時候很相似,除蘇聯之外又一個巨大的共產主義政權建立,只是這個共產主義政權是在中國建立的,從1840年之後,西方列強就沒正眼瞧過中國,所以他們對這個新政權不是懼怕,而是冷淡,國際上承認新中國政權的國家寥寥無幾。而新中國政權,在統領中國之後,面臨多方面問題。經濟上,中國自37年日本全面侵華之後不但沒有發展,還一直靠援助生存,可以說完全沒有了經濟發展基礎,需要外力援助才能發展。軍事上,49年已解放的很多地區還沒有完全安定,需要保持一定的力量維持治安。西藏、海南島、臺灣都還沒有解放,這些地方進攻難度大,還需要保持很大的軍力,當時不多的國民經濟產出也要為軍事提供不少。國際政治上,原本以為蘇聯因為同是共產主義國家的原因,會給中國無私的幫助,但是斯大林同志從來沒有看好過中國共產黨政權,最後一刻才放棄國民政府轉而支持中國共產黨政權。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高層派出龐大使團出訪蘇聯,目的就是要支持,可是蘇聯的支持不是無條件的,而且還是很苛刻的,甚至侵犯中國主權的。使團回國之後,中國最高領導人心中就有了不亦步亦趨的跟蘇聯腳步的想法,所以那時的中國政府有心與美國建立聯繫,中國想做自己,不想做任何人的附庸。

朝鮮戰爭開始之前,中美的關係逐步再向正向發展,美國雖沒有承認新中國政權,但是已經放棄了對臺的援助,並且不準備干涉中國解放臺灣的行動。可是朝鮮戰爭開始之後,美國在出兵朝鮮之前卻做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動作,就是封鎖臺灣海峽。美國政府為什麼出爾反爾?不是因為蔣介石號稱要支援美國,只是因為美國的狂傲自大和以自己利益為優先的思維方式,跟現在一樣。美國封鎖臺灣是要震懾中國,不要參與朝鮮的事情,以臺灣想要挾讓新中國政府裝聾作啞。當時的杜魯門政府可能覺得這是一步妙棋,從歷史來看,歷屆中國政府都是很懼怕西方力量的,可是這屆新中國政府不是。

美國這一招可以說是導致中國出兵的直接原因之一,當時中國沒有海軍,根本無法與美國的海軍力量抗衡,美國不解除封鎖,就無法解放臺灣。臺灣不解放,就像一顆毒瘤留在了中國體內,隨時有在大陸復發的可能。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美國在朝鮮的軍事行動極大的刺激了當時在中國的潛伏勢力,他們認為機會來了,所以當時政府高層最憂慮的並不是美國直接進攻中國本土,而是他們步步臨近中國本土而引起的各路潛伏勢力借勢而動。當時的中國最高領導人從來都是追求主動而不想被動的,無論中國出不出兵,美國進駐朝鮮帶來的影響已經產生,由於外因的誘因,所以也要在國外去解決。

戰爭的結果出乎雙方預料,可以說雙方都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但是中美雙方都無力再把這場看似沒什麼太大意義的戰爭繼續下去了,可是這場戰爭對於中國來說,得大於失。中國能與當時的最強王者美國打成平手,無疑向世界宣佈,中國的軍隊戰鬥力不弱於美國,這讓中國周邊尤其是蘇聯不敢再對中國有什麼其它的想法。另外,這場戰爭通過別樣的方式展現了中國的實力,反而讓一些國家主動與中國建立聯繫,誰都想與強者交朋友的。這場戰爭也熄滅了臺灣復辟的最後一絲希望,美國爸爸親自動手都沒有佔到便宜,臺灣也就徹底沒念想了。

這場戰爭還深遠的影響了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策略,越戰的失敗與美國始終不敢越過北越分界線有很大的關係,他們不想再來一次朝鮮戰爭,越南的統一真的很大程度利益於朝鮮戰爭。這一仗讓很多想對中國說三道四的國家閉了嘴,因為中國單挑了最強的一個還沒輸,其餘的國家自認沒有美國強,所以更不敢做什麼了。這一仗換來了東亞地區難得的和平與穩定。

結合現在的東亞形勢,現在周邊這些國家蠢蠢欲動,就是因為中國長期以和為貴,在小的問題上不願意計較,但是並沒有換來理解和善意。彷彿就像隋唐時期的突厥一樣,扶持與援助都不能制止突厥的頻頻襲擾,最終唐太宗一怒之下滅了突厥國,才換來了真正的和平。和平談是談不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